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季去世後,他的兒子昌登上了王位,成為西伯,也就是後來被尊稱為周文王的人。西伯昌一上位,就把後稷、公劉留下的農耕大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,同時又嚴格遵循古公、公季定下的仁義法則。他這人啊,仁慈到了極點,對待老人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恭敬,對待小孩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慈愛。對於有才能的賢人,他更是禮遇有加,常常忙得太陽都到頭頂了還顧不上吃飯,就為了能及時接待前來投奔的賢士。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品德,天下的賢能之士都紛紛歸附於他。伯夷、叔齊當時在孤竹國,聽說西伯善於贍養老人,兩人一拍即合,說道:“這樣的君主,才是值得追隨的啊,咱們去投奔他吧。”於是,他們便踏上了前往周國的道路。太顛、閎夭、散宜生、鬻子、辛甲大夫這些有識之士,也都慕名而來,心甘情願地成為西伯的手下。
然而,樹大招風,西伯昌的善名傳到了崇侯虎的耳朵裡,這個崇侯虎是個十足的小人,他嫉妒西伯的賢能,便跑到殷紂王那裡進讒言:“大王啊,西伯一直在積累善行和美德,諸侯們都歸附於他,這恐怕對您的統治不利啊。”紂王本就是個昏庸多疑的人,一聽這話,立馬就相信了,於是下令將西伯昌囚禁在羑裡。閎夭等大臣得知西伯被囚禁後,心急如焚,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:“西伯對我們有知遇之恩,如今他身處困境,我們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救出來。”於是,他們開始四處尋找能打動紂王的寶貝。他們聽說有莘氏有一位容貌絕世的美女,驪戎有一匹身上有花紋的寶馬,有熊國有九匹毛色純正的良馬,還有其他各種珍奇寶物,便通過紂王的寵臣費仲將這些寶貝獻給了紂王。紂王見到這些寶貝後,大喜過望,說道:“僅僅是這些寶貝中的一件,就足以讓我釋放西伯了,更何況有這麼多呢!”於是,紂王下令赦免了西伯昌,還賜給他弓矢斧鉞,讓他擁有了征伐的權力,並且說道:“之前誹謗你的人,是崇侯虎。”西伯昌獲釋後,為了減少百姓的苦難,便獻上洛西的土地,請求紂王廢除炮烙之刑,紂王答應了他的請求。
西伯昌雖然表麵上對紂王恭順,但暗地裡卻更加行善積德,諸侯們有了難以決斷的事情,都紛紛來找他評判。有一次,虞國和芮國的人有了官司無法決斷,便一起來到周國。他們進入周國境內後,看到耕田的人都互相謙讓田界,民間的習俗也是尊重長者。虞、芮兩國的人還沒見到西伯,就已經感到羞愧了,他們互相說道:“我們所爭奪的東西,在周國人看來是可恥的行為,我們還有什麼臉麵去見西伯呢,去了隻會自取其辱罷了。”於是,他們便返回了自己的國家,彼此都讓出了爭議的土地。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,都說道:“西伯大概就是接受天命的君主吧。”
此後,西伯昌開始了一係列的軍事行動。第一年,他討伐犬戎。犬戎經常侵擾周國邊境,百姓苦不堪言。西伯昌親自率軍,在誓師大會上對士兵們說道:“犬戎肆意掠奪我們的百姓,今天我們就要讓他們知道,周國的百姓不是好欺負的!”士兵們士氣大振,一舉擊敗了犬戎。第二年,討伐密須。密須國仗著自己的強大,多次挑釁周國,西伯昌率軍征討,很快就平定了密須。第三年,擊敗耆國。殷朝的祖伊聽說後,十分恐懼,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紂王,紂王卻不屑地說道:“我不是有天命在身嗎?他又能做什麼呢!”第四年,討伐邘國。第五年,討伐崇侯虎。在討伐崇侯虎之後,西伯昌開始營建豐邑,並將都城從岐下遷到了豐邑。第二年,西伯昌去世,太子發繼位,也就是周武王。
