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 種地皇帝的治國攻略:劉秀的硬核掃尾日記_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 > 第89章 種地皇帝的治國攻略:劉秀的硬核掃尾日記

第89章 種地皇帝的治國攻略:劉秀的硬核掃尾日記(1 / 1)

建武六年的春天,洛陽城的柳樹剛冒出新芽,劉秀就對著地圖犯起了嘀咕——老家舂陵鄉該升級了。他大筆一揮,改成章陵縣,還特意下詔:"咱老家的鄉親,世世代代免徭役,待遇跟劉邦老家豐、沛一個樣!"消息傳到舂陵,正在田裡插秧的王老漢直起腰,用沾滿泥巴的手擦了把汗:"當年文叔在咱這兒借耕牛,摔了個屁股蹲,現在當了皇帝還記著老家,這波"老家免稅大禮包",給得實在!以後咱交稅時,直接甩一句"咱是章陵人",保管官老爺高看一眼。"

改章陵縣這事,劉秀可是藏著深深的鄉愁。當年在舂陵,叔父劉良教他犁地,鄰居王嬸常送他窩頭,這些記憶像田裡的粟米一樣紮根在心裡。他對大司徒侯霸說:"豐、沛是高祖老家,咱舂陵是咱老劉家複興的起點,當年咱在這兒起兵,吃了多少百家飯?現在得讓鄉親們嘗嘗甜頭。"於是乎,章陵縣的百姓不僅免徭役,連賦稅都減半,逢年過節還有官府送的種子和耕牛。

章陵的老學究李夫子,專門寫了篇《章陵賦》,把劉秀比作"舂陵之子",氣得更始帝的舊臣直翻白眼:"這分明是給皇帝老家搞特殊,壞了朝廷規矩!"但劉秀不管這些,他知道,讓老家富起來,比任何祥瑞都更得民心。很快,章陵成了周邊郡縣羨慕的"網紅縣城",連南陽的商人都往這兒跑,就為了沾沾"皇帝老家"的光。

建武六年的蝗災,把中原大地啃得滿目瘡痍。洛陽的糧價漲到一斛粟抵十兩黃金,百姓們餓得連樹皮都快啃光了。劉秀急得直拍龍案:"當年收編銅馬軍,靠的是糧草攻心,現在百姓沒飯吃,咱得玩波"全國糧草大配送"!"他下詔讓有糧的郡國開倉放糧,專門設立"救濟專員",要求每個兩千石官員親自帶隊送糧,還發明了"救濟打卡製度"——每到一個縣,必須在當地登記簿上按手印,否則撤職查辦。

南陽的老獵戶李大爺,蜷縮在破廟裡等死,突然看見官府的糧車來了,縣太爺親自遞給他一碗熱粥:"老人家,這是皇帝從洛陽調的粟米,管夠!"李大爺捧著碗痛哭流涕:"王莽那會兒,官府搶糧比賊還狠,現在劉皇帝的官老爺送糧上門,真是活菩薩啊!"這波操作,直接讓劉秀在百姓心中成了"糧食菩薩",各地紛紛流傳"跟著劉皇帝,餓死不發愁"的順口溜。

看著全國1587個縣衙的報表,劉秀皺成了苦瓜臉:"人口減半,縣衙還這麼多,這不是養閒人嗎?"他大手一揮,啟動"斷舍離"計劃,讓司隸和州牧像淘寶客服一樣清點人數,要求"小縣合並,吏員十減其九"。河南的小吏張順子,原本在隻有三百人的小縣當主簿,突然接到調令,要合並到二十裡外的大縣當科員。他抱著舊官印哭喪著臉:"以前出門就能辦公,現在得早起趕牛車,這波"機構縮編",簡直是打工人的"職場地震"啊!"

但老百姓卻拍手叫好。陳留的百姓王二,以前打官司得跑三個縣,現在合並成一個大縣,半天就能辦完:"以前找官吏得帶三斤豬肉打點,現在衙門人少了,辦事效率反倒高了,皇帝這波"斷舍離",斷的是官吏的懶筋,舍的是百姓的麻煩,妙啊!"這一改革,直接砍掉400多個縣衙,每年節省的糧草能養活十萬百姓,劉秀的"摳門"治國術,讓國庫漸漸鼓了起來。

劉秀對軍隊也來了波"消腫",罷了郡國都尉官,還讓列侯回封地養老。有人擔心:"沒了地方軍,山賊來了咋辦?"他卻指著地圖笑:"咱有中央軍屯駐要地,地方上靠亭長和裡正足夠了,讓列侯們回家抱孫子,彆在朝堂上搞小團體。"

漁陽的老卒王虎,穿著穿了十年的軍裝,被迫脫下換耕牛。起初他蹲在牆角抽悶煙:"當了十年兵,突然讓我回家放牛,這不是卸磨殺驢嗎?"但很快發現,沒了軍隊征糧,地裡的麥子能多收兩石,隔壁縣的山賊剛露頭,就被中央軍剿滅了。他摸著耕牛的耳朵說:"皇帝這招"軍轉民",雖說斷了我的軍餉,卻讓我吃上了安穩飯,真香!"

