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巔峰莫過於此。
王朗自從出了宮,鼻子就翹老高,一有人問他,他就得意道:
“你們是不知,天子在我背後看了許久。”
“景興兄寫了什麼?”其他人不禁發問。
在公車署,這家夥也算是個名人,連董昭都對他禮遇有加。
王朗毫不避諱,自得的說道:“邊防策中,我看出天子複國南匈奴深意,大書駁斥資敵之論。治國策中,我痛斥南方動亂,論我大漢乃是天命,必將流傳萬世。經學策中,以忠君愛國為綱,曆數二十四帝的豐功偉績,再以我王家祖訓舉例,向天子闡述普天之下的士家,皆以崇漢,隨時為大漢效死為家訓……”
一席話,引得人驚歎連連。
不愧是王朗,竟能寫出彆樣的風格,更重要的是,大家能從他的答卷中,看出此人是何其的忠君愛國,令人欽佩。
另一邊。
“公瑾!”蔣琬從後麵小跑追上來,一下子就勾住周瑜的肩膀,“你答了哪三道題啊?我寫了安民策、治國策、還有一道經學策。”
他眉飛色舞,“安民策我寫了平準糧價、以工代賑、修渠富田,治國策著重寫了大國的糧草供應,經學策我把孔夫子都駁了。”
一句把孔夫子駁了,引得周圍舉人露出不滿的目光。
“哼。”周瑜一聲哼,帶著些小驕傲,讓蔣琬更加好奇了。
“我猜你肯定對邊防大書筆墨。”
“恰恰相反,瑜用筆墨最少的地方,便是邊防、治國。”
“那你的兵書不是白讀了?”
周瑜不想和這咋咋呼呼的家夥解釋,他其實四策皆答,經學及安民他大書特書,搬用各種典籍外加自己的見解。
邊防及治國,他沒有引用半句聖人之言,而是以最簡短的話,勾勒出一幅態勢圖。
不過經過多日的相處,他也認可了蔣琬這朋友,當即笑道:
“都考完了還聊它作甚?不如與我一同遊曆洛陽,看那洛河之水、拜奠南山忠塚、尋佳瑤流傳的城外小亭?”
傳言,天下動蕩,漢室傾頹,幼主剛繼位,國賊篡國那段時間。
有四人在小亭青梅煮酒,立誌扶漢,酒儘各自上路踏上征途。
一個織席販履的山賊,一名宦官家族閹黨,一個軍旅出身的偏將,還有一位庶出的叛徒長子。
數年過去,四人初心不改,各自成為名震天下的列侯,一人之下萬人之上。
這對組合就很奇怪,階級也是令人咂舌,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聊到一起的。
正常進度,是他們被生活磨平了棱角,因打擊而向某些方麵低頭,最終活成討厭的樣子。
哪怕其中有人初心不改,也會因兄弟間隙,不歡而散。
結果卻是四人各自揚名,瀟灑人生,再造大漢,青史留名,怎麼能不成為一段佳瑤,廣為流傳呢。
有學之士,早就興起一股尋四兄弟舊路之風,洛陽涼亭,成了打卡聖地。
蔣琬眼睛一亮,剛剛結束的恩科被他拋之腦後,興奮道:“走走走,公車署也太悶了點。”
彆人還在被緊張、激動的情緒交織,兩人反其道而行之,找公車署的官吏借了兩匹馬,遊山玩水去了。
喜歡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請大家收藏:()重生劉辯,掌漢末英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