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靈帝熹平五年176年),清河郡的演武場上,十七歲的崔琰正一劍劈斷碗口粗的柳樹枝。他穿著洗得發白的麻布短打,腰間掛著半舊的青銅劍,頭發用草繩隨意束著,活脫脫一個鄉村武癡。直到23歲那年,他突然被推舉為鄉正,看著衙門裡堆積的《論語》竹簡,突然一拍腦門:"靠拳頭能打服人,靠道理才能管好人啊!"
這一悟,就是六年苦讀。29歲時,他居然帶著幾個兄弟拜入鄭玄門下,成了名震山東的大儒。可惜趕上黃巾之亂,老師帶著他們躲進不其山,結果糧食斷絕,鄭玄無奈遣散學生。崔琰背著半套殘卷,從山東走到安徽,又從江蘇晃到湖北,整整四年才回到老家,鞋底子磨穿三雙,卻把《詩經》《尚書》背得滾瓜爛熟。鄰居見他整天抱著琴擺弄,背後嘀咕:"這小子怕不是讀書讀傻了?"
初平二年191年),袁紹的征召令送到清河,崔琰一拍大腿:"終於能試試拳腳了!"結果剛到冀州,就撞見袁軍挖人祖墳充軍糧,屍骨散了一路。他當場衝進中軍帳,把笏板往桌上一摔:"孫子說過,士兵不教化,武器不鋒利,打仗就是找死!您看看這路邊的白骨,老百姓都盼著您學周文王埋枯骨,不是看您挖人祖墳!"袁紹臉漲得通紅,半天憋出一句:"先生說得對,賞騎都尉!"
建安五年200年),袁紹在黎陽屯兵十萬,準備和曹操決戰。崔琰又來潑冷水:"天子在許都,百姓都盼著王師,您不如守好地盤,發展民生,搞什麼決戰?"袁紹當場甩袖:"書生懂個啥!"結果官渡慘敗,吐血而亡。臨終前估計腸子都悔青了:"早聽崔琰的,何至如此!"
建安九年204年),曹操打下冀州,拉崔琰當彆駕,興奮得像撿到寶:"剛查了戶籍,冀州能征30萬兵,這下兵源不愁了!"崔琰卻板著臉:"明公啊,天下分裂這麼多年,袁家兄弟打得冀州屍骨遍野,您不先安撫百姓,反而算著征兵數,這是百姓想看到的嗎?"曹操當場愣住,周圍賓客大氣都不敢出,隻見他突然起身作揖:"是孤考慮不周,先生教得好!"——能讓曹操當眾認錯的,整個曹魏找不出第二個。
曹丕當世子時,天天帶著侍衛去打獵,車馬踐踏農田。崔琰直接寫了封千字長信,從《尚書》罵到《春秋》:"袁本初家那麼有錢,兒子們天天打獵享樂,結果怎樣?亡了吧!現在主公在前線拚命,您卻沉迷打獵,對得起誰?"曹丕嚇得夠嗆,趕緊燒了新做的獵裝,回信跟小學生寫檢討似的:"獵裝已燒,以後出門一定先請示!"
