熹平元年172年)的錢塘江,陽光在水麵上跳著金色的舞。17歲的孫堅跟著父親坐船去錢唐,遠遠看見一群海賊在岸邊分贓,商人們嚇得躲在船裡不敢動。老父親拽著他的袖子:"彆惹事,咱們惹不起。"孫堅卻把袖子一甩:"等著瞧,看我怎麼收拾他們。"
他抄起一把刀就上岸,一邊跑一邊比劃手勢,像在指揮千軍萬馬。海賊們抬頭一看,媽呀,這小子又是揮手又是吆喝,以為官兵來了,撒腿就跑。孫堅追上去,一刀砍死一個倒黴鬼,拎著人頭回來,他爹當場看傻了——說好的低調呢?這波操作直接讓孫堅成了當地網紅,郡裡立馬召他當假尉,從此踏上了砍人升級的不歸路。
中平元年184年),黃巾起義鬨得天下大亂。孫堅跟著朱俊去平叛,自帶千把號兄弟,個個都是他在下邳攢的小弟。打到宛城時,黃巾軍龜縮城內,孫堅扛著刀第一個爬城牆,兄弟們一看老大這麼猛,嗷嗷叫著往上衝,直接把宛城砸了個稀巴爛。朱俊趕緊給朝廷寫小作文:"孫堅這小子太猛了,建議升職加薪!"於是孫堅當上彆部司馬,正式進入漢朝武官編製。
中平三年186年),張溫帶著孫堅去收拾董卓。董卓遲到不說,還跟張溫甩臉子,孫堅看不下去了,偷偷跟張溫說:"這老小子目無上司,按軍法該砍頭!當年穰苴斬莊賈,魏絳戮楊乾,您得學他們立威啊!"張溫猶豫了:"董卓在隴蜀有威名,殺了他沒人乾活咋辦?"孫堅急得直跺腳:"您帶的是王師,怕他個毛線!他三條罪狀擺這兒,不殺他軍法何在?"可惜張溫沒敢動手,後來大家聽說孫堅差點砍了董卓,都拍大腿:"可惜了,不然哪來後來的亂子!"
靈帝死後,董卓亂京,孫堅起兵討賊。路過荊州時,刺史王叡以前瞧不上他,孫堅直接砍了;到南陽,太守張谘不給軍糧,他擺了個鴻門宴,席間讓主簿大喊:"南陽太守延誤軍機,砍!"當場把張谘剁了。郡裡人嚇得發抖,從此孫堅要啥給啥。在魯陽跟袁術會師時,董卓派幾萬大軍來搞突襲,孫堅正跟手下喝酒,聽說敵兵來了,邊喝邊指揮:"慌什麼?等他們全到了再動,彆擠著咱們兄弟。"等敵軍快到跟前,他才慢悠悠整隊入城,董卓軍看這陣型,愣是沒敢攻城——狠人自有狠人威。
初平二年191年),孫堅在陽人跟董卓軍死磕。袁術這坑貨斷了軍糧,孫堅連夜騎馬去罵街:"我為國家砍賊,你居然聽小人壞話?咱跟董卓沒私仇,你彆給我整幺蛾子!"袁術心虛,趕緊調糧。孫堅回頭就把董卓軍砍得大敗,斬了都督華雄,嚇得董卓派人求和親,願意讓孫堅子弟當刺史郡守。孫堅冷笑:"董卓你逆天無道,不砍你三族我死不瞑目,還想和親?做夢!"接著進軍大穀,離洛陽隻剩九十裡,董卓嚇得遷都長安,孫堅入洛陽,修複皇陵,把董卓挖的墳都填上——這波操作,漢室忠臣人設拉滿。
初平三年192年),袁術派孫堅攻荊州。劉表派黃祖在樊城、鄧縣之間接招,被孫堅一頓暴打,追著過了漢水,圍住襄陽。孫堅飄了,單槍匹馬去峴山晃悠,結果被黃祖的士兵躲在竹林裡放冷箭,當場射死。一代猛人,沒死在正麵戰場,栽在偷襲上,享年37歲。他侄子孫賁帶著部下投奔袁術,袁術又表孫賁為豫州刺史——孫堅的創業故事,暫時畫上了逗號。
孫堅起兵時,孫策帶著老媽搬到舒城,跟周瑜成了鐵哥們。倆小夥長得帥、家世好,天天跟江淮的士大夫混在一起,人氣爆棚。孫堅死後,孫策把他葬在曲阿,自己跑到江都搞事業。徐州牧陶謙看他不順眼,孫策就帶著老媽去曲阿投靠舅舅吳景,順便招了幾百個小弟——創業初期,靠的就是這張帥臉和好人緣。
