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種種,不一而足。
但這些惡果都不是一時半會能體現出來,必須有足夠的時間積累,才會初步顯現弊端。
聽到劉浪相召,將作監的大匠們,全都爭先恐後,都想上前線為劉浪出一份力,好能報答一二。
最後,還是公輸述拔得頭籌。
理由也很簡單:因為公輸家世代研究功城器械,當真是家學淵源。
早在春秋戰國,彆人的祖上還在搞七搞八的時候。
人家公輸家的祖先公輸班就已經憑借攻城器械成為楚王的座上客了。
這誰也比不了。
劉浪也認得這位公輸家的嫡傳,招手道:“原來是子循啊,來來來,看看我畫的這張圖紙,能否打製出來?”
公孫述字子循。
聞言上前查看,隻見雪白的絹帛上用炭筆畫著一幅三視圖,上麵標記了長短寬窄,等許多參數。
公輸述是第一次見這樣的三視圖,以前也聽過彆大匠提起過,說大將軍畫的圖紙,非常詳儘,能讓人看起來一目了然。
隻是這些圖紙都被那些大匠們偷偷的藏起來,秘而不宣,準備當做家族的傳家寶傳承下去,旁人想要求來一觀,根本不可能。
“大將軍,這是……?”
“子循,這是三視圖主視圖、俯視圖、左視圖)。
你看這從正前麵往後看的是正視圖,這從上往下看的叫俯視圖,這個在旁邊從左往右看的叫側視圖。”
公輸述按照劉浪說的,再去看圖紙,果然長短寬窄,一目了然。
有一份這樣的圖紙在手,彆說他這樣的大匠了,就是他手底下學了兩三年的學徒,也能分毫不差的打製出來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公輸述一邊看著圖紙,一邊讚歎道:“大將軍真神人也。下官看的不錯的話,這好像是種投石器,打製出來不難,難的想要達到大將軍所期待的效果,可能需要實驗一番。”
“好,你先去照此打造一架出來,我們實驗一下,如果可行,便大量打製,不行的話,再做討論。”
專業的事,得專業的人做。
打造投石機這種事,就得老師傅來。
隔行如隔山,打造投石機需要什麼樣的木料,多長多粗,要不要陰乾,陰乾幾年,要不要用牛筋等等等等,這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和經驗,不是專業的老師傅,壓根玩不轉。
要說劉浪為什麼不從關中攜帶一批投石機來,非得臨陣現畫一個?
一則是現有的投石機過於龐大,不利於搬運,平原還好,蜀中的道路壓根進不來。
二則是劍閣天險,就算把投石機拆開了搬運進來,也沒地方擺放。
而且人家城頭也有投石機,從上往下打,敵人有射程優勢,就算擺出來了,也隻是個靶子。
所以劉浪一開始就沒想過強攻劍閣,自然也沒帶投石機。
可現在偷襲不成,劉浪又不想灰溜溜的撤軍回去,就隻能從彆的地方想辦法了。
既然人力有時窮,那咱就借用機械的力量。
既然劍閣天險,擺放不下大型的投石機,那咱就動動腦子,做一個射程遠,體積小,發射快的新型投石機不就完了嗎?
所以說,戰爭才是科技的第一推動力。
劉浪在對峙期間,就一直琢磨這事,花了幾個月時間,終於琢磨出點頭緒來。
但具體的效果,還得等公輸述打造出來之後才知道。
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:()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