第一章洛陽宮變龍椅寒
中平六年的洛陽城飄著血雨,九歲的劉協躲在永樂宮的柱後,看著舅舅何進的腦袋被宦官張讓扔出宮門。宮牆外,董卓的西涼兵正撞開朱雀門,甲葉摩擦聲像無數毒蛇吐信。
“協兒,快跟我走!”董太後拽著他的手,卻被張讓攔住。劉協看著這個平日裡對他和顏悅色的太監,此刻臉上塗著血汙:“陛下在北宮,陳留王跟我來!”
混亂中,他被張讓裹挾著逃出宮,卻在北邙山遇上董卓的大軍。董卓提著畫戟逼近,馬蹄踏碎了清晨的薄霧:“當今皇帝何在?”
少帝劉辯嚇得癱軟在地,唯有劉協上前一步,聲音清亮:“董將軍,天子在此。吾等遭十常侍之亂,幸得將軍相救。”
董卓愣住了,看著眼前這個雖年幼卻氣度不凡的陳留王,又看看一旁瑟瑟發抖的少帝,眼珠一轉:“陛下受驚了,臣護駕還宮。”
回宮的路上,劉協看著洛陽城的斷壁殘垣,想起太傅楊彪教他的《公羊春秋》:“天下者,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也。”可現在這“天下”,卻像他手中的玉佩,隨時會被捏碎。
不久後,董卓廢少帝,立劉協為帝。登基大典上,他坐在冰冷的龍椅上,看著階下董卓囂張的背影,突然明白:這龍椅不是榮耀,是囚籠。
第二章李郭亂政傀儡淚
初平元年,關東諸侯以袁紹為盟主,起兵討董。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,帶著劉協遷都長安。車架行至澠池,劉協看著身後熊熊燃燒的宮城,淚水滑落:“董賊!你毀了我的家!”
“陛下息怒,”侍中楊琦低聲道,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”
在長安的日子更難熬。董卓被呂布誅殺後,李傕、郭汜又把持朝政,他們的士兵在城裡燒殺搶掠,甚至衝進皇宮搶糧食。有次,劉協看見幾個士兵抬著太官署的酒肉走過,氣得渾身發抖:“楊琦,傳朕旨意,命李傕約束士兵!”
楊琦苦笑:“陛下,李傕說……‘陛下餓了,自去民間求食,何需問我?’”
劉協猛地砸翻了案幾,竹簡散落一地。他想起父親靈帝曾說:“漢家天下,如日中天。”可如今,這“中天之日”卻被烏雲遮得嚴嚴實實。
興平二年,李傕與郭汜內訌,長安城裡戰火紛飛。劉協趁機帶著群臣出逃,一路上缺衣少食,侍從們餓得啃樹皮。他脫下龍袍,交給皇後伏壽:“拿去換些糧食吧,給大臣們吃。”
伏壽哭著搖頭:“陛下,這是您的禦衣啊!”
“禦衣能當飯吃嗎?”劉協看著她消瘦的臉,“我們現在不是帝王後妃,是難民。”
當他們終於逃到安邑時,隨行的大臣隻剩下幾十人。劉協坐在破廟裡,看著漏雨的屋頂,突然想起董卓剛進京時,他還曾幻想過“撥亂反正”。如今才明白,在亂世中,“天子”二字不過是塊招搖撞騙的招牌。
第三章許都軟禁衣帶詔
建安元年,曹操迎劉協到許都。起初,劉協以為遇到了忠臣,他拉著曹操的手:“曹將軍,漢室傾頹,全靠你了!”
曹操伏地叩首:“臣敢不竭股肱之力,以報陛下?”
可很快,劉協就發現自己從一個牢籠跳進了另一個牢籠。曹操以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為名,獨攬大權,甚至在宮廷裡安插親信。有次,劉協看見曹操的侍衛佩劍上殿,想起漢初“劍履上殿”是權臣王莽的待遇,心裡一寒。
“陛下,曹操野心勃勃,不可不防。”伏皇後的父親伏完偷偷呈上密信。劉協看著信,想起伏壽為他縫補龍袍的手,想起逃亡路上她省下的口糧,猛地咬破手指,在衣帶上寫下詔書:“曹操專權,欺淩君父,著天下忠義之士,共誅之!”
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“衣帶詔”。可惜事情敗露,曹操帶兵闖進皇宮,逼死伏皇後,將她所生的兩個皇子毒殺。伏皇後被拖走時,哭喊著:“陛下,救救我!”
劉協癱坐在地上,看著血跡斑斑的宮殿,一句話也說不出來。曹操站在他麵前,冷冷地說:“陛下,皇後謀逆,臣已為國除害。”
“國?”劉協突然笑了,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,“曹操,你眼裡還有‘國’嗎?你隻有你自己!”
曹操臉色一變,卻隻是躬身道:“陛下息怒,臣告退。”
看著曹操離去的背影,劉協知道,他徹底成了一個真正的傀儡。所謂“天子”,不過是曹操用來號令天下的工具。
第四章禪讓台前故國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