興平元年194年),孫策投奔袁術。袁術初見他就驚了:"我要有這麼牛的兒子,死了也值!"把孫堅的舊部還給他,還封他懷義校尉。孫策的騎士犯了罪,逃到袁術營裡躲著,孫策直接帶人進去砍了,完事跟袁術道歉,袁術卻說:"兵人就該治治,道啥歉?"從此軍中都怕他。袁術曾許諾讓他當九江太守,結果反悔;又讓他打廬江太守陸康,說打下廬江就是你的,結果又派自己人當太守——孫策心裡罵娘,但隻能接著打工。
建安元年196年),孫策跟袁術攤牌,說要幫舅舅吳景平定江東。袁術隻給了千把人、幾十匹馬,沒想到孫策一路收小弟,到曆陽時已有五六千人。渡江之後更是開掛,破劉繇、滅嚴白虎,所到之處望風而降。他每打下一個地方就換太守,自己領會稽太守,舅舅吳景當丹楊太守,堂兄孫賁為豫章太守,心腹朱治為吳郡太守,張昭、張紘當謀士——江東版圖,初現雛形。
孫策長得帥、愛開玩笑,性格豁達,特彆會用人。不管是士大夫還是老百姓,見了他都願意拚命。劉繇棄軍而逃,各郡守望風而逃;嚴白虎擁兵萬餘,孫策卻說:"這群山賊成不了事,收拾他們跟玩似的。"果然很快平定。袁術稱帝,孫策直接絕交;曹操想拉攏他,又是聯姻又是封官,孫策照單全收,但心裡門兒清——誰也彆想套路我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建安五年200年),曹操跟袁紹在官渡死磕,孫策打算偷襲許都,迎漢帝。這招夠狠,要是成了,曆史可能改寫。可惜天不遂人願,他早年殺了吳郡太守許貢,許貢的門客躲在江邊報仇。孫策單騎出門,遇到刺客,被射中麵頰,重傷臨終前,把印綬交給孫權:"帶兵衝鋒,你不如我;舉賢任能,我不如你。"年僅26歲——江東大業,從此交給弟弟孫權。
孫權稱帝後,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,卻隻封孫策為長沙桓王,兒子孫紹為上虞侯。有人說孫權薄情,其實不然。孫策臨終前明確讓賢,孫權繼位時根基不穩,若追封孫策為帝,難免引發繼承權爭議。但孫策打下的江東基業,終究是東吳立國的根本——那個帶著幾百人渡江的少年,用短短九年時間,把江東從一盤散沙變成能與曹劉抗衡的勢力,這份功績,曆史不會忘記。
孫堅、孫策父子,堪稱東吳版"創業二人組"。孫堅從砍海賊起步,靠猛打猛衝在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,討黃巾、斬華雄、破董卓,儘顯忠壯之烈;孫策承父業,憑顏值、武力和人格魅力,短短數年平定江東,創下東吳基業。但兩人都有致命短板:孫堅輕佻果躁,死於偷襲;孫策剛猛少謀,遇刺身亡——成也硬核,敗也硬核。
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:亂世創業,光靠猛衝不行,還得有謀略和隱忍。孫堅若不急於單騎探路,孫策若不輕視刺客,或許能走得更遠。但曆史沒有如果,正是這些不完美,才讓他們的故事更具傳奇色彩。從江匪到帝王,孫氏父子用熱血和生命,在三國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——江東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來未可知,說的就是他們吧。
喜歡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請大家收藏:()從部落打架到王朝爭霸的千年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