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變法漩渦的鋒芒初露
熙寧二年深秋,汴梁的政事堂外飄著冷雨。三十歲的章惇穿著青色官袍,手裡攥著一份《陝西茶法改革草案》,站在廊下等了快一個時辰。雨水打濕了他的袍角,他卻渾然不覺,眼睛死死盯著政事堂的大門。
“章主事,進去吧,相公正等著呢。”王安石的貼身小廝打著傘出來,引他進門。
政事堂裡暖爐燒得正旺,王安石披著紫袍坐在案前,案上堆滿了奏折。他抬頭看了章惇一眼,指了指對麵的椅子:“子厚,你這茶法改革,說說具體想法。”
章惇剛坐下就直入正題:“相公,陝西茶法積弊已久,官商勾結抬高茶價,邊軍將士喝不起茶,反而讓西夏賺了差價。我提議官府統購統銷,壓低價格,既保證軍需,又能斷西夏財源。”
“推行得了嗎?”王安石撚著胡須,“那些茶商背後都是權貴,不好動啊。”
章惇從懷裡掏出一本賬冊:“相公您看,這是我在陝西查的賬,茶商每斤茶賺的差價夠普通百姓半個月口糧。隻要朝廷下決心,我願去陝西推行新法!”
王安石看著賬冊上密密麻麻的批注,又看看眼前這個眼神銳利的年輕人,拍了拍桌子:“好!就派你去陝西提舉茶事,需要什麼支持儘管開口!”
章惇到陝西後,第一天上任就把當地最大的茶商張大戶抓了起來。張大戶的兒子拿著銀子找到知府:“大人,我爹可是給蔡京大人送過禮的,章惇他敢動我爹?”
知府趕緊去找章惇:“子厚,張大戶不好惹啊,蔡京那邊不好交代。”
章惇正在清點查抄的賬本,頭也不抬:“他勾結西夏走私茶葉,證據確鑿,誰來說情都沒用!”他當即下令,將張大戶家產充公,茶葉全部低價賣給邊軍。
邊軍將士捧著熱茶,感動得落淚:“多少年沒喝過這麼便宜的好茶了!章提舉真是為民做主啊!”
茶法改革推行三個月,陝西茶價下降三成,朝廷收入增加,西夏的茶葉走私幾乎斷絕。王安石接到奏報,對宋神宗說:“章惇有膽有識,是變法的棟梁之才。”
但章惇的鐵腕也得罪了不少人。蔡京在神宗麵前吹風:“章惇在陝西專斷獨行,不顧朝廷顏麵,這樣的人不能重用。”
神宗雖未降罪,但把章惇調回京城,改任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。章惇回京那天,陝西百姓自發到城門送行,有人捧著新茶塞給他:“章大人,這是我們自己種的茶,您帶著路上喝。”
章惇接過茶葉,對百姓拱手:“多謝鄉親們,新法一定會推行下去的。”
第二章新舊黨爭的生死博弈
元豐八年,宋神宗駕崩,哲宗繼位,高太後垂簾聽政。高太後是舊黨支持者,剛掌權就召回司馬光、蘇軾等舊黨大臣,準備廢除新法。
朝堂上,司馬光提出要全麵廢除免役法,恢複差役法。章惇站出來反對:“免役法讓百姓出錢免役,比差役法公平得多,為何要廢除?”
司馬光怒道:“免役法加重百姓負擔,民怨沸騰!章惇你是變法餘黨,當然維護新法!”
“我維護的是公道!”章惇拿出各地的奏報,“這是京東路的奏報,免役法推行後,百姓負擔減輕,荒地都開墾了不少。司馬光你根本沒調查,就說民怨沸騰,是何居心?”
兩人在朝堂上吵得麵紅耳赤,唾沫星子濺到彼此臉上。高太後拍板:“朕意已決,廢除免役法!章惇咆哮朝堂,貶為汝州知州!”
這是章惇第一次被貶。他離開京城時,新法大臣都來送行,王安石的兒子王雱握著他的手:“子厚,新法就靠你了,一定要回來!”
章惇點點頭,登上馬車。車窗外,舊黨大臣彈冠相慶,他緊緊攥著拳頭,指甲嵌進肉裡。
汝州任上,章惇沒有消沉。他發現當地水利失修,就組織百姓疏通河道;看到學校破舊,就捐出俸祿修繕學堂。汝州百姓不知道他是被貶的官員,隻知道來了個辦實事的好知州。
元佑八年,高太後去世,哲宗親政。哲宗早就不滿舊黨廢除新法,立刻召回章惇,任命他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,主持恢複新法。
章惇回京那天,新法大臣們在城門口迎接,彩旗招展,鼓樂齊鳴。哲宗在紫宸殿召見他:“章愛卿,朕要恢複先帝新法,你放手去做,朕支持你。”
章惇躬身道:“臣定不負陛下所托!”他當即下令,恢複免役法、保甲法等新法,嚴懲阻撓新法的舊黨官員。
蘇軾因反對恢複新法,被貶到惠州。臨行前,章惇派人送去一箱藥品和銀兩:“子瞻,雖然政見不同,但你我畢竟是同年,路上保重。”
蘇軾接過箱子,歎了口氣:“子厚,你我都是為了朝廷,隻是路數不同啊。”
章惇不僅恢複新法,還主持對西夏的戰事。他派王韶出兵河湟,收複失地兩千餘裡,設置湟州、鄯州等行政區,史稱“河湟開邊”。捷報傳到京城,哲宗親自到太廟告捷,賞賜章惇玉帶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但舊黨對章惇恨之入骨,散布謠言說他“專權跋扈,圖謀不軌”。有人甚至偽造章惇與西夏往來的書信,說他通敵賣國。哲宗把書信扔在章惇麵前:“這些謠言你不用放在心上,朕信你。”
章惇看著哲宗信任的眼神,心裡暖暖的。
第三章皇位繼承的驚天抉擇
元符三年,哲宗突然駕崩,沒有子嗣。朝堂上,大臣們為皇位繼承人選爭論不休。章惇作為宰相,主持朝議,他手裡拿著宗譜,神情凝重。
向太後哭著說:“先帝無子,隻能從宗室裡選繼承人。端王趙佶仁厚,不如就讓他繼位吧。”
章惇立刻反對:“端王輕佻,不可以君天下!”他指著宗譜,“簡王趙似是先帝同母弟,應該立簡王;若不行,申王趙佖也行,絕不能立端王!”
向太後怒道:“章惇你敢抗旨?先帝遺詔說了,讓大臣們共同商議,你憑什麼獨斷專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