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 曹魏後宮升職記:從歌女到太後的權力漩渦生存法則_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 > 第118章 曹魏後宮升職記:從歌女到太後的權力漩渦生存法則

第118章 曹魏後宮升職記:從歌女到太後的權力漩渦生存法則(1 / 1)

《易經》裡有句話說得明白:"男正位乎外,女正位乎內",說白了就是老爺們在外搞事業,老娘們在內管後院,這才是天地間的大道理。你看虞舜娶了娥皇女英,周朝有太任太姒,都是賢內助旺夫的典範。可到了末世,皇帝們光顧著好色,把後宮搞成選秀大會,最後搞得風氣敗壞、國家完蛋,真是讓人歎息。所以說,不管是治國還是治家,後妃製度都是重中之重,堪稱王朝興衰的風向標。

漢朝的時候,後宮職稱就挺複雜:皇帝奶奶叫太皇太後,媽媽叫皇太後,正妻叫皇後,下麵還有十四個等級,什麼昭儀、婕妤、美人,跟現在的職場晉升一樣,一級一級往上爬。最高級的是昭儀,相當於"後宮ceo",年薪兩千石;最基層的是家人子,月薪百石,妥妥的實習生待遇。這套製度說白了就是"論資排輩",你長得漂亮沒用,得看職稱等級,跟現在的國企差不多。

曹操剛稱魏王時,覺得漢朝那套太繁瑣,搞了個"簡約版":王後下麵設了夫人、昭儀、婕妤、容華、美人五個等級,相當於總監、經理、主管之類的。到了曹丕稱帝,可能是後宮妃子太多不好管理,又加了貴嬪、淑媛、修容、順成、良人,一下子多了五個崗位,估計是為了哄老婆開心。曹叡更誇張,覺得順成這個職稱不好聽,直接取消,新增了淑妃、昭華、修儀,後來又把夫人升到淑妃上麵,簡直是在玩後宮版"職場升職記"。

到最後,曹魏後宮從夫人以下一共有十二個等級,每個等級對應不同的官職和俸祿,比現在的kpi考核還嚴格:

貴嬪、夫人:僅次於皇後,相當於副總裁,雖然沒有具體官職,但地位尊崇,屬於後宮核心管理層。

淑妃:對標相國,享受諸侯王待遇,年薪跟諸侯王差不多,屬於高管級彆,出門都得坐豪車。

淑媛:相當於禦史大夫,年薪縣公級彆,屬於中層管理者,負責管理一部分後宮事務。

昭儀:比縣侯,年薪跟縣級乾部差不多,屬於基層管理者,有點小權力。

昭華:比鄉侯,年薪鄉級待遇,相當於小組長,管幾個宮女。

修容:比亭侯,年薪亭級,就是個小頭目,負責具體事務。

修儀:比關內侯,年薪關內侯級彆,相當於普通職員,乾活的主力。

婕妤:月薪中二千石,相當於現在的中層員工,有固定工資。

容華:月薪真二千石,比婕妤略低,屬於普通員工。

美人:月薪比二千石,相當於實習生轉正,勉強溫飽。

良人:月薪千石,屬於試用期員工,待遇最差。

這套製度下來,後宮成了妥妥的"娘子軍職場",每個妃子都有對應的官銜和俸祿,沒事就互相攀比職稱,跟現在的辦公室鬥爭差不多。

卞皇後的人生,簡直是爽文女主的真實寫照。她出身"倡家",也就是歌女世家,在古代屬於"賤籍",相當於現在的娛樂圈十八線小明星。二十歲那年,她在譙縣賣藝,被曹操一眼相中,納為小妾。當時曹操已經有丁夫人、劉夫人等正室,卞氏隻能算是"實習生",但她憑借聰明才智,慢慢在後宮站穩了腳跟。

董卓之亂時,曹操帶著人馬跑路,手下人聽說他死了,都想散夥回家。卞氏站出來怒懟:"曹君生死未卜,你們今天走了,明天他要是活著回來,你們有臉見他嗎?就算真死了,一起死又何妨!"一番話把眾人說得熱血沸騰,曹操聽說後直誇她有領導才能,從此對她另眼相看。建安初年,曹操廢了丁夫人,卞氏成了繼室,相當於從實習生直接升到了總監,靠的不是美貌,而是腦子。

曹丕被立為太子時,身邊人勸卞氏大賞群臣,她卻很清醒:"大王隻是因為曹丕年紀大才立他,我隻要沒教壞孩子就謝天謝地,搞什麼賞賜?"曹操聽說後更滿意了:"憤怒時不甩臉色,得意時不飄,這才是真大佬。"這句話成了卞氏的職場座右銘,後來她教育其他嬪妃:"在後宮混,最重要的是沉得住氣,彆學那些小年輕咋咋呼呼的。"

