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陳氏飯店依然巋然不動。
“王總,有內部消息稱,徐氏係的子公司在背後支持陳氏飯店。”張鳴調查後彙報,“對方希望通過延誤工期,製造我們違約的可能。”
王安冷笑一聲:“想玩這套?那就讓光明正大一點。”
次日,《江州晚報》刊登專題報道《城市更新中的暗流:誰在操縱“釘子戶”?》,雖未點名,卻矛頭直指那些不正當競爭行為。
同時,王安親自出席了一場電視直播的拆遷公開答疑。
“有人問我,為何不對釘子戶強硬一些?”王安麵對鏡頭,語氣堅定,“因為每一處房子背後都是人生,每一次拆遷都應該尊重曆史與情感。”
輿論支持如潮水般湧來,“陽光拆遷”成為熱搜話題。
壓力之下,陳氏飯店老板主動聯係調解組,表示願意重新協商。
簽約率很快突破95,但仍有一戶“老大難”——南鑼灣深處的李家祠堂。
“祠堂是家族根基,百年不能搬啊。”李老先生看上去倔強又無奈。
距離三個月期限隻剩三天,王安決定親自登門拜訪。
李家祠堂內,檀香嫋嫋,數位白發老人坐在祖先牌位前。
“王總,我們不是為錢。”李老先生苦笑,“祠堂搬走,家族魂魄何處安放?”
王安並未直接回應,而是仔細詢問祠堂的曆史、祭祀儀式的細節。
夜深人靜,王安獨自一人站在南鑼灣的屋頂,望著點點星光。靈光乍現,他撥通了沈佳的電話。
次日,王安帶著一套全新方案再次來到李家祠堂。
“我們將在新社區保留一塊專屬用地,原址重建祠堂,由專業文物修複團隊負責;同時,原祠堂將被列為保護建築,改造為社區文化中心,命名為"李氏記憶館"。”
老人們震驚地互相對視,眼中漸漸浮現出希望的光芒。
“這樣,祖先的魂魄並未離去,反而得到更好的禮遇。”
三天後,李家祠堂正式簽約,南鑼灣項目簽約率達到100,創下江州城市更新項目的曆史紀錄。
係統獎勵隨即而至:【“智慧征拆管理平台”提升效率30,降低糾紛率25),解鎖“社區矛盾調解與談判”高級技巧。】
夜幕降臨,王安和沈佳站在南鑼灣的觀景台上,遠眺這片即將重生的土地。
“知道嗎?真正打動李家的,不是補償方案,而是我們對他們家族記憶的尊重。”沈佳靠在王安肩頭。
王安點頭:“城市更新不隻是拆舊建新,更是記憶的傳承與重塑。”
繁星點點,仿佛見證著這場拆遷風雲中誕生的全新“陽光協議”模式。
一個月後,《人民日報》發表社論,稱讚“南鑼灣模式”為全國城市更新樹立了新標杆。
“拆遷,不僅是建築的重生,更是人心的重建。”王安在接受采訪時如是總結。
喜歡重回09:不貸款你們真以為我沒錢?請大家收藏:()重回09:不貸款你們真以為我沒錢?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