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蕭雲驤看完懸賞詔書,並未過多在意,隨手將其擱在一旁,又展開了第二封密報。
這是一份極為詳儘的軍情急件,事無巨細地記載了帶嚶與弗朗西兩國,停泊在黃浦江外的軍艦情況。
眼下滬城竟聚集了三十多艘英法各式戰艦,其中不乏千噸級彆的風帆戰列艦和護衛艦。
報告中,艦型製式、火炮配置、人員數目等數據,分條列舉,清晰可辨。
尤為難得的是,末頁還附有一則對聯合艦隊西犯兵力的推測——正值長江枯水期,部分江段水深僅三米左右。
敵軍若執意西進,所能的調動軍艦,唯有吃水較淺的四五百噸明輪木殼炮艦,或二百噸上下的淺水炮艇。
由此推斷,其規模約為明輪炮艦二至三艘、炮艇六至七艘,加上武裝拖輪與輜重補給船,總計十二到十五艘。
兵員五六百人,艦炮四五十門,並附有已查明的各艦指揮官姓名及大致履曆。
蕭雲驤細細讀完,心中既喜且佩。
得此密報,未來水上之戰已褪去大半迷霧,在他胸中漸漸明朗。
“仲卿,”他以指節輕敲紙麵,難掩賞識之情,“軍情局竟有這等人才?如此情報,非深入軍艦內部,不能取得。”
李竹青嘿嘿一笑,麵有得色,隨即把陳默的身世履曆向蕭雲驤細細稟明,最後說道:
“全賴他那特殊的身份作掩護。加上他精通算學測繪,局裡又給他特訓過艦炮識彆。如今那些洋船洋炮,他隻消看一眼,就能把型號參數估個八九不離十。”
蕭雲驤思索片刻,神色鄭重:“這樣的人才,務必珍惜。他的安全必須萬無一失。一切聯絡協助,務必慎之又慎,保密為上。”
“自然,”李竹青正色應道,“老趙此刻正在江南主持,早有周密安排。他那‘深海’的身份,隻有大王您、我和老趙三人知道。”
蕭雲驤點頭,取來第三封情報。
這份關乎青庭動向:直隸總督、軍機大臣桂良新近擢升為欽差大臣,近日南下皖南。
意在統攝兩江總督駱秉彰、兩廣總督葉名琛,以及退守贛東北的巡撫陳啟邁。
協調各方,擬配合英法艦隊三路齊進,共犯贛北柴桑、贛中撫州、贛南贛州三府。
可謂來勢洶洶,聲勢浩大。
蕭雲驤看罷,唇邊掠過一絲譏笑:“果真是認了洋爹,腰板硬了,膽子也肥了,竟想反咬一口。”
李竹青從旁低聲提醒:“大王不可輕敵。此番清妖新得不少洋槍,聽說還有洋人教官,幫他們練兵。”
蕭雲驤一擺手,神色篤定:“嘿,我們連日苦練,也不是白費的。就算他洋爹親自來,也必叫他撞得頭破血流!”
話鋒一轉,他又問:“這些情報,可送給了左先生?”
“送信的弟兄過柴桑時,已另抄一份急送左軍師。”李竹青利落回答。
蕭雲驤將情報置於案上,起身背著手,在書房中緩步踱了起來。
窗外,午後的陽光溫暖,又極清澈,透過雕花木欞,在地磚上投下疏落影跡。
時入冬月,屋外池塘早已不似夏秋豐盈,顯得清瘦而寂寥。天光毫無保留地傾瀉,照得池水通透如琉璃,水麵如鏡,倒映著高天流雲。
池中幾尾紅鯉倏忽遊過,蕩開細微漣漪,攪徹一池澄碧,泛出碎金般的光芒。
蕭雲驤踱了幾步,忽然停住,眼中帶些笑意,看向李竹青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