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試,每郡都設一地方學院,到了時間,地方所有符合資格的學堂學子,前往學院考試。
考試通過者被舉參加來年的州試,與其他郡院試通過者再角逐一場。
再次考中就是舉人了。
漢版的院試,非常符合劉辯的心意,他可以通過掌控州試,繼而掌控學院,掌控了學院,就可以掌控學堂。
假如楊家後世子弟利欲熏心,弄虛作假幫人作弊,朝廷可以動態管控,明年隻給弘農學府十個州試名額,還不改後年就隻給五個。
實在不行,朝廷可以隨手扶持另一家。
至於學子會不會礙於楊家權勢,不敢去另一家讀書,簡單,朝廷隻要放出風聲,下一年另一家足有五十個名額。
學子必將蜂擁而至。
同樣的方式可以用在學堂身上,哪家學堂教育質量好,多給幾個指標,質量差,少給甚至直接剝奪。
一旦剝奪了資格,那家學堂馬上就會倒閉。
萬事俱備,隻差陳群的九品製了。
劉辯對他很看好,他知道對方隻差時間。
至於什麼三省六部,劉辯倒是覺得沒必要。
不符合漢情,而且步子邁的太大,他把九卿當六部使,一樣的。
劉辯還想到一件事,並州牧和並州刺史如今都有空缺。
荀彧還在擬奏疏,劉辯隨口問道:“並州官吏,卿可尋好了?”
荀彧停筆,訝然道:“將領升遷是太尉的事,官吏升遷陛下不是劃分到光祿勳那邊了嗎?”
“瞧朕這記性。”劉辯一拍腦門。
奏疏雖然最終會彙總到尚書台,但提下奏疏的人,卻已經不是荀彧了。
“這樣吧,朕做主了,”劉辯說完陷入短暫的沉吟中,隨後道:
“並州刺史讓曹昂去吧,並州牧的話……陳珪怎麼樣?”
陳珪陳登父子,該往上挪挪,給後麵科舉的人空窩出來。
曹操正豎起耳朵偷聽呢,此刻一臉竊喜。
荀彧並沒有意見,不過他沒有當場擬奏疏,而是笑道:“臣稍後派人給光祿勳傳達一下陛下的口諭,讓他寫封奏疏上來。”
“無規矩不成方圓。”劉辯誇讚著點頭。
他說著,皺眉道:“漢官儀是不是該改改了?”
之前有過一次更改典禮,不過改的是漢律。
漢律是大漢所有法律的基礎,因為亂世和數代的宮廷動亂,漢律早就失去了威儀。
好在滿寵上來後,所辦的第一件事就是主持重修。
雖說到如今還沒拿出東西,但法律已經步入正軌,百姓安居樂業。
漢律不是那麼好改的,劉辯沒催促,漢律中下轄許多律令,比如《九章律》《傍章》《越宮律》《朝律》等等。
每一條律令,下轄的都是一個分類的法律。
漢官儀則更為龐大,不僅僅隻記載了有什麼官,這個官該乾什麼。
它同樣分為幾個大類,比如“故事”,其中都是以往的典章製度、辦事成例,漢代行政極度依賴“故事”內容,相當於後世的行政法規+司法解釋+慣例。
官製大類下就好理解了,是各級官員的名稱、員額、秩祿、職責範圍。
還有什麼禮儀啊,令啊各種類彆。
其中很多內容,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朝政。
尚書令這一職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,剛剛說的光祿勳擬定官吏升遷,再交由尚書台複核,也跟漢官儀中南轅北轍。
若是不重新修訂,長此以往行政必定混亂。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