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羽說完這番話之後,並沒有過多的停頓,給眾人消其中可行性的時間,而是緊接著開始講述起了自己的第二個方麵。
“第二,我認為在大學教育中,既要涵蓋高深廣博的學問,又應該增設一些科目。”
“這裡所說的‘科目’,不應局限於永樂時期恩科設定的考試內容,那樣的科目體係實在過於單一。相反,應當將算數、工部相關知識等實用內容納入其中。”
“具體來說,就是把當前六部日常辦公中實際運用的各類專業知識,整合為大學課程體係裡的全新科目。”
“如此一來,後續恩科取士的考核標準便可據此調整。但可以確定的是,凡是在大學中係統進修過這些科目的學子,能夠深入掌握某一部門的專業知識,未來入仕之後,就能迅速適應並上手對應崗位的工作。”
“因此,除了傳統學問這類基礎課程外,學子還應廣泛涉獵更多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。”
“唯有這樣,當朝廷在某一領域出現人才空缺時,才能直接從大學中選拔出專業對口的人才,而非僅僅挑選文章寫得好卻缺乏實用技能的學子。”
陳羽一口氣將第二點說完。
大意就是原本的學科過於單一,相當於隻有後世的語文一門。
這種單一的培養模式,導致通過選拔進入仕途的人才,在入職後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學習對應部門的專業知識,極大地影響了辦公效率。
更關鍵的弊端在於,通過恩科選拔出的進士們,自身天賦究竟適配朝中哪個部門的崗位,始終是個未知數。
這就好比後世高中階段,會先給予學生兩個月的時間接觸文理科知識,再依據期中考試的成績進行分科。
這種以實際成績為依據的方式,能直接清晰地判斷出學生在哪個領域更具潛力。
不過,陳羽提出的大學體係,與後世的大學仍有顯著差異。
受限於時代背景,他所構想的大學,實際上融合了後世高中與大學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。
這裡的分科不再局限於簡單的文理之分,而是緊密圍繞朝中六部的具體工作崗位需求,針對性地設置專業知識課程,相當於為學子們提供了貼合未來職場的“理論教材”。
儘管後續或許會安排實踐環節,但即便僅從理論培養層麵來看,這種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學子,在進入朝廷任職後,完全能夠跳過漫長的崗位適應期。
隻需經過短暫的熟悉,便能迅速上手工作。
這不僅能大幅提升朝廷的整體運轉效率,更讓朝廷真正擁有了一處穩定、高效的人才儲備基地。
眾人對這種理念,開始交頭接耳起來。
前方幾個二品的文官大佬,一邊交流,一邊點頭,仿佛是在說,這種大學的學製模式不錯,對朝廷大有益處。
方才第一個站出來支持陳羽理念的勳貴張輔,對著陳羽麵帶笑容的說道:
“陳主事,你還有幾點,我想你還是一口氣說完為好。”
“你這說說停停,我腦海中一會思索,一會感慨,著實難受。”
“不如一口氣說完,讓我哪怕是感慨,也一次性感慨個夠!”
麵對張輔的善意調侃,陳羽立馬對著他拱了拱手,笑道:
“新城侯不必著急,我也就剩下一點需要補充的了。”
話落,陳羽開始講述起了最後一點:
“其實這最後一點,也不是什麼特彆的地方,無非就是擔心大學期間,因高福利的原因,導致讓部分學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與緊迫感,所以我建議大學期間,應當采取周考、月考、季度考、年考的方式,來提升學子的動力與激情!”
“畢竟,因大學招收機製的不同,大體可以分為兩類考生,一類是寒門、還有一類則是富商;”
“大學開辦的目的,是為朝廷培養人才,也就是說裡麵是將就學習成績的地方,但不可否認環境對於學習環境來說,至關重要。有的富商弟子,純純是為了讓他們的後輩,進入大學結交人脈,又或者是看中了大學裡麵的學子資源。”
“但不管怎麼說,若是那些寒門弟子,與那些商賈弟子結交之後,會不會受到影響,那些商賈弟子會不會因此耽誤學業。”
“所以在此基礎上,有了分班製,但我認為這樣還不夠,畢竟人的學習成績是會變的,人的學習態度也是會變的。”
“應該有一種東西在大學當中,充當鞭策的任務才行。比如,對每次月考墊底的成員,采取開除等舉措,以此來保證好的學風發展。”
陳羽這番話,考慮的比較全麵。
學科討論完之後,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學習氛圍上,也就說學風!
事情就是這樣,哪怕有著分班製,可共處了一個學校當中,寒門子弟總會與商賈子弟出現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情況。
在陳羽招生製度的影響下,能夠進入大學當中讀書的商賈,肯定不是中小,而是聚集著整個大明,幾乎最為有錢的那一波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到時候,人家富家的弟子,穿著華麗,甚至還有家中特意安排進來的書童伺候,衣食住行等等,碾壓般的物質享受。
當寒門天天見識到商賈階級的奢靡,還會做到以往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隻鑽研學問的初心?
很難!
漸漸的,若有寒門被汙染誌向。
那豈不是大學白白浪費了一個名額,去培養學子。
雖然是商賈承擔了教育費用,但本質上已經可以歸納為那些學子是在朝廷的資助下,完成了學業。
後世對於一些九八五、二一一的人才,動不動就說培養他們一個,花費幾十萬、甚至上百萬,這其實並沒有誇大其詞。
吃穿都是小頭,教育資源才是大頭。
而在古代,方方麵麵都是大頭。
在這種情況下,在大學當中,培養一個寒門出來,都是一筆不小的花費。
這種方法類似於投資。
既然是投資,那麼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績優股與垃圾股。
遇到了績優股,當然你開心我開心;但遇到那種垃圾股,可就是純純損失了。
陳羽不是聖人,朝廷更加不是什麼慈善機構。
開辦大學已經是給了天下寒門一個巨大的機遇,若不你行,那麼就讓行的人上。
因此,在這種基礎上,階段考就顯得極為重要。
考試的目的,就是為了篩選出垃圾股,然後將他們剔除。
就是讓大學當中的學子清楚,大學不是福利機構,而是一個殘酷的學府,在其中,你們每時每刻都麵臨著被淘汰的風險。
當然,這種製度隻適合寒門。
會對兩種招生製度下的考生,單獨製定考試成績榜!
讓對的階級,進行對的比較。
寒門被淘汰了,開除;商賈弟子墊底被淘汰了,拿錢!
若是想那個被淘汰的人,不是你,隻有埋頭苦學這一條路。
再無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