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卷被收集,舉人們暫時被請下去。
百官從兩側走出,進入考生席位。
每一小片人,著重批改某道小題目,現場共有近百名大臣。
三公九卿都被排除在外,另外就是光祿勳楊修承擔裁判工作,經過他確認無誤的答卷,才會被轉至場中交由大臣們批改。
主要是看有沒有做記號,是否遮好姓名。
大鴻臚戲誌才負責打下手,傳閱答卷,張羅大臣們按照規矩閱卷。
批改考卷被分為三步。
初閱:現場大臣先篩荒謬不通者如妄言儘誅匈奴、辭賦犯諱等),未通過直接揭開名字,黜落約三成。
複閱:侍中、侍郎等或由天子擬定的近臣分卷批閱,以朱筆圈點優劣。佳卷貼黃箋標“可”,爭議卷標“疑”,劣卷標“罷”。
終閱:尚書台首輔尚書令領尚書台重臣夜議。對“疑”卷辯論,最終全部揭名,擇所有可卷進呈禦覽,由天子批定名次。
劉辯宣布開始,他並沒有不準大臣們交流,在安靜了一段時間後,各種談話聲在每個小團隊中響起。
大部分都是吐槽聲,太多狗屁不通的答卷了。
第一份答卷,在傳閱一圈後,最終落在戲誌才的人手上。
戲誌才趕緊過來,卻眼皮直跳,第一份卷子就直接來了個罷。
他看向名字,好險,既不姓龐,也不叫劉巴。
他喊來手下,吩咐道:“記下,太原王氏王黑,罷。”
手下一字不差的記錄,這麼做是防止中途有人將王黑的卷子找出來,希望重新插回去再審。
大鴻臚寺手裡有副本記錄哪些人沒考過,能抑製些舞弊現象。
這王黑是王允的親孫子,居然第一輪都沒過去。
估計剛剛大臣們決定這份不過時還很平靜,但揭開名字後就都傻眼了,最要命的是名字被揭開,再想沾回去就不行了,隻能硬著頭皮往下傳。
又是好幾份答卷落到戲誌才手裡,無一例外,全是罷。
他小心翼翼的記錄著,生怕出了那兩個名字,那就成笑話了。
好在並沒有這種情況,十幾份答卷過去,戲誌才終於收到了第一份依舊封名的卷宗。
這說明此人通過了初閱,所以還要保密名字,繼續往上走。
大臣們加快批閱的速度,戲誌才忙活不過來了,隻得前去提醒大臣們。
“若是揭開名字,發現了龐統龐士元、劉巴劉子初的名字,記得將卷宗交給我,陛下要親自查看。”
到那時他得好好想想該如何跟天子解釋。
大臣們不解,要那種淘汰卷乾什麼。
但一聽到是天子的意思,答應的那叫一個快。
宮裡在加緊批卷,沒個七八天出不了結果。
舉人們在返回公車署時,仍然難掩臉上的激動和興奮,喋喋不休的討論著自己在崇德殿上的發揮,同時暗自緊張最後的成績出爐。
對那些眼饞的賞賜更是充滿幻想,若是能還上一身禦賜之物,騎著白馬在洛陽城中疾馳,該有多瀟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