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征站出來道:“陛下,按照往常,春闈還有差不多半個月開始。”
此時的科舉考試,還是由吏部的考功司負責。
後期,改為禮部侍郎主持。
所以,魏征這個吏部尚書出來說話,是沒有問題的。
“春闈之後,增加一場製舉,讓朕見一見這一屆的年輕才子!”
所謂製舉,也就是殿試的前身。
不過在大唐時期,一般隻有獨立的選拔人才,才會用製舉。
比方說,由於某種原因,朝廷急需要補充某些官員,就會采取這種方式。
平時的話,是沒有這一道程序的。
平時一般就是考試結束之後,吏部主持銓選。
意思是通過身(體貌)、言(言辭)、書(書法)、判(公文寫作)四項篩選合格後方可授官。
但在實際應用之中,懂的都懂,不過是家族之間的妥協和利益交換罷了。
不能說這些上位的人都是酒囊飯袋,但肯定不是最優秀的。
“這……”
魏征後背再次冒出了冷汗,就算這一屆不是他操辦的,他心中也清楚其中的貓膩。
這要是弄到李承乾麵前來,一旦出了什麼問題,他這個背鍋俠隻怕輕則降職,重則被剝奪點什麼。
至於背後的某些人,隻怕小命要不保。
“怎麼,魏愛卿,有問題?”李承乾反問。
沒等魏征回答,李承乾又說:“說起科舉考試,乃是為了我大唐選拔各方麵的人才。
雖然之前已經商量過,改元之後這一屆的細節。
但,朕在這裡要加上一點!
往後每一屆科舉,最終都要經過製舉,朕稱之為殿試。
也就是把銓選的環節,放到殿試中來,由皇帝來親自篩選!
若是所謂的人才,卻極端不合格,那可就怪不得朕了!”
李承乾把這事放在這裡說,是故意的。
鄉試已經開始了,就算朝堂上這些人,想要把消息傳遞下去,鄉試也已經結束了。
李承乾倒是要看看,有多少人非要找死。
順帶也看看各州各府,暗地裡究竟是哪家在操控。
世家大族的陰影,暫時還揮之不去。
李承乾隻能通過各種辦法,降低他們的影響,剪掉他們的爪牙,還要讓他們無話可說。
一切,都是為了大唐的穩定。
世家大族最讓李承乾忌憚的,是那些占據各支軍隊中高層的軍官。
一大群軍官,或多或少都和各個世家有關係。
一旦所有世家達成同盟,振臂一呼的話,整個大唐都會天翻地覆。
百姓愚昧,士卒也愚昧,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改造的。
就算李承乾有二十萬不死軍隊,也會導致到處救火都來不及,大唐可就徹底完了。
就算最後平叛成功,也不知道要十年還是二十年,才能重新恢複元氣,那可不是李承乾想要的。
要想把軍隊改造,首先官道的通暢,最好能把軍用的火藥弄出來。
大唐有火藥,但卻還極為原始,甚至還沒有應用到煙花爆竹上。
這樣的原始火藥,是不可能拿來軍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