曹操去世後,卞氏一路升級:曹丕即位,她是王太後;曹叡即位,她成了太皇太後,相當於從總監升到了董事會主席。最逗的是,曹丕想追封她父母爵位,尚書陳群反對:"老祖宗規矩,女人沒資格封爵,秦和漢壞了規矩,咱們可不能學。"曹丕隻好作罷。直到曹叡即位,才追封她祖父、父親為侯,算是圓了她的"貴族夢"。青龍四年,卞氏去世,合葬高陵,從歌女到太皇太後,她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"逆襲界的天花板",連史書都誇她"有母儀之德"。

甄皇後的故事,是典型的"開局王炸,結局拉胯"。她出身中山望族,祖上是漢太保甄邯,妥妥的白富美。三歲喪父,十多歲時趕上戰亂,家裡囤了不少糧食,她卻勸母親:"現在亂世囤寶就是找死,不如開倉放糧,攢點人品。"全家都覺得這丫頭不簡單,果然,後來被袁紹看中,嫁給了兒子袁熙,成了冀州第一夫人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袁熙去幽州當官,甄氏留在鄴城侍奉婆婆,結果曹操攻破冀州,曹丕見她漂亮,直接納為己有。當時甄氏已經二十多歲,算是"二婚",但曹丕對她寵愛有加,生下曹叡和東鄉公主。那段時間,甄氏簡直是人生贏家:兒子聰明可愛,丈夫寵愛,婆婆卞氏也喜歡她,妥妥的"後宮頂流"。

沒想到曹丕稱帝後,轉頭寵愛郭後、李貴人,甄氏心裡不平衡,發了幾句牢騷:"男人都是大豬蹄子,當初追我的時候天天送花,現在當上皇帝就變心。"這話傳到曹丕耳朵裡,大怒:"敢抱怨朕,不想活了?"直接賜死,葬在鄴城。可憐甄氏,前半生聰明過人,後半生卻栽在情商上,臨死前連個解釋的機會都沒有。

直到兒子曹叡即位,才追諡她為文昭皇後,開啟了"追諡狂魔"模式:又是建廟,又是追封親屬,舅舅們都封了侯,連母親的侍女都封了君。最神奇的是,曹叡挖宗廟地基時,居然挖出一枚玉璽,上麵刻著"天子羨思慈親",把他感動得不行,專門舉行大典告慰母親。後來他夢見甄氏,又是封賞舅舅家,又是改葬朝陽陵,把能給的榮耀全補上了。可惜甄氏生前沒享到福,死後卻成了曹魏後宮的"頂流",真是"生前不得寵,死後全靠兒子撐場麵"。

郭皇後的上位史,堪稱宮鬥劇的經典教材。她出身官宦世家,父親說她有"女中王"的氣質,給她取字"女王"。沒想到小時候父母雙亡,戰亂中流離失所,被賣到銅鞮侯家當丫鬟,妥妥的"灰姑娘"設定。後來曹操為魏公時,她被選入東宮侍奉曹丕,開啟了逆襲之路。

郭氏聰明過人,經常給曹丕出謀劃策,據說曹丕能被立為太子,她出了不少力。有一次,曹丕跟曹植爭寵,愁得吃不下飯,郭氏獻計:"大王喜歡節儉,你就穿粗布衣服,多去田間地頭走走,比寫詩管用。"曹丕照做,果然得到曹操好感。曹丕即位後,想立她為皇後,中郎棧潛反對:"自古以來,皇後都要名門閨秀,哪有讓小妾當皇後的?這要是開了先例,以後小妾都想上位,還不亂套?"曹丕根本不聽:"朕就喜歡有腦子的女人,就立她!"

郭皇後上位後,展現了高超的管理能力:親戚嫁娶必須門當戶對,禁止強娶強嫁,防止外戚專權;當時女子稀缺,她下令:"這些姑娘都給將士們留著,彆想著納妾,軍隊穩定比什麼都重要。"曹丕東征時,她留守許昌,趕上暴雨城樓漏水,有人建議轉移,她以"貞薑守台"的典故拒絕:"皇帝在前線拚命,我躲什麼躲?我不走,你們也不許走!"群臣隻好作罷,從此對她心服口服。

曹叡即位後,尊她為皇太後,她的家族也跟著雞犬升天,但她始終保持低調。侄子孟武想厚葬母親,她反對:"自喪亂以來,墳墓無不發掘,皆由厚葬也;首陽陵可以為法。"意思是亂世彆搞豪華葬禮,容易招盜墓賊,咱們學曹操薄葬。後來她去世,果然葬得很簡樸,成了曹魏薄葬的典範。從灰姑娘到宮鬥冠軍,她靠的不是美貌,而是腦子和格局,堪稱後宮版"職場精英"。

毛皇後的故事,是典型的"以色侍人,終不長久"。她出身低微,父親毛嘉是個車夫,相當於現在的底層打工人。黃初年間被選入東宮,因為漂亮得到曹叡寵愛,出入都坐同一輛車,妥妥的"寵妃劇本"。曹叡即位後,封她為貴嬪,太和元年立為皇後,父親弟弟都跟著升官,尤其是毛嘉,從車夫變成博平鄉侯,參加宴會時舉止粗俗,開口閉口"侯身",鬨了不少笑話,成了京城的"網紅段子"。

