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王乃是當時民間聲望最高的皇子,朝中亦有不少重臣支持,乃是下一代儲君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。
他做出這首《望江難》,或許是想抒發感慨,或者是想表達什麼,又或者……是有所預感。
當時的江州刺史陪同在旁,將這首詩詞記錄下來,並在豫王離開江州後,撤巨資修建了這座望江閣,並將豫王作的詩詞,刻於石碑之上,豎立在望江閣外,以供世人敬仰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可惜,同年豫王因為奪嫡失敗,被貶為庶人,身囚於長安宗正寺,手下親兵儘誅,朝中黨羽備受牽連,門下官員和客卿,或被殺,或流放,或被貶。
偌大的豫王府,一時空寂。
恰好當時,豫王府中有一客卿,名為吳子嵩。
豫王事敗後,吳子嵩因沒有官職在身,隧逃過一劫,被趕出長安。
回到江州故鄉後,便著手創立了江州書院,直言:願奉餘生,為景國培養人才。
吳子嵩在世時,時常來到望江閣,望著那塊刻著豫王詩句的石碑,久久不語,暗自流淚。
他的弟子不願老師整日傷感,於是便提議,在望江閣內舉辦文會,即是暢談儒學,弘揚文道,亦是悼念豫王。
吳子嵩同意了。
此後又定下規矩,每隔幾年,江州書院便在望江閣舉辦文會,凡景國學子,皆可參加。
也因此,曆史上許多文人雅客,皆在這裡留過詩句,青史留名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望江閣文會的名聲,也是越發響亮。
就連旁邊其他州郡的學子,也會有人前來參加。
隻可惜。
江州書院近三十年來,考取功名者少有,更未有學子能取得前三甲。
準確的說,連進入殿試的資格都沒有。
以至於江洲書院在整個景國所有書院中的名氣,日漸衰落,愈發微小。
文院長時常擔憂,再這麼下去,他可能會是江州書院曆史上,最失敗的一任院長。
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。
這些年來,他苦思冥想,儘心竭力,就是為了打破這個格局。
此時。
當他帶著江州書院的學子來到望江閣時,這裡已是人山人海。
許多學子前來,未嘗沒有一展才華,博取名聲的想法?
好在刺史衙門早就得知了文會的舉辦時間,派人過來維持秩序,場麵才不至於那麼混亂。
文院長帶人進入望江閣。
望江閣共有五層。
大部分的讀書人,隻能停留在第一層。
唯有收到邀請,或者才名在外的文人雅士,才能到第二層。
第三層則是為那些已經取得功名的讀書人所準備。
第四層則是為那些勳貴世家或者官宦子弟所準備。
而這第五層,唯有書院的院長,或者身居高位的官員,比如江州的刺史大人,節度使大人,不良人統領,以及其他州郡同品級的官員,又或者是聞名天下的大學士,才有資格上來。
並且,同行者隻得一人。
當然,這些並非不可逾越。
文會上,望江閣的每一層,都會設立一個主題,由該層的儒士進行判決,若能作出令人稱讚的詩句,文章,自然可以一層一層的往上走。
此時。
文院長在梁勝的攙扶下,來到了望江閣最頂層,望著波濤洶湧的龍江,陷入了沉默。
曆年來的望江閣文會,江州書院的學子都會遭到其他州郡學子的挑戰。
前段時間,他離開江州會友,定下了望江閣文會的時間。
這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選定的時間。
因此,他還特意寫信讓在外遊學的梁勝歸來,本意是借這次文會,為即將參加秋闈的梁勝和薑峰造勢。
隻可惜,等他回到書院卻被告知,薑峰被人逼走了。
這也是他為何會如此憤怒,直接將楊世逐出書院的原因。
好在梁勝及時歸來,以他的學識,哪怕遭遇挑戰,也斷不至於讓江州書院那麼難堪。
他也希望,通過這一屆文會,能挖掘出更多的讀書種子,並收入書院。
“院長,雍州書院的戴院長,冀州書院的黃院長,已經到了。”梁勝走過來說道。
文院長沉吟片刻,道:“你代我去迎接吧。”
梁勝上前一步,在文院長耳畔低聲道:“另外,還有乾州書院的洛院長,也來了。”
文院長猛地回頭,眼神閃過一抹訝然之色。
“洛院長也來了?”
他當即轉身,走在前方:“我親自去迎接。”
“是。”梁勝一躬身,隨後緊跟在文院長身後。
“對了。”文院長忽然停頓了片刻,道:“你順便去看看,薑峰來了沒有。”
……
喜歡人間第一武夫請大家收藏:()人間第一武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