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糧價高了,雖然農民的收入會暴漲,但同樣帶來的是一場全國性的饑荒。
這特麼的又是誰?!
治世居然這麼有手段,如果放在前兩年遇到此人,還考個屁的科舉。
劉辯直接會下詔讓此人去當太倉令,跟著盧植學段時間,然後直接接手大司農。
蔣琬感受到身後熾烈的目光,稍稍坐直了些,繼續低頭奮筆疾書。
劉辯和之前一樣,兩步來到前麵,盯著他打量一陣,然後突然恍悟。
朕知道了!
一定是他。
“荊州劉巴!”
劉辯非常自信自己的猜測,內心小竊喜。
世人隻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,卻不知還有後半句。
子初孝直,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。
孝直說的是法正。
而子初,正是眼前的劉巴!
此人精於籌算糧秣,在荊州時,一郡錢穀布帛皆能掐指而算,其人脾性孤傲,掌國庫三年無分毫誤差,恰似當年蕭何鎮關中。
曆史上劉備取益州後,劉巴建議鑄直百錢,平諸物價,數月之間府庫充實,國力飛速上漲,被諸葛亮讚為“運籌策於帷幄之中,吾不如子初遠矣”。
是劉巴的話,能寫出上麵的安民策,劉辯一點也不意外,反而覺得本該如此。
“好,好好啊。”
劉辯連連點頭,又招手把戲誌才招呼過來。
“劉巴劉子初的卷子,朕也要親自過目。”
戲誌才茫然了,怎麼天子這麼厲害,僅僅是轉幾圈,就能知道才子的姓名來曆?
他還瞅了一眼,明明人家的名字都是糊起來的。
而且……劉巴,還有之前那個龐統,他怎麼不記得殿試的人中有這兩個名字。
莫非是自己記錯了?
戲誌才抬頭小心翼翼的瞧天子,見劉辯眉飛色舞的高興樣,甚至好像還有點小驕傲……
他默默把話咽了回去。
天子這麼做,一定有他的道理,肯定是自己記性不好。
“臣遵旨。”
考完了可得叮囑大臣們好好找找,把劉巴、龐統的卷子找出來。
殿兩邊的大臣們,見劉辯如此開心,也跟著高興,看來殿試讓天子很滿意,他們也就放下心了。
萬一考的不行,生氣他們舉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人,他們又要倒黴了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鐘聲在眾多才子滿頭大汗的奮筆疾書下響起。
戲誌才聽到聲音的一瞬,立刻站直腰喊道:“時間到,所有人停止答卷。”
唐瑁準時帶著人進去殿中,劉辯回到了龍椅上,笑容滿麵的宣布道:“封卷。”
尋到了一文一武兩名賢臣,這場科舉辦的十分圓滿。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