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4章 人才緊缺_天啟朝第一攪屎棍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424章 人才緊缺(2 / 2)

江寧滿臉疑惑,緊接著,朱由校也一臉正色地說道:“忠義侯,朝廷目前的情況大家心裡都清楚,但開辦科舉萬萬不可。

如今東林書院雖已覆滅,但江南讀書人勢力仍在,北方學子的學識才乾,根本無法與南方學子相比。

若是朝廷貿然開辦科舉,選拔出的人才大半會是南方學子,北方學子寥寥無幾。

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出什麼,但過幾年之後,搞不好朝堂上會冒出第二個東林黨。”

江寧聞言微微一愣,隨後孫承宗一臉正色地說道:“忠義侯,你可知當年大明開國之初,太祖爺並未急於開辦科舉,而是一邊大力興辦社學、縣學、府學,一邊采用保舉製。

原因無他,北方久經戰亂,學子根本無法安心讀書。

反觀南方文風昌盛,當年的南北榜案便是前車之鑒。

起初,太祖也舉辦過幾場科舉,但最後的效果卻不儘如人意,錄取的學子大半是南方人,北方學子寥寥無幾。

這還是太祖有意關照的結果,若是憑真才實學,北方學子完全不是南方學子的對手。

為此,洪武年間科舉數次中斷,最長一次長達八年。

如今朝廷在北方大力推行社學,鼓勵學子讀書,便是為了壓製南方文風。”

這時朱由校也再度開口說道:“孫師傅所言不錯,這也是朕為何從天啟二年之後,便不再舉辦恩科的原因。”

江寧暗道自己大意了,居然把這茬給忘了。

但一旁的楊鶴還在滿臉幽怨地盯著自己。

就在這時,江寧猛然想起還有一部分人可為大明效力,那便是西南土司子弟。

他趕忙開口說道:“陛下,既然如此,開辦科舉之事,臣就不再提了。

但如今朝廷人手緊缺,長此以往,勢必影響朝堂和地方官府的正常運作。

此前臣平定西南土司時,發現不少土司子弟自幼學習漢家文化,才華不凡。

隻是由於此前土司實行土官自治,所以少有土司子弟參加科舉。

但如今情況不同了,朝廷對西南數省土司全部改土歸流,這些土司子弟若繼續留在當地,隻會滋生事端。

所以臣覺得,可以將土司子弟召至京師,對其進行考核,隻要成績合格,朝廷可授予他們官職,派往地方任職。

這樣一來,既能解決人才危機,又能彰顯朝廷對土司的重視。”

朱由校聞言沉思片刻,點了點頭說道:“忠義侯,言之有理,這倒是個辦法。”

隨後又詢問內閣意見,孫承宗幾人經過簡單商議後,紛紛點頭表示支持。

朱由校開口說道:“既然如此,便傳旨讓西南各家土司將家中子弟送遣進京,進行考核。

成績優異者可委派官職,若不合格,則全部送入國子監繼續讀書,也好讓他們將來為大明效力。”

眼見人才危機暫時得到解決,楊鶴頓時淚流滿麵,激動地說道:“陛下放心,老臣一定仔細篩選,絕不會漏掉一個人才,也不會選拔一個庸才。”

朱由校笑著點了點頭。

就在這時,坐在江寧身旁的陳策小聲說道:“侯爺,您身為武將,整天淨操心文官的事,咱們五軍都督府的事,您可是一點都不管呀!

這要傳出去,手底下人心都寒了。

如今咱們京營也缺人,您也想想辦法。”

江寧聞言點了點頭,忽然想起自己前幾日關於建立軍校的計劃,於是站起身來說道:“啟稟陛下,如今京營經過大力整頓,將士們戰力日益增強,作戰英勇,悍不畏死,為朝廷立下不少戰功。

所以臣想……”

誰知江寧話還沒說完,朱由校便開口道:“忠義侯,你說的這些,朕知道,滿朝文武也都看在眼裡,記在心裡。

稍後朕會傳旨嘉獎京營將士。”

江寧趕忙說道:“陛下,臣不是這個意思。”

朱由校眉頭微皺,疑惑道:“你不是這個意思,那你是幾個意思?”

江寧嘿嘿一笑,說道:“陛下,臣的意思是如今京營雖然戰力不錯,但仍有許多提升空間,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人,尤其是缺文武雙全的人才。”

【不知不覺,已經陪伴大家走過半年多的時光。

在這裡,要衷心感謝每一位讀者兄弟的支持,正是因為有你們在,老九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。

在創作過程中,迷茫過,也有過彷徨,甚至不止一次動過放棄的念頭。

但每當看到你們的留言和鼓勵,老九便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,所以,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一路陪伴。

可能有些章節可能寫得不太理想,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,在此,老九真誠地向各位讀者兄弟道歉。

大家的每一條留言和意見,老九隻要有時間,都會仔細查看,隻是很抱歉,無法做到一一回複,還望大家能夠理解。

現在作品到了瓶頸期,希望各位兄弟們要是方便的話,給個好評。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,再次感謝大家!】

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:()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穿越三角洲,我成為GTI乾員 掏空仇家空間流放,親爹一家悔哭 神豪,但日常係 我們[暗戀] 惠妃不想養崽(清穿) 從夢魘肝到不可名狀 抗戰之我是一個工業人 重回宿敵年少時 國運:開局死諫,祖宗李二看麻了 戰帝換龍腰子,下山禍害老婆去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