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說回淮南,柴榮抵達壽州前線後,麵對南唐大軍,豪無畏懼,命愛將趙匡胤拔南唐先鋒寨及山北一個軍寨,殺敵三千餘人,斷了馬上就能修到壽州城的甬道。
仗打到這裡,南唐雖然有了一定損失,但是主力尚在,足有好幾萬人,壽州也還在手裡,又是內線作戰,天時地利人和俱在,談勝負還為時過早。
不過有一句話,叫不怕神一樣的對手,就怕豬一樣的隊友。
就在這個關鍵時刻,有人開始作妖了。
這個人就是南唐監軍使陳覺.......
陳覺因為與北麵招討使朱元不和,一再上表皇帝李璟,說朱元是後漢投奔南唐的降將,不可信賴。
李璟居然輕信了讒言,撤銷朱元軍職,命武昌節度使楊守忠取代朱元。
臨陣換將,兵家大忌,李璟飽讀詩書,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,但是他就是這麼乾了。
四日夜,心灰意冷的朱元與先鋒壕寨使朱仁裕,乾脆率萬餘人投降了後周。
柴榮大喜過望,好言安撫了朱元,趁著南唐內亂,大舉進攻南唐紫金山寨的援軍。
命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將水軍數千人沿淮河東下,追殲有可能從淮河往東逃竄的南唐軍。
三月五日,後周一舉占領壽州城南的紫金山,殲敵萬餘人,俘南唐將許文稹、邊鎬、楊守忠,其餘唐軍自淮河往東逃走。
柴榮隨即分兵三路:
一路沿淮河南岸東走,一路由虎捷左廂都指揮使趙晁領水軍數千人乘戰船東進,一路皇帝親領騎兵數百人沿淮河北岸追擊。
南唐軍大敗,溺死、被俘、投降共約四萬人,還損失大批船艦、糧食、兵器。
罪魁禍首陳覺隻身逃回金陵。
淮南唯一的野戰機動兵力覆滅了,重鎮壽州被進一步孤立。
南唐的國力被徹底耗儘了,更可怕的是,嚴重的打擊了南唐的士氣,徹底失去了勝利的信心。
三月十三日,周世宗柴榮賜詔書南唐壽州劉仁贍,勸其投降。
這個時候,壽州的劉仁贍,已經病重不省人事。
三月十九日,壽州監軍周廷構、營田副使孫羽以劉仁贍名義遣使者奉表投降。
二十一日,柴榮受降於壽州城北,劉仁贍被封為天平軍節度使,旋即病故。
後周軍進入壽州城內,將清淮節度使治所從壽州遷至下蔡,並開倉賑濟饑民,赦免不及死罪的囚徒,招撫逃亡百姓回家從事農業生產,安定壽州的社會秩序,醫治戰爭創傷。
四月十二日,懷著勝利的喜悅回到大梁。
他這次南征淮南,勝得乾淨利落,心裡未嘗不是抱著和徐灝彆苗頭的心理。
趙匡胤因功被加授義成軍節度使治滑州,今河南滑縣),並領檢校太保。
同時,他仍兼任殿前都指揮使,繼續掌控禁軍精銳。
也許就是在這個階段,趙匡胤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權臣,也產生了野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