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聞蕭雲驤以平靜口吻,敘說這樁殘酷往事,彭玉麟不禁目瞪口呆。
須知,此類惡事在任何朝代皆不會被載入官方記錄的,滿清亦不例外。
後人得以知曉,乃是清末g命黨人,綜合各類私人筆記與民間記憶還原而來。他自然不知曉這些。
李家因曆代秉持反清之誌,故而將滿清此類惡行代代相傳,以此激勵後人。
然而,李竹青從未想過,蕭雲驤竟能將此事講述得如此清晰透徹,甚至比自家傳承的記憶更為詳儘。
念及此處,李竹青雙眼通紅,對著蕭雲驤怒聲吼道:
”如此不共戴天之仇,西王難道不報?為何不複仇,又為何還容百姓留辮子?”
蕭雲驤看著即將暴走的李竹青,輕輕歎了口氣,反問道:
“倘若李兄的複仇之舉是屠儘滿人,那待滿人殺儘之後呢?蒙古人是否也要殺?要知道滿蒙向來一體。”
“且蒙元統治華夏之時,惡行亦不少。難道我們要逐頁翻閱曆史典籍,一一核對,但凡對漢人有過惡行的民族,皆要趕儘殺絕?”
李竹青沒料到蕭雲驤會這般反問,頓時一怔,旋即仍心有不甘,反駁道:
“《左傳》有言:‘九世之仇,猶可報也。’難道就這樣輕易放過他們?”
蕭雲驤再度歎氣,隨手在一張白紙上,寥寥數筆勾勒出清朝地圖,指尖輕點外東北、內外蒙、新疆、西藏、青海、川西等地,說道:
“李兄,這些皆是非漢人傳統領地,若對滿人、蒙古人推行屠戮之策,其他民族會如何看待我們?我們又豈能殺得儘?”
“再者,我們隻銘記漢人所遭受的屠戮,可漢人淩辱其他民族之時又當如何論處?”
“西漢揮師掃蕩西域、東漢出兵屠戮羌人、曹操興兵血洗烏桓、孫吳舉兵擄掠山越、大唐興征伐搶契丹、大明七次北征漠北、成化犁庭、血洗苗疆......”
“從漢人撰寫的史書中,都不難窺見其他民族那難以磨滅的斑斑血淚。”
蕭雲驤手持毛筆,在簡略地圖上圈定黃河中遊區域,而後緩緩劃向華北平原、長江中下遊平原、四川盆地等傳統漢人聚居之地,接著說道:
“漢人崛起於黃河中遊,最終將東亞廣袤膏腴之地儘皆納入控製。若我記憶無誤,即便到了西周時期,中國南方尚屬百越之地,河西走廊為羌胡盤踞之所,巴蜀乃蠻族之國。”
“即便不翻閱史書,依常理推斷,漢人所據之地,難道皆是其他民族簞食壺漿、夾道相迎,而後甘願拋家舍業、全族遠徙蠻荒?”
言罷,他又指向地圖中的東北冰原、蒙古高原、西北荒漠、西藏雪域、雲貴崇山峻嶺,沉聲道:
“我們對他人所為稱作開疆拓土、平定叛逆;他人對我們所為,便成了不共戴天、非報不可的九世之仇,天下哪有這般道理?”
“他們亦有民族記憶,亦有曆史傳承,這些絕非我們能夠輕易抹去。”
“不是我們躲在自己的同溫層裡,沒聽到,沒看見,就代表這種情緒不存在的。”
“難道各民族之間非要先將舊賬一一清算,致使自己人相互廝殺,落得個血流成河、屍橫遍野的結局?”
蕭雲驤說到最後,語氣中隱隱透著一股凜然之氣。
李竹青瞬間愣住,此前他一直站在漢人的立場思索,自然義憤填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