建武六年冬,劉秀乾了件讓全國農民歡呼的大事——把田租從十分之一降到三十分之一,還特意在詔書中寫:"當年打赤眉、平隗囂,讓大家吃苦了,現在軍士屯田夠吃,該給鄉親們發"減稅紅包"了。"河北的佃戶劉老三,蹲在田頭算完賬,猛地拍大腿:"以前交完租剩50斛粟,現在能剩150斛,明年就能給兒子攢夠娶媳婦的彩禮了!"他特意殺了隻老母雞,祭告祖先:"咱老劉家出了個會算賬的皇帝,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了。"

這波操作,直接讓東漢初年的農業產值蹭蹭上漲。南陽的稻田裡,新引進的"劉秀稻"畝產三石,比王莽時期多了一倍;洛陽的市集上,賣糧的商販推著獨輪車排起長隊,糧食多到能釀酒、做醋,老百姓的餐桌終於有了油水。劉秀的"減稅經濟學",讓東漢初年的gdp像開了掛,連西域的商人都聽說東方有個"粟米皇帝",帶著駱駝隊來換糧食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劉秀最得人心的,當屬解放奴婢的政策。他下詔:"王莽時期被沒為奴婢的,全部恢複自由;被山賊搶去當奴婢的,想去哪兒就去哪兒,敢攔著的按人口販賣罪論處!"長安的奴婢阿翠,在主人家當了十五年"會說話的牲口",拿到自由文書時,對著洛陽方向磕了三個響頭:"以前連姓啥都不知道,現在能自己種地了,就算累死在田裡,也比當奴婢強!"

這政策一出台,全國解放了數十萬奴婢,勞動力市場瞬間爆棚。潁川的手工作坊裡,forer奴婢們織的布又快又好,老板笑得合不攏嘴:"以前沒人乾活,現在隨便招,給口吃的就行,皇帝這波"打工人解放運動",簡直是給咱們作坊主發福利!"更絕的是,劉秀還規定"奴婢生病,主人必須請醫",徹底斷了虐待奴婢的後路,讓天下的奴婢們第一次感受到"人"的尊嚴。

隗囂在隴右搞割據,劉秀派蓋延去收拾,結果被打得丟盔棄甲。他一拍龍案:"看來得親自下場打副本了!"帶著竇融的河西五郡大軍,玩起了"極限反殺"——先是派來歙襲略陽,像刺客一樣端了隗囂的老巢;然後親自率軍屯高平,把隗囂的軍隊切成三段。

最絕的是他拉攏羌族部落,讓人抬著牛羊去遊說:"跟著隗囂天天打仗,牛羊被搶光;跟著我,開放互市,牛羊隨便賣。"羌族老漢奴何,帶著整個部落歸附,獻上祖傳的羊皮襖:"劉皇帝比隗囂講義氣,以後咱羌族隻認你!"隴右平定後,劉秀在當地設立"屯田都尉",讓士兵和百姓一起種地,徹底斷了隗囂的後路,堪稱"平叛+基建"的雙重攻略。

潁川盜賊鬨事,河東守軍叛變,京師騷動。劉秀正在上邽視察屯田,聽說後連夜東馳,侍從勸他休息:"陛下,您都五十歲的人了,熬不住啊!"他卻咬著牙說:"潁川是中原腹地,要是丟了,咱老家章陵都不穩,必須玩波"極速救援"!"

這波"連夜奔襲",比現代的"高鐵加急"還快,兩天一夜奔襲三百裡,趕到潁川時,胡子都結了冰。他站在軍車上大喊:"父老鄉親們,我是劉秀!盜賊頭目聽著,現在投降的,既往不咎,跟著我的,每人發兩鬥粟米!"盜賊們趴在牆頭一看,皇帝親自來平叛,還帶了滿滿十車糧食,紛紛扔下武器:"連皇帝都親自下場,咱還折騰個啥?投降保平安!"潁川百姓夾道歡迎,有人端來熱湯,劉秀喝了一口,抹抹嘴繼續部署:"把糧食分給百姓,再派官吏安撫,彆讓老百姓寒心。"

劉秀看不慣厚葬之風,覺得比蝗蟲還禍害百姓,下詔推廣薄葬:"富者彆炫富,棺木彆超過三尺;貧者彆打腫臉充胖子,埋了就行。"他以身作則,給陰麗華修陵墓,隻用了普通磚石,陪葬品隻有幾卷竹簡。洛陽的棺材鋪老板王大財,起初氣得拍桌子:"以前一副棺材賣十兩黃金,現在隻能賣二兩,皇帝斷了我的財路!"

