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這麼說,阿來你覺得打仗比我厲害了?”
林啟榮怒極反笑。
“說不定。”
葉芸來倔強回嘴,毫不退縮。
眼見兩人就要當場爭執起來,蕭雲驤連忙伸手製止。
“好了,酉陽就由啟榮來守,阿來跟我去攻打重慶府。”
在蕭雲驤心裡,最佳的留守人選確實是林啟榮。
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,林啟榮以孤軍堅守九江城六年。
氣死塔齊布,擊敗羅澤南、彭玉麟、楊載福、周鳳山、李續賓等諸多湘軍名將。
湘軍圍困數年,九江城彈儘糧絕,太平軍戰士餓得無法站立。
而彼時南京城,太平天國諸王忙於內訌,未派一兵一卒前來支援。
最終城破,林啟榮與一萬七千太平軍戰士全部戰死,無一人投降。
他的堅韌與戰鬥能力,獲得對手高度評價。
湘軍統帥曾國藩稱“林啟榮之堅韌,實不可及也”。
日本人白浪庵滔天乾脆將林啟榮比作唐朝名將張巡守睢陽,說“睢陽而後有斯人”。
關鍵是此人坦誠豪爽,性格隨和,深受城中百姓擁護。
他設立義學、義倉、保嬰局、善堂醫),救濟幫扶貧困孤弱,城裡百姓感恩戴德。
他還關愛部下將士,視如子弟,同甘共苦,賞罰分明,故而備受愛戴。
確定留守主將後,其他將領退下準備向重慶進發的相關事宜。
堂中僅留下蕭雲驤、曾水源、賴文光、林啟榮、林紹璋,以及廣西老兄弟出身的參謀孫慶元。
“經總部商討,總部後勤營編製取消,並入各旅後勤部門。”
“紹璋,你與阿榮搭檔,擔任一團軍師。”
“這位孫慶元孫參謀,因這段時間工作出色,受賴參謀長舉薦,來擔任你們的參謀長。”
“酉陽州,我們的後方,就托付給三位了。”
林啟榮、林紹璋、孫慶元三人正要表態,蕭雲驤揮手製止。
“無需多禮,先聽軍師說。”
曾水源看向這三人。
“你們不必局限於一個團的編製,隻要人員充足,給你們一個旅甚至一個師的編製都沒問題。”
“各級軍官,阿榮和紹章商議一致後即可任命,事後報備給我們就行。”
“我們也會給你們留下充足的錢糧。”
“需要你們堅守酉陽一年,為我們爭取打下四川的時間。”
“軍事由阿榮負責,孫慶元輔助,內政由紹章主抓。遇事你們多商量,務必精誠團結。”
曾水源言語溫和,態度親切。
“明白!”
三人同時抱拳應道。
眾人接著就酉陽州的防守、內政建設等展開討論,直至晚上九點。
太平軍在酉陽休整一日。
1853年1月23日,林啟榮的一團留下,其他太平軍將士繼續向重慶奔襲。
晚清時期,重慶城約有五十萬人口,而蕭部太平軍戰兵僅一萬五千人,還留了一千五百人給林啟榮。
奔赴重慶的太平軍隻有一萬三千餘人,雖說重慶綠營軍前期大部已調往湖南。
但倘若重慶的清廷守將有所準備,以重慶的人口規模,臨時強征個三五萬人並非難事。
況且太平軍是攻城一方,而重慶城的主城位於一個半島上,太平軍還需渡過長江,才能靠近重慶城牆。
蕭部太平軍自長沙分兵以來,隨軍攜帶的火炮僅有十門行軍炮。
雖說這十門炮是蕭雲驤特意挑選的銅炮。
但依靠這種小型的四磅炮,想要轟開重慶城那高大厚實的城牆,無異於妄想。
所以在太平軍攻克秀山當日,蕭雲驤、賴文光就與何祿密商了半夜。
次日清晨,何祿便帶著數百名軍情局探子,喬裝成平民,分批脫離大隊,提前向重慶進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