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言論一出,大殿內瞬間陷入了安靜當中。
原本低聲交頭接耳的群臣,也不由寂靜下來。
陳羽感受著大殿內氣氛的變化,表示很滿意,關於國運,他確實有著自己獨到、劃時代的見解。
先將見解拋出來,震懾全場再說。
陳羽頓了頓,緊接著說道:
“春秋《管子》中說道:一年之計,莫如樹穀;十年之計,莫如樹木;終身之計,莫如樹人。一樹一獲者,穀也;一樹十獲者,木也;一樹百獲者,人也。”
“這是教育治國的啟蒙開端,《管子》以草木生長喻育人之道,恰見教育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之功,而是一場跨越時光的匠心耕耘。”
“若說樹木需經風霜雨露的滋養,方能從幼苗挺成棟梁;那人的成長,則需教育如春雨般浸潤靈魂,才能照亮前路。”
“孩童如初萌的枝芽,懵懂間帶著無限可能,而教育便是修剪枝丫的巧手、澆灌根係的清泉,教他們辨是非、明事理,予他們識天地、知古今,讓散落的天賦凝聚成向上的力量,讓懵懂的心智生長出崇高的理想;”
“古柏需百年紮根方能參天,人亦需數十年教育滋養,方能從稚子長成有識、有品、有為的棟梁,既撐起自己的人生晴空,也為國家遮風擋雨。”
“栽種一批樹很容易,但若想要培養一批朝廷需要的人才,卻是一件大工程。”
……
陳羽的一番言論,說的聲情並茂。
隨著他的演說,全場安靜極了,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,在奉天殿內回蕩。
高坐在龍椅上的永樂帝朱棣,此時也認認真真的聽著陳羽的言論。
他讓陳羽參加常會的目的,是為了給陳兄弟提供一個施展自身才華的機會,然後在施展的過程中,跟恩科的筆杆子打出名氣不一樣,他想要看見陳兄弟能夠在實際當中,震撼各方勢力,從而打出名氣。
這樣自己也好水到渠成的提拔陳兄弟。
隻是沒想到,陳兄弟還是哪個陳兄弟,一開口就是一番令人眼前一亮的論調。
將他的注意力,全部吸引了過去。
陳羽說了一個開端之後,後麵的演說越來越投入,甚至開始一遍侃侃而談,一遍手上揮舞著動作。
“縱觀華夏千年曆史,曆朝曆代凡屬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的舉措,從來不在少數。而在我看來,發展教育,正是這樣一件值得深耕的大事。”
“誠然,以眼下之勢推動教育發展,未來究竟能抵達怎樣的高度、綻放怎樣的成效,我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。”
“可是我清楚一件事:今日我們著力培育的教育火種,燃燒百年之後,定然無法惠及我陳羽,就像奉天殿內各位上官您等,同樣無法親身體驗這份百年之後的益處。”
“但有一點,我無比篤定,我們傾注心力發展的教育,終將成為蔭蔽後世的濃蔭:它會護佑你們的子孫後代成長成才,會滋養天下萬民的心智、改善黎民的生活,更會為後世的君主築牢治國興邦的根基,讓這份福祉在曆史長河中代代相傳。”
陳羽的這番話擲地有聲,在場官員聽後無一不是渾身一震。
所有人聽的若有所思,不知不覺就跟著陳羽的節奏,思考起話中的意思。
眾人貼合實際的設想,在場平均年齡奔著四十去,古今帝王都不敢說自己能活一百多歲,他們更加不會厚著臉皮說在活他個一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