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嶺生立刻把身上一直背著的一把步槍,遞給蕭雲驤,姚福堂也把手上的一個盒子放在房間的辦公桌上。
蕭雲驤接過步槍,遞給丁竹溪:
“守存,現在英吉利國、法蘭西國正在黑海的克裡米亞和老毛子大戰。這是英吉利國已經裝備的最新步槍,叫恩菲爾德1853型線膛槍,不需要燧石,采用火帽擊發。”
他又指了指桌上的盒子,繼續說道:“這是配套的米尼彈。”
“這槍無論是擊發方式、威力、射擊精度、射程、射速還是操作方便性,比起燧發槍都有跨時代的優勢。”
“這支槍是我花一百兩銀子從英國陸軍中尉克裡斯蒂安那裡買來的,就這一支,你們要小心使用,注意保密。”
“你們成立一個技術攻關小組,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,隻要能讓這把槍快速、便宜地批量生產,我不僅要親自給你們頒發西軍最高的科技勳章和證書,還會獎賞五千塊蕭大頭。”
此時,中國主要的流通貨幣還是銀子,商家交易時常常要帶著剪刀和秤,以便切割銀子,十分不便。
西軍的銀元製作精美,便於攜帶和保存,且容易防偽,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大受歡迎。西王府備受鼓舞,趁熱打鐵又推出了麵額較小的角幣和分幣。
因為銀元一麵是蕭雲驤的頭像,所以百姓習慣稱這種銀元為蕭大頭,不過從沒人在蕭雲驤麵前這樣說過,沒想到他自己倒先說開了。
丁竹溪表情古怪地看著蕭雲驤,蕭雲驤笑嘻嘻的擺擺手:“彆在意這些細節。”
丁竹溪在西軍的級彆相當於局級待遇,他的年薪基本工資才一百塊蕭大頭出頭。五千塊蕭大頭,相當於他一輩子的工錢了,這獎賞不可謂不重。
見諸事吩咐完畢,蕭雲驤又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冊子,遞給丁竹溪:“這個你們也拿去研究,先做些技術儲備。”1841後裝擊針式線膛步槍概述》。
注1:丁竹溪的原型為晚清軍事科學家,教育家丁守存,那是個大牛人。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到網上去找。)
注2:科普小貼紙,不想看的小夥伴可以直接跳過,不影響劇情發展。
恩菲爾德1853型線膛槍對比燧發槍的核心優勢
1擊發方式革命:火帽替代燧石
燧發槍缺陷:依賴燧石撞擊火砧產生火花引燃火藥池,在潮濕環境下易啞火,故障率高達1520。
恩菲爾德1853型:采用雷酸汞火帽percussioncap),擊錘直接撞擊火帽引發爆炸,點火過程更可靠,啞火率大幅降低,且不受天氣影響。
2射擊精度與射程提升
燧發槍局限:多為滑膛槍,彈丸與槍膛貼合不緊密,射程通常僅100150米,精度差。inieba),彈丸嵌入膛線後自旋穩定,有效射程提升至400米以上,最大射程達1140米。
米尼彈的膨脹設計使彈丸與槍膛緊密貼合,減少火藥燃氣逸散,彈道更穩定。
3射速與操作效率優化
燧發槍操作:需分裝引火藥和主火藥,步驟繁瑣,熟練士兵射速僅12發分鐘。
恩菲爾德1853型:火帽擊發省去引火藥裝填步驟,士兵可直接使用定裝紙殼彈含火帽),射速提升至34發分鐘。
線膛槍的標準化零件設計如可拆卸彈匣)進一步加快裝填速度。
4戰術適應性與實戰表現
燧發槍時代戰術:依賴密集線列隊形近距離齊射,因射程和精度不足難以對抗散兵。
恩菲爾德1853型影響:遠射程和高精度使步兵可在敵方滑膛槍射程外發動攻擊,迫使戰術向散兵線和塹壕戰轉型。
在克裡米亞戰爭和美國南北戰爭中,恩菲爾德步槍對炮兵、騎兵和密集隊形造成毀滅性打擊,被稱為“前裝槍時代的巔峰”。
5工業化生產與裝備普及
燧發槍生產:依賴手工打造,零件標準化程度低,維護困難。
恩菲爾德1853型:采用半機械化流水線生產,18531867年共製造約150萬支,成為19世紀中葉全球裝備量最大的步槍之一。)
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:()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