建安二十一年216年),崔琰推薦了老實人楊訓。曹操稱魏王後,楊訓按規矩寫了篇讚美文章,結果被噴子們罵"溜須拍馬"。崔琰不服,把楊訓的草稿拿來看了眼,隨手寫了封信:"省表,事佳耳!時乎時乎,會當有變時。"意思是"文章寫得還行,隻是世道總會變的",結果被人斷章取義,舉報"心懷不滿,誹謗朝政"。
曹操氣得拍桌子:"好你個崔琰,敢暗諷我!"先罰他做苦役,又派人監視。使者回報:"崔琰對賓客虯須直視,跟要吃人似的!"曹操咬咬牙:"賜死吧。"臨終前,崔琰望著自家院子裡的老槐樹,想起年輕時舞劍的樣子,苦笑道:"早知道還不如當個山林野人呢。"
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),毛玠站在魯陽城頭,看著南邊劉表的旌旗,冷哼一聲:"政令不明,早晚玩完。"轉頭北上投奔曹操,第一句話就震住全場:"如今天下大亂,袁紹、劉表看著地盤大,其實都是虛胖。明公您得奉天子以令不臣,屯田積糧,把經濟搞起來,才能笑到最後。"曹操當場拍板:"治中從事就你了!"——這眼光,比荀彧的"奉天子"之謀還早了兩年。
曹操當司空後,毛玠和崔琰搭檔管人事,搞出一套"道德kpi":不管你多有才華,德行有虧就彆想當官。曹丕當五官將時,親自來找毛玠:"我有幾個親信,麻煩安排個職位?"毛玠直接拒絕:"您的人資曆不夠,我不能壞了規矩。"曹丕碰了一鼻子灰,隻能悻悻而退。
後來大家嫌東曹管選拔的部門)太嚴格,聯合上書撤銷東曹。曹操卻玩起了文字遊戲:"日出東方,東方為尊,東曹怎麼能撤?"反手把西曹砍了,毛玠的地位可見一斑。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,身居高位卻穿布衣吃素食,把賞賜全分給窮親戚,家裡連多餘的糧食都沒有。
崔琰死後,毛玠心裡堵得慌。某天路過刑場,看見受刑的犯人被黥麵臉上刺字),忍不住嘀咕:"天不下雨,怕是因為這種事吧?"就這一句話,被仇家舉報"誹謗朝政"。大理寺卿鍾繇親自審問,毛玠引經據典:"當年蕭望之被石顯陷害自殺,賈誼被周勃排擠流放,我今天就是被誣陷!"說得鍾繇都有點不忍心,但曹操心意已決,最終毛玠被貶回家,不久就鬱鬱而終——清白了一輩子,栽在一句牢騷上,冤!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漢獻帝興平元年194年),孫策在江東廣招賢才,聽說東莞有個徐奕很厲害,派人去請。結果使者找了三個月,才發現徐奕早就改名換姓,躲回了老家。他說:"孫策雖勇,卻不懂治世,不去。"直到曹操征召,才出山擔任司空掾屬,跟著西征馬超。
建安十六年211年),曹操留徐奕鎮撫西京長安)。當時關中剛平定,豪強橫行,徐奕到任後連出三招:第一,貼出告示"豪強犯法,罪加三等";第二,親自帶隊清查惡霸,抓了幾個典型當眾腰斬;第三,提拔寒門士子,組建自己的執法隊。不到三個月,西京百姓流傳:"徐長史到,豪強不敢笑。"
曹操征孫權前,把留府長史的重任交給徐奕,臨走前特意叮囑:"你太嚴厲了,當年西門豹佩韋自緩,你也得學會柔和點。"徐奕卻正色道:"亂世用重典,不嚴厲怎麼整肅綱紀?"在東曹任上,丁儀等寵臣想走後門,他直接閉門謝客:"公事公辦,沒彆的路子。"曹操無奈歎氣:"要是多幾個徐奕,何愁吏治不清?"
漢獻帝初平四年193年),袁術在壽春征召何夔,他直接躲進灊山。袁術派人威脅:"你是本地人,勸降蘄陽就饒了你。"何夔對使者說:"當年柳下惠聽說有人要打仗,都愁得吃不下飯,我怎麼能幫你們勸降?"硬是在山裡躲了三年,直到袁術放棄。
建安十年205年),何夔任長廣太守,麵對三千賊寇,諸將請戰,他卻擺擺手:"他們不是天生想當賊,隻是沒人教化。"派郡丞黃珍帶著《孝經》去賊營,天天給賊首講"忠孝節義",居然把賊首說動了,帶著全部人馬投降。他還發明"漸進治理法":新附地區先緩刑薄賦,三年後再推行法律,結果長廣郡三年大治,盜賊絕跡。
曹操征柳城後,何夔提出"選拔必查鄉評"製度:每個官員都要查老家的口碑,德行有問題的一票否決。他還建議"保舉不實連坐",誰推薦的人出問題,推薦人一起倒黴。曹操稱讚:"有你在,我再也不用擔心選官腐敗了!"