但很快,他發現薄葬讓更多百姓能安葬親人,銷量反而上升了。他轉型賣"劉秀款"平價棺材,還在棺蓋上刻上麥穗圖案:"跟著皇帝走,薄葬不丟醜,省錢又省心,麥穗保平安!"這波操作,讓王大財成了洛陽的"薄葬代言人",甚至有官吏來取經,他得意地說:"皇帝這波"環保倡議",看著斷財路,實則開生路,高!"

建武七年,劉秀搞了波"農閒裁軍",罷了輕車、騎士等軍種,讓二十萬士兵回家種地。他對將軍們說:"現在沒仗打了,讓兄弟們回家娶妻生子,彆在軍營裡浪費青春,咱的軍隊,要精不要多。"

退伍士兵趙鐵柱,領了政府發的耕牛、種子和三間瓦房,在洛陽郊區開了塊地。起初他不習慣:"以前拿長矛,現在拿鋤頭,手都磨出泡了。"但到了秋天,地裡收了百斛粟米,官府還收購他的糧食,日子過得比當兵時滋潤多了。逢年過節,他還能收到官府的慰問品,跟老戰友們聚會時吹牛:"皇帝這波"轉業安置",比當一輩子大頭兵強多了,現在媳婦娶了,孩子有了,田裡的粟米夠吃三年,知足了!"

匈奴單於派使者來獻馬,劉秀也派中郎將回訪,帶了整整十車絲綢和鐵器,玩起了"佛係外交":"咱不主動挑事,但也不怕事,好好做生意,彆老想著搶地盤,不然咱的騎兵可好久沒練手了。"

邊境的胡商們樂壞了,從此漢匈邊境的互市成了"國際大賣場"。漢人賣絲綢、鐵器、茶葉,匈奴賣牛馬、毛皮、奶酪,兩邊百姓都得了實惠。有個匈奴老酋長,用十匹良馬換了一把漢劍,愛不釋手:"劉皇帝不像王莽,老想著征服我們,跟他做生意,既能賺錢,又能保命,這才是聰明人乾的事!"這波"反向帶貨",讓漢匈邊境三十年無大戰,百姓們安心種地放牧,邊境的炊煙比以前密了十倍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高句麗王聽說劉秀平定天下,趕緊遣使奉貢,送了一堆人參和貂皮。劉秀順手封他為"高句麗王",繼續搞"朋友圈外交"。大臣們建議搞個盛大的受貢儀式,他卻擺擺手:"東邊的小弟來點讚,咱回個"讚"就行,彆太當回事,管好咱自己的地盤最重要。"

這波"低調回應",讓高句麗老實了幾十年,不僅定期納貢,還學漢朝的農耕技術。高句麗的使者回國後,逢人就說:"漢皇帝的宮殿比咱們的山城還大,田裡的粟米比咱們的高粱還高,跟著他混,有前途!"東亞的"朋友圈"裡,劉秀成了低調卻有分量的"大哥",沒人敢輕易挑戰他的地位。

建武九年的冬天,劉秀站在洛陽城頭,看著城內外的良田和市集,想起當年在舂陵種地的日子。城樓下,賣炊餅的、打鐵的、討價還價的百姓來來往往,煙火氣熏得人眼眶發熱。他摸著城牆上的磚,仿佛摸到了當年在田裡揮鋤頭的老繭——從"種田郎"到"天下主",他用了十年時間,把一個千瘡百孔的天下,治理成了百姓能安心種地、商人能放心經商的樂土。

他的治國攻略,沒有秦皇漢武的霸氣外露,有的隻是像種地一樣的務實——春天播種休養生息),夏天除草平定叛亂),秋天收割發展經濟),冬天儲藏精簡機構)。他知道,老百姓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口號,隻需要能吃飽飯、睡安穩覺、不被官吏欺負。正如洛陽百姓說的那樣:"跟著劉皇帝,不用怕戰亂,不用交重稅,能踏踏實實過好日子,這就是最大的福氣。"

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:()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今夜抵港:宋生,請長命百歲 快穿:偏執男主強寵宿主第一人 無限驚悚:原來我是npc 彆人啃老我啃小,我的兒子是大佬 女配決定回村直播算命帶貨 鬥羅2:穿越鬥羅之重振天使榮光 新後 天穹空間 我的師座林譯 帝王無嗣?我好孕連連獨冠後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