可惜好景不長,曹叡後來寵愛郭元後,毛皇後漸漸失寵。景初元年,曹叡在後園設宴,邀請才人以上的嬪妃,故意不叫毛皇後,還不讓人告訴她。毛皇後第二天試探:"昨天玩得開心嗎?"曹叡以為是身邊人泄密,一怒之下殺了十幾個人,還賜死毛皇後,諡號"悼",葬在湣陵。曾經的寵妃,因為一句話就丟了性命,真是"伴君如伴虎"。

毛皇後死後,她的家族也跟著倒黴:弟弟毛曾從駙馬都尉被貶為羽林虎賁中郎將,後來又調到地方當典農,相當於從中央高管貶到基層乾部。不過曹叡念及舊情,追封毛嘉為安國侯,算是給了點安慰。毛皇後的悲劇,反映了後宮女子的無奈:你的命運,從來都不是自己能掌控的,皇帝的寵愛才是最大的kpi。

明元郭太後的人生,充滿了戲劇性。她出身河西大族,因為家族叛亂被沒入宮中,相當於"罪臣之女",本來沒啥前途,沒想到得到曹叡寵愛,封為夫人。曹叡病重時,立她為皇後,從此開啟了三朝太後的傳奇。當時曹芳、曹髦、曹奐都是幼主,朝政由司馬氏專權,她成了權臣們的"蓋章機器"。

毋丘儉、鐘會等人作亂,都打著她的旗號,說"奉太後詔",其實就是借她的名義造反。她心裡清楚,但沒辦法,隻能被動配合。有一次,司馬師廢齊王曹芳,派人來要詔書,她哭著說:"芳兒還小,能不能再給次機會?"司馬師直接甩臉:"太後彆廢話,趕緊蓋章!"她隻好照做,心裡憋屈得不行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雖然是工具人,但她的家族還是得到了不少好處:父親追封為西都定侯,叔叔伯伯都當了官,堂兄弟郭德、郭建掌宿衛,相當於皇帝的保鏢頭子。景元四年去世,葬在高平陵西,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。郭太後的存在,見證了曹魏從鼎盛到衰落的全過程,她的詔書成了權臣們奪權的"合法外衣",真是"太後易做,實權難握"。

卞皇後的賢明、甄皇後的仁厚、郭皇後的智慧,都是她們上位的關鍵。在後宮,光有美貌沒用,得有德行和腦子。卞皇後能從歌女成為太皇太後,靠的是亂世中的果斷和清醒;郭皇後能當宮鬥冠軍,靠的是給曹丕出謀劃策的智慧。

甄皇後靠曹叡逆襲,毛皇後因失寵而死,說明母憑子貴在後宮永遠適用。你兒子要是當上皇帝,你就是太後,就算生前不得寵,死後也能追封;要是沒兒子,就算再受寵,皇帝一死,你就得去冷宮吃齋念佛。

郭皇後的克製、卞皇後的隱忍,都讓她們在亂世中得以善終。相反,毛皇後因為一句話丟了性命,甄皇後因為抱怨被賜死,說明在後宮,說話做事得小心,彆以為皇帝寵愛就可以任性,說不定哪天就觸了黴頭。

曹魏後妃雖然富貴,但沒有像東漢那樣乾涉朝政,陳群、棧潛等人的勸諫,為後世立下了規矩。這套製度雖然複雜,但至少保證了後宮的穩定,避免了外戚專權的亂象,算是曹魏對曆史的一大貢獻。

曹魏的後宮故事,表麵是女人的爭寵,背後卻是權力的博弈:卞皇後的逆襲,反映了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理念;甄皇後的悲劇,暴露了曹丕的薄情和後宮爭鬥的殘酷;郭皇後的上位,體現了曹魏對"賢內助"的需求;毛皇後的隕落,揭示了帝王寵愛的不可靠;郭太後的無奈,見證了權臣專權下後宮的被動。

這些皇後們的故事,有的勵誌,有的悲情,有的傳奇,共同構成了曹魏後宮的眾生相。她們的人生告訴我們:在權力的遊戲裡,顏值和賢德隻是入場券,能不能笑到最後,還得看天時地利人和。畢竟,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,後宮女子的命運,從來都不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,她們的故事,不過是曆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,卻折射出曹魏王朝的興衰成敗。

正如史書所說,曹魏後妃雖然富貴,但沒有像東漢那樣"宰割朝政",這得益於製度的約束和後妃們的克製。她們的故事,為後世王朝提供了借鑒:賢德的後妃是王朝的福氣,混亂的後宮是滅亡的前兆。當我們回望曹魏後宮的風雲變幻,看到的不僅是幾個女人的悲歡離合,更是一個王朝的生存智慧和權力密碼。

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:()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七零神醫嬌妻,相親當天嫁首長 逆雪 重生後,係統跟我說修仙很簡單 閃婚嫁絕嗣,連生十娃震驚家屬院 名義:我下場後,祁同偉必須進步 孩子誰愛生誰生,我勾帝心奪鳳位 盜筆:自閉萬人迷養成指南 軍婚四年不回家,離婚還想不離床 重生後我隻想搞錢! 春山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