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古代很多勢力,才會在兵敗一次之後,一蹶不振。
因為他損失的不隻是精銳的士兵,那些兵器甲胄才是壓垮他們的稻草。
很多軍隊的兵器甲胄,都是經過幾年,甚至十幾年的時間,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,一戰儘葬後,敵人通常不會給你再次積攢的機會,而是趁你病要你命。
袁譚沉默良久,終是咬牙道:“事到如今,也隻能如此。”
當即寫下血書,詳述袁尚囚父奪權、兄弟相殘之罪,言辭懇切地請求劉浪“興義師,討逆賊”,並許諾若能助其擊敗袁尚,願以冀州三郡相贈。
使者帶著血書與袁譚的信物,星夜奔赴關中。
長安大將軍府內,劉浪手持袁譚的求援信,與徐庶、劉備圍坐議事。
銅爐內的炭火劈啪作響,映著三人凝重的麵容。
劉浪將血書傳給二人:“玄德公,元直,這是袁譚遞來的血書。他與袁尚大戰一場,雙方損傷嚴重,我等可否趁此時機,將他二人一網打儘?”
劉備撫須道:“袁譚勢窮,來信求援,足見河北內亂已深。然袁紹經營四州多年,根基深厚,即便袁尚、袁譚自相殘殺,冀州、青州的府庫、糧草等仍有可觀留存,二州亦有數萬精兵,此時出兵,恐難一舉而定。”
徐庶點頭附和:“玄德公所言極是。袁氏兄弟雖反目,卻同屬袁氏一脈,若我軍大舉北上,二人或因外患而暫時聯手,反而不美。想必曹操也是如此想法,所以才會一直按兵不動。如今袁譚既然來信求援,我等不如......”
他話鋒一轉,眼中閃過一絲精光:“助袁譚以弱抗強,使其與袁尚持續廝殺,待河北實力耗儘,我軍再揮師北上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”
劉浪指尖輕叩案幾,沉吟道:“元直之計,正合我意。袁譚若敗,袁尚便可整合河北,於我不利;若助其太強,又恐其反噬。唯有讓二人維持均勢,互相消耗,方是上策。”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三人商議既定,當即決定:暫不出兵河北,卻以天子名義賜袁譚“討逆勤王”之名,又按照袁譚所請,暗中支援其一批軍械物資。
包括五千張角弓、十萬支箭矢、一萬副皮甲,百領鐵甲,三千匹戰馬。
這些物資隻有袁譚請求的三分之一不到,雖不足以讓袁譚反攻鄴城,卻足夠他堅守平原,與袁尚周旋。
當然,條件依然是袁譚成功後,割讓冀州三郡之地。這一點很重要,將來劉浪要是出兵冀州,也算是師出有名了。
為了能讓袁譚拚儘全力,劉浪還承諾袁譚,可以出兵牽製曹操,使其不敢輕易出兵北海。
使者帶著長安的回複返回平原,袁譚見劉浪雖未全部滿足他的請求,但好歹送來了一部分,並且還答應幫他牽製曹操,心中雖有不滿,卻也明白這已是最好的結果。
他當即命人清點物資,重新整編殘部,征召青壯,編練士卒,依托平原城防,再次豎起"討逆"大旗。
消息傳到鄴城,袁尚得知劉浪暗中支援袁譚,勃然大怒,卻又不敢輕易招惹朝廷的勢力,隻能加緊圍攻平原,卻始終難以破城。
河北大地上,這場兄弟相殘的戰火,在長安的暗中推動下,持續燃燒,將袁氏積累多年的底蘊,一點點消磨在無休止的廝殺之中。
長安城內,劉浪立於城頭,望著北方天際,對徐庶道:“河北的雪,該下得再大些了。”
徐庶微微一笑:“大將軍放心,袁氏兄弟自會替我們"清理"前路。”
“哈哈哈,那咱們也得出出力啊。等到開春,我親自將兵三萬,東出潼關,去會會曹阿瞞,也好讓袁氏兄弟放心廝殺。”
寒風掠過城垛,帶著遠方的戰報與殺氣,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,正在醞釀之中。
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:()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