西伯昌在位大約五十年,在被囚禁於羑裡期間,他將《易經》中的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。詩人們稱讚西伯昌,說他在接受天命的那一年稱王,並決斷了虞、芮兩國的訴訟。十年後,西伯昌去世,諡號為文王。他改革了法度,製定了新的曆法,追尊古公為太王,公季為王季,周國的王瑞其實從太王時期就已經開始顯現了。
周武王即位後,任命太公望為太師,周公旦為輔佐,召公、畢公等賢臣在左右輔佐他,繼承文王的事業。周武王九年,他到畢地祭祀祖先,然後向東巡視軍隊,到達盟津。他製作了文王的木主,載在車中,位於中軍。周武王自稱太子發,表示是奉文王之命去討伐,不敢擅自作主。他向司馬、司徒、司空等官員說道:“大家要嚴肅恭敬,誠信做事!我年輕無知,全靠先祖的有德之臣,我才能繼承先人的功業,現在要明確賞罰,以確定大家的功勞。”於是,軍隊出發了。師尚父號令道:“集合你們眾人,準備好船隻,遲到的斬首。”武王渡河時,船到中流,有白魚跳入武王的船中,武王俯身取魚用來祭祀。渡河之後,有火從天上降到地下,到達武王的住地,變成了一隻烏鴉,顏色赤紅,聲音很大。這時,諸侯們沒有約定卻在盟津會合的有八百個。諸侯們都說:“可以討伐紂王了。”武王卻說:“你們還不知道天命,現在還不可以。”於是,率軍返回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過了兩年,武王聽說紂王更加昏亂暴虐,殺了王子比乾,囚禁了箕子。太師疵、少師強抱著樂器投奔周國。於是,武王遍告諸侯說道:“殷朝有重大的罪行,不可以不徹底討伐。”於是,遵循文王的遺誌,率領三百輛戎車,三千名虎賁勇士,四萬五千名甲士,向東討伐紂王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日,軍隊全部渡過盟津,諸侯們都來會合。武王說道:“大家要努力,不要懈怠!”於是,武王作《太誓》,告訴眾人:“現在殷王紂竟然聽從婦人的話,自絕於天,毀壞天、地、人的正道,疏遠自己的親族,拋棄祖先的音樂,製作淫亂的音樂,用來取悅婦人。所以現在我姬發要奉行上天的懲罰。大家要努力啊,這樣的機會不會有第二次、第三次!”
二月甲子日黎明,武王來到商郊牧野,舉行誓師大會。武王左手拿著黃鉞,右手拿著白旄,用來指揮軍隊。他說道:“遠來的西方將士們!”接著說道:“啊!我各國的君主,司徒、司馬、司空,亞旅、師氏,千夫長、百夫長,以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纑、彭、濮的人們,舉起你們的戈,排列好你們的盾,豎起你們的矛,我要發布誓言。”武王說道:“古人說‘母雞在早晨不打鳴,如果母雞早晨打鳴,這個家就要敗落了’。現在殷王紂隻聽從婦人的話,拋棄祖先的祭祀不予回報,昏亂地拋棄國家,不任用自己的親族,反而尊崇、信任、使用四方逃來的罪惡多端的人,讓他們殘暴地對待百姓,在商國違法亂紀。現在我姬發要奉行上天的懲罰。今天的戰鬥,前進不超過六七步,就要停下來整頓隊伍,大家要努力啊!刺殺不超過四五次、六七次,就要停下來整頓隊伍,大家要努力啊!要勇猛,像虎、羆、豺、螭一樣,在商郊戰鬥,不要攻擊那些投降的人,以便他們為我們西方所用,大家要努力啊!如果你們不努力,你們自會被殺。”誓師完畢,諸侯的軍隊會合,有四千輛戰車,在牧野列陣。
帝紂聽說武王來了,也發兵七十萬人抵抗武王。武王派師尚父和一百名勇士挑戰,然後率領大軍衝擊紂王的軍隊。紂王的軍隊雖然眾多,但都沒有戰鬥的心思,心裡都希望武王快點進入。紂王的軍隊都倒轉兵器戰鬥,為武王開路。武王驅車前進,紂王的軍隊都崩潰背叛了紂王。紂王逃跑,返回登上鹿台,穿上他的寶玉衣,自焚而死。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揮諸侯,諸侯們都向武王跪拜,武王向諸侯們作揖,諸侯們都聽從他。武王到達商國,商國的百姓都在郊外等待。於是,武王派群臣告訴商國百姓:“上天降下福祉!”商人們都兩次跪拜稽首,武王也回拜。於是進入城中,到達紂王死的地方。武王親自射箭,射了三箭後下車,用輕劍擊打,用黃鉞斬下紂王的頭,掛在大白旗上。之後來到紂王的兩個寵妾處,二女都上吊自殺了。武王又射了三箭,用劍擊打,用玄鉞斬下她們的頭,掛在小白旗上。武王做完這些後才出城回到軍中。
