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3章 汴梁風月:帝王詞臣與師師的紅塵絕唱_嘻哈史詩看古今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嘻哈史詩看古今 > 第713章 汴梁風月:帝王詞臣與師師的紅塵絕唱

第713章 汴梁風月:帝王詞臣與師師的紅塵絕唱(2 / 2)

李師師抽回手,低頭看著炭火盆:“陛下,奴家在宮外自由自在慣了,入宮怕是會不適應。再說,樊樓需要奴家,那些聽曲的文人墨客,也需要一個能懂他們詞的人。”

趙佶歎了口氣:“朕知道你的心意。你放心,朕不會強迫你。隻是這亂世將至,留在宮外終究危險,朕會派侍衛保護你。”

他從懷裡掏出一枚玉佩,上麵刻著“天下一人”四個字,是他的私印。“拿著這個,以後若有難處,憑此玉佩可調動禁軍。”

李師師接過玉佩,貼身收好:“多謝陛下厚愛。奴家也有禮物送陛下。”她取來一幅畫卷,上麵畫著汴河春色,正是當年畫舫上的景致,“這是奴家畫了半年才完成的,願陛下見畫如見春色,心中常存暖意。”

趙佶展開畫卷,隻見筆觸細膩,色彩明快,把汴河的繁華與春色描繪得栩栩如生。他忍不住讚歎:“師師不僅歌喉好,畫技也如此精湛,真是難得的奇女子。”

雪越下越大,密室裡卻暖意融融。兩人對坐飲酒,談詩詞,論書畫,偶爾提及國事,李師師總能以女子的細膩給出獨到的見解。趙佶忘記了自己是皇帝,李師師也忘記了自己是名妓,隻是兩個在寒夜中相互慰藉的靈魂。

夜深時,趙佶起身告辭。李師師送他到門口,雪光映在她臉上,宛如畫中仙子。“陛下路上小心,雪大路滑。”

趙佶點點頭,轉身踏入風雪中。走了很遠,他回頭看見樊樓的燈光依舊亮著,像黑夜裡的一顆孤星,溫暖而明亮。

第四章金殿詞案的風波驟起

宣和七年,金人鐵騎逼近汴梁,朝堂上下人心惶惶。禦史中丞李綱上奏,彈劾蔡京、童貫等人誤國,順帶提及徽宗與李師師的往來,稱“帝王沉迷風月,不理朝政,才致國難當頭”。

金鑾殿上,趙佶看著奏折上“樊樓夜宴,密室私會”等字眼,氣得渾身發抖。“李綱!你竟敢汙蔑朕!”

李綱跪在地上,昂首道:“陛下!臣所言句句屬實!滿城百姓都在議論,說陛下為了李師師,耗費國庫修建暗道直通樊樓,還賞賜無數珍寶,這些錢若用在邊防,何至於讓金人如此囂張!”

大臣們分成兩派,有人支持李綱,認為當務之急是整肅朝綱;有人則替徽宗辯解,說帝王風流無傷大雅。蔡京趁機煽風點火:“李綱這是借題發揮,實則是想扳倒陛下親信,把持朝政!”

爭論傳到樊樓時,李師師正在整理趙佶賞賜的字畫。丫鬟慌慌張張跑進來:“姑娘,不好了!禦史台彈劾您魅惑君王,說您是亡國禍水呢!”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李師師手裡的卷軸“啪”地掉在地上,正是那幅汴河春色圖。她定了定神:“慌什麼?身正不怕影子斜,我與陛下清清白白,不過是詩詞相交,何來魅惑之說?”

可流言蜚語像長了翅膀,很快傳遍汴梁城。有人說她用妖術迷住了皇帝,有人說她是金人派來的奸細,甚至有激進的百姓衝到樊樓外砸東西,喊著“驅逐妖女”。

趙明誠帶著李清照來探望她時,樊樓已經歇業,門口冷冷清清。李清照看著憔悴的李師師,遞上一包剛買的點心:“彆聽外麵那些胡言亂語,清者自清。”

李師師苦笑:“我倒是不怕彆人說我,就怕連累陛下。如今國難當頭,他若再被流言困擾,如何能專心應對金人?”

正說著,趙佶派來的侍衛到了,送來一箱珠寶和一道口諭:“陛下說,讓姑娘暫避江南,等風波平息再回來。這些珠寶足夠姑娘下半輩子衣食無憂。”

李師師看著珠寶,搖了搖頭:“替我謝陛下好意。但我不能走,我若走了,反倒坐實了那些流言。告訴陛下,我李師師在樊樓等他,等他擊退金人,再聽我唱一曲《破陣子》。”

侍衛回去複命,趙佶聽了李師師的話,心裡又感動又愧疚。他立刻下旨,冊封李師師為“清慧夫人”,雖不入宮,卻有俸祿供養,既回應了流言,又保全了她的體麵。

李綱見徽宗不僅不收斂,反而公開冊封李師師,氣得再次上奏。這次他帶上了幾個樊樓的歌女作證,說親眼看見皇帝與李師師在密室過夜。

金殿上,趙佶看著瑟瑟發抖的歌女,突然笑了:“你們說朕與師師過夜?可知她密室牆上掛著什麼?”

