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戲誌才說完就退下,接著就輪到劉辯。
劉辯走下台階,朗聲宣布考題,“殿試答論四策,一曰治國:揚州僭號,益州閉險,交州懸遠。今中原倉廩實而知禮節,當用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之策,亦或行主父偃推恩之令?試陳削藩固本之方略?又或有其他妙計?儘其所言。”
“二曰經學:《春秋》載邢遷如歸,衛國忘亡,孔子讚管仲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。朝廷助南匈奴複國,可引何經義以駁資敵之非?”
“三曰安民:今歲司隸麥穗兩岐,雒陽太倉粟紅貫朽。若豫州突發蝗災,流民扶攜入關。試述如何以常平倉平抑糧價,兼論以工代賑修渭渠之利?當引《周禮·地官》荒政十二條何款為據?”
“三曰邊防:昔晁錯言守邊備塞,今南單於庭複立,美稷城重築。或謂虛費錢糧,或雲以夷製夷。試論南匈奴在並州防務中之作用,及如何平衡賜賚與控馭之策?”
“諸生任選三策答之,動筆吧!”
宣布完,考生們立刻有了動作。
大臣們麵麵相覷,沒想到天子出的四策,都與朝廷目前麵臨的事息息相關。
哪怕是第三策的安民是杜撰的,可曾經的徐州是實實在在見過鋪天蓋地難民的。
前兩年青州剛回歸的時候,也有一大堆難民往兗州湧。
不知道考生們會寫出怎樣的解決之法。
劉辯宣布完,就轉身回到了龍椅上坐著,他還不著急,等考生們寫一會兒,寫出些東西了,再去看看。
一刻鐘時間過去了,考生們還在奮筆疾書,劉辯已經悄然走下台階,放輕腳步來到一名考生身後查看。
此人先寫的是治國策,通篇下來一大堆廢話,核心非常簡單。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“夫匈奴者,豺狼也!複其國如飼虎以羔羊。當發幽並銳卒踏平美稷,遷其部眾於淮泗。袁術僭號當檄天下共討之,劉焉閉險可絕其鹽鐵之利……”
看了幾句劉辯就看不下去了,直接扭頭看另一邊考的人。
同樣寫的亂七八糟,一連看了好幾個人,看的劉辯心累,好在他知道哪片人的人質量比較高,直接往東側而去。
東側首位,應當就是那個河南尹府考出來的三甲。
第一人是董昭無疑。
此人先提筆的是安民策。
“臣按《周禮·大司徒》散利、薄征、緩刑三策:一曰調司隸積粟三十萬斛平價糶於豫州,二曰免流民三年算賦,三曰募壯丁修渭渠,日給粟三升錢二十文。
昔耿壽昌立常平倉,當沿洛水設八倉,秋糴春糶以平糧價。唯慮南匈奴費錢糧,或可減半以充……”
前麵寫的尚可,後麵話鋒一轉,能從大局考慮問題,從豫州一地災荒上升到朝廷還在往南匈奴投入錢糧很難得。
算是個中規中矩的答卷。
再往下看,是邊防策。
“一曰擇良將守險要,二曰募民徙塞下,三曰以夷狄攻夷狄。今陛下複南匈奴,可置護匈奴中郎將監其部眾,歲賜限定金帛十五萬匹、粟二十萬斛。另需令單於遣子為質,春秋兩季入朝覲見……”
雖引經據典卻失於僵化,未解劉辯經營北疆之深意。
他歎口氣,一甲原來也就這水平,文科尚好,不過這尚好的水準,這一屆估計能進前三,甚至拿下第一,畢竟其他人更爛。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