第二天,清理道路,修繕社廟和商紂的宮殿。到了約定的時間,一百名士兵扛著罕旗在前麵開路。武王的弟弟叔振鐸獻上常車,周公旦拿著大鉞,畢公拿著小鉞,夾護著武王。散宜生、太顛、閎夭都拿著劍保衛武王。進入社廟後,站在社廟南邊軍隊的左側,右側都是隨從。毛叔鄭捧著明水,衛康叔封鋪草席,召公奭進獻彩帛,師尚父牽著犧牲。尹佚宣讀祝文:“殷朝的末代子孫季紂,滅絕廢棄先王的明德,侮慢蔑視神靈不祭祀,對商邑百姓昏亂殘暴,這些都清楚地被天皇上帝知道。”於是,武王兩次跪拜稽首,說道:“承受上天的大命,革除殷朝,接受上天的明命。”武王又兩次跪拜稽首,然後才出去。
武王分封商紂的兒子祿父治理殷朝的遺民。武王因為殷地剛剛平定,還不穩定,就派他的弟弟管叔鮮、蔡叔度輔佐祿父治理殷地。不久,命令召公釋放箕子。命令畢公釋放百姓中的囚犯,表彰商容的裡巷。命令南宮括散發鹿台的財物,發放钜橋的糧食,來賑濟貧困弱小的百姓。命令南宮括、史佚展示九鼎和寶玉。命令閎夭為比乾修墓。命令宗祝在軍中祭祀。然後撤兵西歸。途中巡視,記錄政事,作《武成》。分封諸侯,賞賜宗廟祭器,作《分殷之器物》。武王追念先代聖王,於是褒封神農的後代於焦,黃帝的後代於祝,帝堯的後代於薊,帝舜的後代於陳,大禹的後代於杞。於是分封功臣謀士,師尚父是第一個受封的。封尚父於營丘,國號齊。封弟弟周公旦於曲阜,國號魯。封召公奭於燕。封弟弟叔鮮於管,弟弟叔度於蔡。其餘的人依次受封。
武王征召九州的君主,登上豳地的山丘,眺望商邑。武王回到周國,夜裡睡不著覺。周公旦來到武王的住所,問道:“為什麼睡不著呢?”武王說:“告訴你:上天不享用殷朝的祭祀,從我還沒出生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,麋鹿在牧地,蝗蟲滿野。上天不享用殷朝,現在我們才有了成就。上天建立殷朝,曾經推舉有名的賢人三百六十人,雖然沒有顯赫的政績,但也沒有很快滅亡,一直到現在。我還沒有確定上天的保佑,怎麼能睡得著呢!”武王說:“要確定上天的保佑,依靠天室,訪求所有的惡人,貶斥商王紂。日夜操勞安定我們的西土,我要顯明德行,使德教顯明。從洛汭延伸到伊汭,居處平易沒有險阻,這是夏人居住的地方。我南望三塗,北望嶽鄙,回顧黃河,觀察洛、伊,不要遠離天室。”於是營建周都於雒邑後才離去。把馬放養在華山的南麵,把牛放養在桃林的原野;放下兵器,解散軍隊: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武王攻克殷朝後兩年,問箕子殷朝滅亡的原因。箕子不忍心說殷朝的壞處,就把保存亡國的道理告訴武王。武王也覺得慚愧,所以問天道。
武王生病了。天下還沒有安定,大臣們都很恐懼,進行占卜,周公旦就齋戒,自己作為人質,請求代替武王,武王的病好了。後來武王去世,太子誦繼位,就是成王。
在西伯昌被囚禁在羑裡的那段日子裡,他並沒有消沉,反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對天地萬物的思考中。他每天坐在狹小的牢房裡,看著牆上的裂縫,想著周國的百姓,想著天下的蒼生。他想起了祖先後稷教民耕種的情景,想起了公劉帶領百姓遷徙的艱辛,於是他開始推演八卦,希望能從中找到治國平天下的道理。他把自己對人生、對社會的感悟融入到八卦中,將簡單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,每一卦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。閎夭等人在外麵四處奔走營救他的時候,他在牢房裡寫下了許多關於治國的想法,這些想法後來成為了周國治理的重要思想。
虞國和芮國的使者在前往周國的路上,心裡其實充滿了期待和疑惑。他們聽說西伯昌善於斷案,卻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的本事。當他們進入周國境內,看到百姓們和睦相處,互相謙讓,他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。他們想起了自己國家因為一塊土地爭得頭破血流的場景,不禁感到羞愧。在返回的路上,他們一直在討論周國的所見所聞,都覺得周國的治理方式才是真正的王道,於是他們決定回去後不再爭奪土地,而是效仿周國的做法,讓自己的國家也變得和睦安寧。