歌女們麵麵相覷,答不上來。趙佶朗聲道:“牆上掛著朕的《瑞鶴圖》,還有黃庭堅的題字,桌上擺著師師畫的墨竹,哪裡有過夜的痕跡?朕與她不過是詩詞知己,你們這般汙蔑,是何居心?”

他當即命人取來樊樓密室的畫像,果然如他所說,滿室文房字畫,並無曖昧陳設。李綱一時語塞,雖心有不甘,卻也無話可說。

風波暫時平息,樊樓重新開業。李師師站在門口,看著街上恢複往日的熱鬨,心裡卻隱隱不安。她知道,這隻是暫時的平靜,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麵。

第五章靖康恥後的紅塵絕響

靖康元年,金人攻破汴梁,徽宗、欽宗二帝被擄,史稱“靖康之恥”。城破那天,李師師穿著趙佶賞賜的錦裙,在樊樓頂樓彈奏《廣陵散》,琴聲悲愴激昂,傳遍硝煙彌漫的街巷。

金兵闖進樊樓時,她正將趙佶賜的玉佩和詩詞手稿放進火盆。領頭的金兵將領見她容貌出眾,獰笑著伸手去抓:“好個美人,跟我回金國享福去!”

李師師猛地拔出發髻上的金簪,抵在自己咽喉:“我乃大宋天子的清慧夫人,豈容你們蠻族玷汙!”

將領被她的氣勢震懾,一時不敢上前。旁邊的金兵勸道:“將軍,這是個有才的,帶回營中能彈唱解悶。”

李師師冷笑一聲,將金簪刺入脖頸。鮮血染紅了湖藍色的錦裙,像雪地裡綻開的紅梅。她倒在地上,最後望向皇宮的方向,嘴角帶著一絲微笑,仿佛聽見了當年畫舫上的琴聲。

金人退走後,李清照和趙明誠回到滿目瘡痍的汴梁。聽說李師師的死訊,他們來到樊樓憑吊。廢墟中,李清照撿到半片燒焦的詞稿,上麵還能辨認出“莫辭醉,此花不與群花比”幾個字。

“真是個烈女子。”趙明誠歎息道,“國破家亡之際,比那些投降的大臣有骨氣多了。”

李清照將詞稿收好,淚水模糊了雙眼:“她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‘出淤泥而不染’。帝王的寵愛,詞臣的追捧,都沒讓她迷失本心。”

幾年後,南宋建立,高宗趙構在臨安稱帝。流落江南的文人墨客時常聚在一起,回憶汴梁的繁華,說起徽宗與李師師的故事。有人寫下《李師師傳》,稱讚她“色藝雙絕,忠貞愛國”;有人譜曲傳唱,把她的故事編成《汴京風月》,在江南廣為流傳。

陸遊年輕時聽過李師師的故事,在《書憤》中寫下“鐵馬秋風大散關”的豪邁詩句時,總會想起那個在戰火中殉國的女子。辛棄疾在北固亭懷古,感歎“舞榭歌台,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”,眼前浮現的,或許正是樊樓夜宴上的詞墨風流。

時光荏苒,汴梁的樊樓早已湮沒在曆史的塵埃裡,但徽宗的瘦金體、李清照的詞、李師師的琴聲,卻永遠留在了宋詞的長河中。那段帝王與詞臣共享名妓的風流往事,沒有淪為低俗的豔史,反倒因國破家亡的背景,添了幾分悲壯與傳奇。

多年後,有人在臨安的舊貨市場發現一枚刻著“天下一人”的玉佩,邊角有磨損的痕跡,相傳正是李師師當年貼身佩戴的那枚。玉佩輾轉流傳,最後被放進了江南的博物館,與徽宗的字畫、李清照的詞稿陳列在一起,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汴梁風月的紅塵絕唱。

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:()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李二讀心我慌,高陽追夫淚狂 從迎娶知否盛明蘭開始的綜影人生 收到未來短信,成千億富豪很合理 穿到六零當團寵 印度1991,從娶富婆開始 隨母改嫁成團寵,重生嫡女虐翻全家 卒聖 來到異世界的我擁有了寶可夢技能 為了三千塊,大明我瘋狂死諫! 惡雌不願當團寵,四個大佬修羅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