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節方麵陳羽當然也有準備。
他稍稍在腦海中快速醞釀了一下言辭,隨後開口道:
“如臣所提出的教育強國,肯定是興建大學這種學府機構,而大學的招生與運行製度,方才李尚書呈遞的奏疏裡麵,我相信大家聽後已經對此了解很清楚,不必再由我過度贅述!”
“既然陛下讓我補充一些完善的細節,那臣就鬥膽說說,若待會臣的言語中有瑕疵或者什麼不對的地方,希望各位上官能夠為在下糾正!”
麵對陳羽的話前謙虛疊甲,大殿上的文臣武將紛紛點頭。
其中不少文官在這個環節,打起來十二分的精神。
畢竟陳羽最開始提出的教育強國,隻是一個大的框架。
而如何將這個框架完善,才是見真章的能力。
因為框架是‘說’,而完善細節則是‘行’!
他們也想要看看,這位入仕第二日就以從八品身份,在常會上展露鋒芒的招新,在完善興建大學方麵,有什麼補充的細節。
至於反對大學興建,又或反對商賈花錢入學……
在場的眾人清楚,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。
大學一定會開辦,而且還是按照其中的福利製度與招生製度進行開設。
大學的本質是什麼?
說到底是文官的一種晉升通道。
那麼這對於文官來說,就顯得非常重要了。
畢竟牽扯到他們的直觀利益,所以文官當然要聚精會神的聽。
陳羽開口道:
“在我看來,創辦一所大學,有幾項核心原則必須要堅守。”
“第一,便是在大學教師的遴選上,務必確保其學術背景能覆蓋多元的學說體係與豐富的理論講義。”
“時代在不斷演進,不同階段所適配的政策方向也會隨之調整。試想,某些政策在當下或許能精準回應民間需求,但放到三十年、五十年,甚至百年之後,是否還能保持其適用性?”
“我認為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。要知道,多數政策的製定都以當時的國家實際情況為根基,因此才能形成與時代高度契合的解決方案。可若百年之後依然原封不動地沿用舊策,就如同成年人硬要穿上自己兒時的衣服,終究會因‘不合身’而難以發揮實際作用。”
陳羽提出的第一個觀點,其實是後世大學選專業的雛形。
以國家戰略、個人發展、社會需求等多維度構建的‘培育人才坐標係’。
卻宛如一道驚雷,讓朱棣的瞳孔驟然一縮。
這番話條理清晰、邏輯嚴密,字字句句都在情理之中,讓人根本找不到反駁的餘地。
朱棣心中暗自思忖,陳羽這一提議,恐怕暗藏著針對程朱理學的殺招。
要知道,
如今天下的讀書人大多尊崇程朱理學,可一旦他們有了更多元的學術理念可供選擇,原本堅定支持程朱理學的人,自然會逐漸減少。
此刻,朝堂之上的官員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。
那些未能看透這層深意的官員,隻覺得陳羽的眼界極為寬廣,遠超常人。
畢竟,在場的滿朝文武,即便是以才思敏捷著稱的夏原吉,在麵對問題時,也往往隻著眼於當下的解決方案,很難做到那般長遠的考慮。
比如夏原吉有時那拆東牆補西牆的經濟策略,在後來的某一段時期,確實給大明帶來了第經濟危機。
不過,這些都是後話,眼下尚未發生。
但無論如何,夏原吉與朝堂眾人,都對陳羽這番極具遠見的說法,表示了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