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那將話往回咽,可始終覺得如鯁在喉,一個沒忍住,問道:
“皇帝陛下可聞涼州有兩句俗語?”
“朕記得,朕沒給你向朕問話的權利。”
滇那咬緊牙關,不甘心的重新匍匐下去。
劉辯哼了一聲,道:“說吧。”
滇那重新抬起頭,道:“羌諺:兒能騎馬便是漢。又有言:小兒多夭,三歲方取名。”
劉辯皺眉,郭嘉上前一步,弓著身湊到他耳邊低聲解釋:
“第一句話意為活過十歲才值得養育,此彥並非空穴來風,典籍中有所記載。”
“第二句話更甚,羌兒出生後不取名,拖到三歲方取,原因是羌兒大多連三歲都活不到。”
很殘酷的現實。
怪不得人家要動亂。
不逞著大漢快不行前拚一把,真要被逼死了。
劉辯能理解滇那的心情,但做不到感同身受,他重新看向對方。
“朕說了,會儘力補償,另外,朕說的是,戰場上技不如人朕沒話說,你們千不該萬不該屠戮朕的子民,這件事,羌人要負全責,至少一些頭領、劊子手跑不了。”
補償?
滇那心中冷笑,漠然的匍匐下去。
還是不要激怒對方了。
劉辯看他的表情就大概猜到他在想什麼了,當即開口道:
“朕本可以下令血洗涼州,亦可以延續祖宗國策,補償是朕最大讓步。”
滇那無言以對。
這話不假,對羌族來說,漢廷沒有將他們斬草除根就是破天荒的開恩了。
現在不是去爭論對錯的時候,其實到目前為止,滇那原本心裡所預想的一切都沒有發生,他的節奏完全被打亂。
甚至突然想知道,所謂的補償,究竟是什麼東西。
很快劉辯就給他解答。
“凡漢土之上百姓,皆是朕的子民,涼州之外的羌氐小部落朕不管,涼州內的羌人也好,氐人也罷,朕會劃地給其居住,租田供其勞作、放牧,調動商人前往募工創造就業,發糧食助其生活,派官吏實施漢律,你們可以和並州的胡人一樣,與漢世代友好和睦,不過區彆是,朕不會於涼州再封大豪。”
“從此以後,不會再有羌禍,涼州永世安居樂業……”
劉辯說了很多。
將滇那說的整個人呆住。
他追尋了幾十年的未來,今日有了結果。
如果能過安穩日子,誰願意天天吃不飽飯的同時刀尖舔血。
滇那再沒了之前的冷意,雙目一紅,整個人貼在地麵上。
“大漢皇帝陛下天威,若如此,羌人永不負漢。”
劉辯歎口氣,他知道自己這麼做是給自己找麻煩,涼州之事沒那麼簡單。
但不做,晚年一定會後悔。
按照曆史的趨勢,古羌人會消亡沒錯,分化出了十幾個與漢一家的民族。
以上的一切有個前提,前提是這個時期的漢朝氣數已儘,讓羌人有了翻身的乃至壯大族群的時間,最後龐大的族群才分出十幾個部分。
他劉辯的出現改變了一切,大漢非但沒氣數已儘,反而有騰龍之勢,就算劉辯自己不去殺戮,哪怕延續以前的國策,羌人也挺不住了。
折騰就折騰吧,給自己找點事做也挺好。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