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間的艱辛與鐵血,本就有著異曲同工之處。
更何況,
建文那個小昏君,早就被一群文官忽悠得沒了主見,連殺藩這種極易動搖國本的政令都敢貿然頒布。
若是真讓那個小混蛋穩坐皇位、掌穩大權,假以時日,還不知會把洪武帝辛苦創下的大明基業,折騰成什麼模樣。
按陳兄弟這番話來講,我朱棣今日之舉,根本不是什麼篡逆。
而是實打實的撥亂反正!
是為了保住大明江山、安定天下百姓的正義之舉。
即便過程中滿是無奈,也絕無半分錯處。
這話,說到我心坎裡了!
說得好啊!
……
陳羽站在奉天殿中央,整個人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君子風骨。
他在感受到來自文武官員的期許目光後,心中隱隱有些得意之情。
有一說一,剛剛那一番演講,他可是聲情並茂,投入了真感情。
最開始,他確實是為了讓在場的大臣儘可能的支持他的論點,所以昨日的草稿中,才有了誇讚並肯定他們功績的那一部分。
可是沒想到,說到後麵,他整個人開始有些觸動,情緒也因為場地的不同,麵對的人群不對,開始被調動起來。
他真真切切的在演說的過程中,將自己帶入到了勳貴武將在前線熱血奮戰的場景,也帶入了文臣在後方殫精竭慮的場景。
正是這般將兩種角色的艱辛與赤誠,都揉進話語裡的真情實意,一下子便戳中了在場眾人的心弦。
不出意外地引起了滿堂共鳴。
眾所周知,能夠引發情緒的演說,必定是成功的演說。
這足以說明,到現在為止的所有鋪墊,都進行的非常順利。
那麼後麵再提出教育方麵的改革,應該不會遭到那麼強烈的反對了。
陳羽這次停頓的時間,比之前的都要長。
將近一分鐘。
一個是讓在場的文臣武將消化一下,還有一個就是給自己一點休息的時間,在調整狀態的同時,腦海中快速回憶著昨日打的草稿內容。
畢竟脫稿演講的難度,跟讀稿演講,完全不在一個級彆。
更何況給陳羽脫稿準備的時間,也就昨晚的幾個時辰。
因此在他演講的過程中,當然不可能是跟草稿上麵的一字不差。
意思在就行。
沒記住的部分,臨場發揮。
陳羽停頓了片刻,繼續說道:
“以當場文武百官的事例舉證,就是想要讓大家清楚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。而培育人才的最佳手段,就是教育!”
“在大殿之上的眾位上官,我相信你們能夠參加此次常會,是因為你們參與了對大明國家的建設,但究其根本,還是因為你們是人才,是能夠建設國家的人才!”
“而你們成為人才的這個過程,我相信應該都受到過教育!”
“倘若出生在士大夫家中,那自不用多說,到了啟蒙的年齡,家中便會安排先生,為你們講述知識與本領;武將亦是如此,出生之後,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家父親,開始學習兵書、行軍作戰!”
“但對於寒門,甚至條件更差的人,他們連書都讀不起,就更不要說請老師了,那麼這類人獲取知識的途徑將不再是教育,而是閱曆,是隨著成長當中遇到的經曆,不斷摸爬滾打,才能在其中領悟知識。”
“在元末的時候,洪武帝一方的將領,有幾人小時候讀過兵書,學習過行軍打仗的本領,不都是在一場場戰役當中,成長起來。”
“因此,若想培育出真正能為國家擔當、為社稷效力的可用之才,關鍵在於找到切實可行的培育路徑。我將這些路徑歸納為兩類:
其一,依托係統的教育。通過傳授經世致用的知識、打磨安邦濟民的本領,為他們打下堅實的根基,讓他們明事理、知法度,具備服務國家的理論素養;
其二,依靠紮實的實踐鍛煉。讓他們親身參與到一件又一件具體事務中,在其中摸索規律、感悟真諦。”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陳羽這番言論,眾人聽後在思索了片刻之後,紛紛點頭,表示認同。
畢竟這番話其中的道理很簡單,也很好理解。
而且貼合實際。
如何能成為人才?
放在他們這個層麵,肯定是能夠擁有治理國家的文官才能,又或是能夠為國家行軍打仗的武將能力。
但不論文武,在場最低都是四品官員,他們培養家中子弟的辦法,當然就是自家中後輩從啟蒙年齡開始,請老師教授他們讀書。
這是在場四品以上官員,甚至士農工商中的‘士’階級,通用的方法。
武將也是如此,自幼的時候,讓他們學習兵書,從而早早開始學習行軍打仗的能力!
當然對於陳羽口中的第二類實踐,對於武將來說才更為重要。
畢竟武將當中有一個隻有兵法學問,而無實踐學問的成語:紙上談兵!
武將若沒有戰事,沒有一個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實踐的平台,那麼武將的能力,按照常理來說,將會越來越差。
就比如最開始的時候,洪武一朝的開國將軍,他們自幼連飯都吃不飽,就更不要說讀書了。
靠的就是在一場場感悟,從而不斷成長為一個可以行軍打仗、領兵作戰的人才。
因此這套人才培育理論的兩種方法,眾人聽後表示認同。
再加上有著陳羽先前的誇耀文臣武將的鋪墊,使得眾人對於陳羽的言論,隻要正確,是那麼個意思,大多都會讚同。
陳羽見自己說到現在,也沒有人出言反駁打斷自己。
他醞釀了一番,開始將自己從頭到尾,鋪墊到現在的最後一部分說出:
“正是憑借滿朝文武同心同德、鼎力相助,永樂一朝才得以驅散迷霧,迎來了盛世的曙光。但諸位需知,這曙光僅僅是個開端。若想讓這份光明愈發耀眼,真正打造出一個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鼎盛時代,最關鍵的支撐,便是源源不斷的可用之才!”
“可話又說回來,倘若這盛世隻有一個短暫的開端,連百年基業都撐不起,甚至短短五十年便走向衰落,這樣的盛世,難道是陛下心中所願?難道是在座各位上官畢生追求的結果?”
“我想答案定然是否定的!且不說百年之後,單看眼前,或許再過三十年,在座的上官中,便會有不少人因歲月流逝而離去;等到五十年後,今日在場的麵孔,恐怕早已儘數更換。”
“到了那時候,誰又能保證,我們這一代人用文治武功換來的成果,能穩穩當當延續下去?我相信,在場的每一位,心中都盼著這份基業能代代相傳、生生不息。”
“對此,我倒有一個拙見:那便是建立一套成體係的教育製度。”
“具體來說,就是由朝廷牽頭,設立專屬的中央教育機構;再以此為根基,逐步向各地州府延伸,讓地方也建起規範的教育場所。”
“畢竟隻有教育機構始終存在,才能確保無論大明走到哪個時期,都能擁有龐大的人才儲備,不至於在治理國家時陷入無人可用的窘境!”
“人才不斷代,國家的根基才能穩如磐石;人才若斷層,再輝煌的盛世也會淪為泡影。”
“因此,臣鬥膽進言,朝廷應打造從上到下的教育體係!”
喜歡大明: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:()大明: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