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三、四品的官員,他們最開始是抱著好奇的心理在聽。
畢竟,他們不相信一個困擾了華夏百年的難題,能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,得到了解決。
可聽到一半,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。
個個都開始聚精會神,認認真真的聽著奏疏中的內容。
奏疏前一半內容,偏向理性分析,說的很中肯、剖析的全麵,卻並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;
然而到了後半部分,針對這個問題便的解決辦法,漸漸浮出了水麵。
如何通過新建設學院——大學,一個堪比國子監的學府,以此來解決這個難題。
眾人跟朱棣最開始看奏疏時候的反應大差不差。
都是先思索著其中的可能性,然後隨著絲絲入扣的深入,突然一些想不到的地方開始明悟。
緊接著,就被這份奏疏的內容深深震撼到。
主要通過建設大學,從而將那些偏科但卻在某一領域有著真才實學的落榜生,提供一個地方,以朝廷的名義,對他們繼續著重培養。
這樣一來,有才之人有了去處,而大明也有了人才儲備!
雙贏!
這樣的構想,第一次聽,確實有一種被驚豔到的感覺。
看似建設大學無非是多建設了一個學府,可若沒有想到這一點,饒是再給你幾百年,也無法解決這個難題。
在場的官員,全部都想到了,這個舉措一出,估計能夠瞬間籠絡天下讀書人的人。
隻不過,這樣一來,卻是朝廷用錢買人心啊!
負擔太重!
恐怕堅持不了多久!
下一刻,當他們聽到最後一部分,也就是大學建設完之後,關於大學內的學子,竟采用全免費製度。
下到衣食住行,上到學費,全部免費。
但這一部分錢,也並不是由朝廷戶部出錢,而是商賈!
此時,他們有了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,但更多的是傻眼!
懵逼在了當場!
他們確實沒想過,可以讓商賈出資,承接這裡的費用。
隻不過,商賈不僅地位低下,還極其奸詐,不可能平白無故拿錢出來。
因此,朝廷針對這種做法,給出了一定的政策。
允許商賈子弟入大學讀書!
特麼的!
落榜學子進入大學,這點無可厚非。
畢竟,說到底也是讀書人。
讀書人進入學府,理所應當。
隻不過,商賈那種投機倒把之輩,士農工商最底層,有什麼資格進入其中?
瞬間,奉天殿內開始有人竊竊私語。
由於常會期間,本來就為商議而開,所以對著這些私語探討的聲音,永樂帝並沒有製止。
漸漸的,竊竊私語的人多了起來,奉天殿內瞬間陷入了嘈雜當中。
隻不過討論的人群,隻有三四品官員。
對於那些二品的官員,早在昨日,就已在家中罵過娘了。
但也僅此而已!
反對?那就直接找永樂帝單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