建安二十二年217年),鮑勳任中庶子,專門盯著太子曹丕。曹丕的小舅子在曲周縣當吏,盜賣官布,按律當斬。曹丕多次寫信求情,鮑勳直接把信退回去:"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,何況一個小舅子?"曹丕氣得咬牙,卻拿他沒辦法。
黃初三年222年),曹丕想出去打獵,鮑勳直接攔住車駕:"先帝剛駕崩,您就沉迷享樂,對得起列祖列宗嗎?"曹丕撕了他的奏表,執意出行,途中問侍臣:"打獵和音樂哪個快樂?"劉曄逢迎:"打獵更快樂!"鮑勳當場開噴:"音樂能教化百姓,打獵隻會傷害生靈,能比嗎?劉曄阿諛奉承,該治罪!"曹丕氣得臉發青,當場把他貶為右中郎將。
黃初六年225年),鮑勳因小事被誣陷"指鹿為馬",廷尉判五年,曹丕卻怒吼:"他必須死!"太尉鍾繇、司徒華歆等重臣聯名求情,曹丕一概不理。臨刑前,鮑勳望著洛陽城的方向,苦笑道:"忠言逆耳,古今皆然啊。"他死後二十天,曹丕突然駕崩,時人都說:"這是上天在為鮑勳鳴不平。"
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),司馬芝在魯陽山遇賊,同行者都跑了,隻有他護著老母不動。賊兵舉刀逼近,他叩頭哭道:"母親年老,求你們放過她!"賊首感歎:"孝子啊,殺之不義。"不僅放了他,還派人護送回家。從此,司馬芝"孝子"之名傳遍天下。
曹操平荊州後,司馬芝任菅長,當地主簿劉節是豪強,賓客千餘家常為盜。司馬芝要征劉節的賓客當兵,掾史提醒:"劉節不會放人,到時候下不來台怎麼辦?"他直接寫信給劉節:"您是大宗族,卻讓賓客逃避勞役,我現在調他們當兵,彆逼我上門抓人!"劉節果然藏人,他直接上報太守,最後劉節自己去當了兵,青州百姓拍手稱快:"司馬縣長讓郡主簿當兵,厲害!"
黃初中,司馬芝任河南尹,卞太後的乳母犯了妖妄罪,卞太後派黃門令來求情,他直接拒絕:"法律麵前,誰也不好使!"當場處死乳母,還上疏給明帝:"太後的命令我不敢聽,怕破壞法律。"明帝反而稱讚:"這才是執法者該有的樣子!"
漢獻帝建安十年205年),邢顒對田疇說:"黃巾亂了二十年,百姓厭戰了。曹公法令嚴明,必能定亂,我先去探探路。"田疇感歎:"邢顒,真是民之先覺啊!"他投靠曹操後,主動請纓當向導,帶曹軍走盧龍塞舊道,突襲柳城,立下奇功。
曹操讓邢顒當平原侯曹植的家丞,他天天盯著曹植讀書,曹植想出去玩,他直接堵門:"侯家子弟,當以治國為任,不是享樂!"曹植的庶子劉楨都看不過去,寫信勸曹植:"家丞是北土名士,您得尊重他啊!"後來太子之爭,邢顒公開支持曹丕:"廢長立幼,前車之鑒啊!"曹操深以為然,提拔他當太子少傅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邢顒任太常時,曹丕想給他送禮,他直接拒絕:"國有常製,不敢受私贈。"去世後,家裡隻有幾箱書和舊衣服,百姓自發罷市三日,送葬隊伍綿延數裡——真正的清官,不需要靠作秀。
這些人有個共同點:太軸了。曹操講"唯才是舉",他們偏要加個"德行"前提;曹丕想搞集權,他們偏要講"嫡庶禮法";整個官場都在玩權謀,他們偏要守著儒家那套"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"。崔琰的死,是曹操對"刺頭"的警告;毛玠的貶,是曹丕對"老頑固"的清算;鮑勳的殺,是皇權對"諫臣"的碾壓。
但他們的剛直,就像黑暗中的火把。崔琰在袁紹軍中堅持埋骨收屍,毛玠在選官時杜絕關係戶,鮑勳在曹丕麵前死諫不止,司馬芝在法律麵前六親不認——他們用生命證明,在權力麵前,還有一種更珍貴的東西叫"原則"。
千百年後,當我們重讀他們的故事,看到的不是冰冷的史書,而是一群在亂世中堅守初心的人。他們或許不懂變通,或許撞得頭破血流,但他們的存在,讓我們知道:總有一些人,願意為了心中的道義,對抗整個世界的潛規則。
結語:硬骨頭的職場生存指南反麵教材)
在曹魏官場混,想當硬骨頭?先做好三件事:
把"正直"刻進dna,但彆指望老板欣賞;
準備好棺材本,因為隨時可能被炒魷魚;
練好吃苦耐勞,畢竟苦役和流放是家常便飯。
但他們用生命證明:有些東西,比官位和財富更重要。或許,這就是中國士大夫的精神—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哪怕結局是悲劇,也要在曆史上留下一道光。
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:()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