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麵的周軍,靜靜的列陣等待,各色旗幟招展開來,烈烈作響。
大陣步騎協同,漢軍在前,其他各族士兵在兩翼,除了戰馬的嘶鳴外,靜謐無聲。
薩圖克被近衛軍簇擁在中間,遠遠的觀察著對麵漢人軍隊。
這人口氣大得很,自稱“桃花石可汗”,意為“中國的汗”,某種程度上,倒也是認同中原文化的體現,可是另一方麵又不斷推動綠教在西域的傳播。
他站在馬鐙上,看了好半天,周軍除了看上去紀律極好外,也沒看出什麼特彆之處。
自己有四萬人,敵人看起來也就一萬多人,優勢在我。
薩圖克送了一口氣,揮了揮手,戰鼓“咚咚”敲響,各種號角嗚咽,信心十足的薩圖克,連試探都省了,直接全軍進攻。
遊牧部落兵、城鎮民兵及綠教誌願者們,掄著各種武器,怪叫著散開,從四麵八方圍上來,把周軍隱隱包圍。
不過他們這個時候是不敢直接衝上來的,因為他們裝備太差。
他們衝鋒不衝鋒,要看雙方主力對決後的勝負來定,現階段主要起到嚇唬人的作用。
所以雙方對陣的兵力差距,其實沒有那麼大,薩圖克的主力也隻有兩萬人而已。
這個時代的喀拉汗國,其戰術和突厥一脈相承,又融入了波斯軍事製度與綠教聖戰理念。
重騎兵而輕步兵,最直觀的體現,就是他們有兩千重騎兵,卻沒有重步兵。
論起玩步兵,中原漢軍是整個亞洲的祖宗。
從沒見過中原軍隊戰術的喀拉汗國,馬上就會了解到,東方軍隊是怎麼打仗的了。
隨著戰鼓敲響,喀拉汗國的“伊克塔輕騎兵”衝出陣列,直撲周軍左翼。
他們標準的輕騎兵,裝備著弓箭和彎刀,主要戰術是“安息戰術”,也就是後來的“曼古歹”。
八千輕騎兵,像潮水一般席卷而來,揚起的塵土幾乎遮蔽了戰場,這些人縱馬而來,意圖衝進二十步內,拉弓射箭。
周軍則是以弓弩和小口徑火炮為依托,擺出空心方陣,嚴陣以待。
除了重甲騎兵和步兵外,包括輜重兵在內,全部拿起弓弩。
敵人越衝越近,中軍天鵝聲連續三聲,兩千隻弩弓舉起,四十五度角斜指天空,箭鏃在陽光下閃爍著萬點寒光。
軍中對付騎兵的,主要是“踏張弩”,也就是用腳踏著上弦。
敵人衝到距離二百步,周軍中一聲梆子響,在無數的弩背和弩弦的“嗡嗡”震動聲中,兩千名弩手一齊發射。
蝗蟲一樣的弩箭,衝天而起,反射著冷冷的光芒,飛至最高點時,一個明顯的停滯,接著從天而降,惡狠狠的撲向喀拉汗國的輕騎兵。
薩圖克在中軍張大了嘴巴,忍不住問左右:“這是什麼東西,射得這麼老遠?”
喜歡穿越五代末年請大家收藏:()穿越五代末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