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見李誌剛同意後,繼續說道:
“還有一件事,關於大學裡麵的職位安排,你要多費心,請先生在大學當中教書,一定要保證真才實學。”
“若是可以的話,可以將山東士族中的大儒請來一些,若是沒有他們加入大學老師的隊伍,這大學在學術份量上,總會顯得有些不足!”
“除了山東士族外,還要按照陳羽在奉天殿上所提議的那樣。大學裡麵名單老師,不應該隻局限於儒家,還要涉及到各門各類!”
“所以,除了儒家之外,你還要多費力,請一些其他思想的先生、與朝中部門中善於講學的官員進入大學。”
“對於這些加入大學,充當老師的先生,朝廷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特權與好處,這些你可以擬定一個章程交給朕。”
李誌剛聽後連連點頭,
“陛下放心,臣在禮部擔任了這麼久的禮部尚書,想要請來一些有名的大儒,還有一些其他思想門派的先生,外加朝中各部門的些許官員來大學當中教書,應該不是什麼難事。”
看著李誌剛的表態,朱棣滿意的嗯了一聲,擺了擺手說道:
“行了,事情就是這樣,你下去抓緊辦吧。”
……
不得不說,李誌剛的辦事效率還是相當的高。
朱棣在常會結束之後,交代給李誌剛的任務,他在中午吃飯之前,就已經辦的七七八八。
午飯過後,京師中的各個告示欄的地方,出現了許多新張貼的皇榜。
內容當然是圍繞今日朱棣吩咐開設大學一事。
這還不算完,李誌剛特意跟京師中的衙門配合,讓他們派出了大量衙役等公職人員。在京師各個街道,進行敲鑼打鼓的通知,張貼皇榜一事。
務必將消息通知到位。
同時也安排了驛站的官差,讓他們沿路的各個驛站,進行通知,使得那些已經行駛在路上的學子。
知道消息之後,趕回京師,進入大學。
這樣的大力宣傳效果,效果立竿見影的快。
十幾分鐘的時間,各個告示欄張貼皇榜的地方,烏泱泱的擠滿了學子。
雖然恩科已經要結束好幾天,此屆恩科入榜的學子都已經入仕兩日。
但古代的交通可不比後世,這些學子,可是來自全國各地,甚至一些偏遠地方,路途遙遠。
好不容易來一趟,哪怕沒有考取功名,大部分也會在恩科結束之後,簡單逛一逛京師之地,然後感慨一番壯誌難酬,隨後才會動身歸鄉。
後世由於發達的交通,導致當天完成了公務員考試,當天下午就可以坐著高鐵,回家。
此次因靖難之役的原因,一下子湧入了近乎萬人的考生。
即便到了現在,也還有許多人滯留在京師。準備最近兩日開始著手動身,歸鄉。當然也有一部分已經在歸鄉的路上,隻不過占據少數罷了。
因此,
當京師之中滯留的學子,一聽是關於恩科的後續情況,頓時一個個的當即擠在了張貼皇榜的跟前。
想要看看看是什麼情況。
而且聚集的人群大多都是知識分子,有文化,會識字,自然不存在什麼閱讀障礙。
隻不過,人群實在太多了。
烏泱泱的一片,導致擠在後麵的人,壓根就看不到皇榜到底寫了啥。
一時間,秩序有些混亂。
直到敲鑼打鼓的公差完成巡視幾圈之後,抽身擠到皇榜跟前開始為維持秩序,這才讓現場嘈雜、擁擠的場景有所緩和。
公差好似也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的人,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,但這種場景好似也在他的預料之中,他開始為大家朗讀今日皇榜上張貼的內容。
“請大家保持秩序,不要擁擠,我來給大家讀一讀此次張貼皇榜上麵的內容,保證大家都能知道發生了什麼,不要擁擠……”
這一幕,幾乎發生在京師告示欄的各個地方。
在公差扯著嗓子吼了一聲後,現場嘈雜、擁擠的氛圍得到了控製,人群慢慢安靜下來。
“皇榜上麵是關於對此次朝廷舉辦恩科的後續事宜通報,因不久前的靖難之役,導致朝廷科舉耽誤,使得今年參加恩科的學子數量巨大。”
“針對這樣的情況,朝廷對此已經增設了貢士人數,但事後感覺,仍舊存在不足!”
“朝廷也在其中發現,有很大一批學子,在某一科目成績優異,卻因其他科目評的一個差,從而導致無緣貢士,因此朝廷針對這種情況,一直在想辦法解決。”
“直到昨日,從八品的內閣主事陳羽,聯名正二品禮部尚書李誌剛,一同上奏請求建設大學學府,以此來為這些偏科卻有著真才實學的考生一個機會!”
公差讀到這裡的時候,原本安靜的氛圍,瞬間又開始變得嘈雜起來。
“從八品內閣主事陳羽,這是哪位?之前沒有聽過,但感覺這個人的名字挺耳熟的。”
“你當然耳熟,要是我記得不錯的話,陳羽是與我們一同參加此屆恩科的會元第一、殿試第一的狀元郎!”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“我想起來了,這可是大明的第一位魁星,當初他金榜題名,騎著高頭大馬在京師之中巡遊時,我可是從老遠見過此人。”
“我一個朋友,在朝中有些人脈,了解一些內幕消息,據說今日的常會,陳羽好像以從八品的身份,參加了!”
眾人開始交頭接耳有關陳羽的話題。
陳羽是與他們同屆的考生,一同參加考試,結果恩科結束之後,他們要準備返鄉,而人家陳羽卻已經能夠出現在皇榜之上!
這樣的巨大落差對比,實在是引人感慨萬千。
公差好像挺懂得控場,對於嘈雜的氛圍,此次並沒有出言製止,而是等著眾人討論的差不多了,才繼續讀下去。
“皇榜上麵還說了,根據陳羽和李誌剛聯名上奏的開設大學一事,經過今日常會商議,予以批準。朝廷將新建一個學府,並對天下學子,提供了兩條進入大學進修的渠道。”
“第一條:繳納一定數額的學費,並自行承擔大學進修期間如住宿、吃穿等一切費用,名額占據大學招生的一成;”
說到這裡的時候,眾人紛紛麵露疑惑、不解。
繳納一定的學費才能入學……
單是這一點,就讓在場的學子目光黯淡下來。
畢竟對於以朝廷為背景的學府,其中的學費開支,但凡是一個正常人,都知道這不是他們所能夠承受的。
此時,眾人還沒有將第一條招生,跟商賈聯係到一起。畢竟商賈去以朝廷為背景的學府讀書,這種事情聞所未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