武王在盟津觀兵的時候,其實內心也充滿了矛盾。他看到八百諸侯不請自來,士氣高昂,都希望能立刻討伐紂王,他的內心也很激動。但是,他想到文王的遺誌,想到周國還沒有完全準備好,他不得不壓製自己的衝動。當白魚躍入船中,火化為烏,這些奇異的景象讓諸侯們更加堅信天命在周,但武王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,他知道,僅僅依靠天命是不夠的,還需要充分的準備和百姓的支持。於是,他決定暫時返回,繼續積蓄力量。
在牧野之戰的戰場上,紂王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,但士兵們都對紂王的殘暴統治怨聲載道。當周軍衝過來的時候,他們心裡想的是終於可以擺脫紂王的暴政了,於是紛紛倒戈,幫助周軍攻打紂王。武王看到這一幕,知道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,他的仁義之師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。在斬下紂王頭顱的那一刻,武王並沒有感到喜悅,而是感到了一種沉甸甸的責任,他知道,接下來的任務更加艱巨,他要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安定的生活。
武王在分封諸侯的時候,每一個分封的決定都經過了深思熟慮。他考慮到了功臣的功勞,考慮到了先王後代的安撫,考慮到了天下的安定。當他把薑子牙封到營丘,把周公旦封到曲阜的時候,他知道,這些分封不僅是對功臣的獎賞,更是對天下的一種治理方式。他希望通過分封,讓各個諸侯都能守護好自己的土地,讓百姓們安居樂業。
在營建洛邑的時候,武王親自巡視地形,他站在高處,看著洛水和伊水交彙的地方,心中勾勒出了一個宏大的都城藍圖。他知道,這裡將成為天下的中心,周國的基業將從這裡向四周擴展。他希望洛邑能成為一個繁華的都市,一個讓天下百姓向往的地方。
武王的一生,是奮鬥的一生,是為了天下百姓而不懈努力的一生。他繼承了文王的遺誌,完成了伐紂的大業,建立了周朝,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。他的故事,充滿了熱血和激情,充滿了智慧和勇氣,他的精神,將永遠激勵著後人,讓我們知道,隻有心懷天下,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。
從西伯昌到周武王,周國的崛起不是偶然的,而是一代代人努力的結果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仁義的力量,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。他們的故事,就像一部壯麗的史詩,永遠在曆史的長河中流傳,激勵著後人追求正義和美好的生活。在那個充滿動蕩和變革的年代,他們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動,為天下百姓撐起了一片藍天,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治國的智慧。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,隻要心懷百姓,勇於奮鬥,就一定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。
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:()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