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5章 功在千秋_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505章 功在千秋(2 / 2)

荀彧搖了搖頭,拱手道:“臣認為極好,並無意見。”

楊修跟著一樣的說辭,“臣並無意見。”

真沒意見嗎?怕是不見得,這隻是初定版,很多地方存在不合理之處,兩人不提,有對處境的考慮因素。

劉辯怎麼可能放過他們這麼好用的腦子,盯著荀彧問道:

“荀家對於新政,是什麼意見?”

荀彧苦澀的搖頭,天子的厚恩比山嶽還重,他哪敢隱瞞,回道:“傾向於察舉。”

他是尚書令,荀家正指望這座靠山呢。

轉頭要辦科舉,荀家人守著金山,卻要一視同仁跟五湖四海的人一起經過層層考試,心裡能滿意才怪。

對荀家的意見,劉辯有心理準備,他知道荀彧夾在其中很為難,為了讓他放開手腳一起乾,說道:

“不出朕所料,朕還知道,不止是荀家,天下九成士族,無不對新政不滿,然新政痛於一時,卻功在千秋。”

“陛下聖明。”

荀彧當場送上肯定。

劉辯又道:“士大夫幫朕治理國家,甚是辛勞,士人的意見,朕不能視若無睹,朝廷雖要推行新政,但並不代表徹底廢除察舉製度,州級科舉之下,再設府試,府試為地方郡學府舉辦,成績優異者舉到州試,此外,朝廷每年視情況給予每府一定舉孝廉名額,可直接進入州試。”

州試落榜,仍可以被州郡征辟為官,慢慢爬。

總之就是保送當個地方文學掾左右的官。

視情況給予名額,朝廷就有了動態管控的條件。

比如涼州,可以適當多給些人,吸納部分羌族有名望的人進官吏體係。

再比如青州,那裡飽受戰亂,才子不多。

人們首要之急是吃飽飯,而不是什麼恩科,所以先減少,讓百姓把注意力放在耕種、恢複繁榮上。

荀彧聽到以上的概念,想到楊家最近在辦的弘農學府,一下子來了興趣,問道:

“弘農學府便是其中一種?”

“沒錯。”劉辯直接點頭,所謂府試不過就是院試的變種,更符合大漢實情。

荀彧皺起眉頭,“臣聽聞弘農學府入學要交一千錢,尋常百姓如何交的起這筆錢?豈不是和陛下不論出身,廣納天下英才的初衷背道而馳?”

看看,這就又替劉辯考慮起問題來了。

劉辯很高興,哈哈一笑,解釋道:

“府試可不是隻準許同學府的人參加,凡適齡者,皆可參加考試。”

再說了,隻要遍地學府拔地而起,現在楊家敢說一千錢學費,後麵還敢不跟著降價嗎?

而且他還要在弘農建很多的學堂,有朝廷的學堂,有私辦的。

到了時間統一去弘農學府考試。

荀彧大受震撼,地方學府仍然保留一定舉孝廉人選,如此一來士人的反對聲必定會小很多。

但由此又引發新問題,大建學堂,會不會太激進了。

這件事並不在劉辯現有的考慮範圍,他望向楊修,問道:

“楊卿真沒意見嗎?”

楊修尷尬一笑,這件事對他現在光祿勳的職位衝擊很大,他還真不知道說什麼好。

劉辯清楚他所想,提議道:“光祿勳今後就負責官吏的考成、升遷、調動吧,尚書台的任務還是繁雜了些,分一部分出去。”

如今的官吏任免,大小都要尚書台批準,放在以前還行,但現在尚書台重組就不太合適了。

尚書台應當專心辦國家層麵的大事。
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無限流第一幼崽 李二讀心我慌,高陽追夫淚狂 從迎娶知否盛明蘭開始的綜影人生 收到未來短信,成千億富豪很合理 穿到六零當團寵 印度1991,從娶富婆開始 隨母改嫁成團寵,重生嫡女虐翻全家 卒聖 來到異世界的我擁有了寶可夢技能 為了三千塊,大明我瘋狂死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