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1章 天人感應,聖君不聖_大明: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_线上阅读小说网 
线上阅读小说网 > 曆史軍事 > 大明: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> 第531章 天人感應,聖君不聖

第531章 天人感應,聖君不聖(2 / 2)

在他們的印象當中,一聽到漢文帝、漢景帝治理下的文景之治,腦海中下意識的就會浮現出一個四海安平、沒有天災的盛世。

事實如何?

在漢文帝、漢景帝治理的盛世之下,竟然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爆發如此嚴重的天災。

這些天災,不應該出現在史書被稱之為聖君的治理下才對。

不過他們二人腦海中擁有這種認知也正常,畢竟對於天人感應學說的研究,若是沒有專人去查找盛世之下的天災,人們都會下意識的忽略。

畢竟,在儒家千年潛移默化的口口相傳下,天災跟聖君二者沒有關聯。

包括一眾皇親國戚、夏原吉等儒家子弟,在學習的過程中,都不會特意去了解所謂的盛世災禍。

其實在幾千年以前的大漢,也就是漢文帝、漢景帝時期,憑借著盛世治理下不斷湧現出來的天災,完全可以推翻新興的天人感應學說。

畢竟,當天人感應學說無法解釋與現實相違背的現象時,這個學說的理論,自然就會被不攻自破了。

但沒辦法,漢文帝和漢景帝能夠被稱之為聖君不是沒有道理,他們兩位君王,在行軍打仗方麵,雖然沒有朱棣厲害,但若是論及治理國家內政,絕對算是皇帝當中,最為頂尖的一批。

所以,在國家爆發了如此多的天災時,經過漢文帝、漢景帝的治理和各方調度,使得國家並沒有遭受多麼大的傷亡。

甚至還在此基礎上,誕生了文景之治。

像是漢文帝、漢景帝這樣的聖君,和儒家所提倡的天人感應學說相違背。

儒家敢不敢為了保證天人感應學說的正確性,而將漢文帝、漢景帝打上昏君的標簽?

自然不敢!

百姓不是傻子,在天災下,漢文帝、漢景帝如何做的,百姓全部都看在眼中。

在那個時代,若是儒家敢將漢文帝、漢景帝通過百萬儒生打上昏君標簽,那麼千萬百姓就敢上演手撕儒家!

到那時,儒家會直接喪失在民間的公信力。

看著一臉懷疑人生的朱棣、夏原吉,陳羽笑了笑,淡淡的說道:

“其實舉漢文帝、漢景帝的例子,說服力不是很好。畢竟在漢文帝、漢景帝時期,天人感應學說還沒有被完善好。董仲舒是漢武帝時期的人,文景二帝時,儒家雖已複蘇,但天人感應的核心框架如君權天授、災異譴告的係統論述尚未成型。”

“所以,那個時代記載這類災害事件,描述比較寬泛、細節不夠詳儘,也可以解釋得通。”

說完,陳羽手指敲擊了幾下桌麵,繼續道:

“那麼我們可以順著漢文帝、漢景帝的時間線往後拉,看看漢武帝時期,天子和天災之間的聯係。”

“建元三年,發生黃河決口之災,洪水從頓丘潰出,向東南蔓延,淹沒十六郡,百姓流離失所者超十萬,農田被淹達數年之久,多地因洪澇引發瘟疫,傷亡數千人。”

“元光六年,關東地區爆發大旱,持續半年無有效降水,小麥、粟米等作物絕收,齊魯、梁楚等地出現‘人相食’的慘狀,受災百姓超百萬,僅官府登記的餓死者就達三萬餘人。”

“元鼎五年,全國範圍爆發蝗災,蝗蟲從西北草原入境,遮天蔽日,先啃食關中農田,後蔓延至關東,數千裡莊稼被啃食殆儘,隨後引發大饑荒,百姓逃荒者超五十萬,邊郡因糧草短缺,甚至出現士兵斷糧的情況。”

“……”

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,而且那個時候,天人感應學說經過了董仲舒的完善,已經很全麵了,不僅明確災異是上天對天子失德的譴告,還細化了修身、齊家、治國與天象、災異的對應關係,比如君好戰則旱蝗,君失德則地震。”

“按照常理來說,完善後的天人感應學說,能夠清晰解釋天子漢武帝和民間天災的關係。但漢武帝時期的洪災、地震、旱災、蝗災,數量已經不少。”

“《漢書》記載的漢武帝時期重大災害就有十餘次,波及範圍覆蓋全國,百姓傷亡、財產損失遠超文景時期。”

“這樣一來,豈不是說漢武帝也是一個昏君?”

說到這,陳羽突然想起來漢武帝好像和永樂帝在某些方麵,有些相似。

比如漢武帝一生都致力於征伐匈奴,不是在打匈奴,就是全國備戰在打匈奴的路上;而永樂帝則一生都致力於征伐漠北,而且還是禦駕親征的親自帶隊,先後五次北伐。

結果二人的評價如何?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漢武帝是一個聖君,被讚雄才大略’‘開疆拓土;永樂帝則被扣上了一個窮兵黷武、耗費民力的帽子。

要知道,漢武帝為了打匈奴,可是打沒了文景之治積累的三代人的積蓄。

文景時期:太倉之粟陳陳相因,充溢露積於外,至腐敗不可食,到漢武帝晚年,官府糧倉空虛,為籌軍餉甚至推行‘算緡’‘告緡’政策,搜刮民間財富,導致大量商戶破產。

陳羽稍稍坐直,補充道:

“老朱,漢文帝在我的眼中,絕對是一位聖君;但若按照天人感應學說來看,恐怕在儒家子弟眼中,不是聖君,而是昏君,而且還是一個大昏君。”

“畢竟他在位時地震、洪澇、旱災接連發生,按‘災異譴告’說,這就是‘天子失德’的鐵證。”

“要知道漢武帝為了打匈奴,多地出現‘村落空虛’的景象。”

“而且漢武帝晚年的時候,迷信巫蠱,造成了巫蠱之禍的慘烈局麵。”

“單看這兩方麵,按照儒家天人感應學說,昏君的標簽是逃不掉了,‘好戰’引發旱蝗,‘迷信’導致災異,‘濫殺’招來天譴,每一條都符合‘天子失德’的定義。”

“但儒家記載著對漢武帝的評價是什麼,聖君,當之無愧的聖君!《漢書》稱他‘雄才大略’,讚他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;開西域、拓疆域,將他與秦始皇並稱為‘秦皇漢武’。”

“幾乎不提他窮兵黷武、巫蠱之禍的過失,就算提,也會用晚年悔過輕輕帶過。”

朱棣聽著陳羽講解漢武帝,整個人有些恍然。

漢武帝有過巫蠱之禍,自己也有過靖難之役;

漢武帝打匈奴,自己打漠北;

可為什麼自己在儒家的口中,是那麼的不堪,那麼的殘暴!

漢武帝殺的是兒子,自己怎麼說殺的……呸,當年靖難,自己是‘清君側’,救的也是大侄子朱允炆。

這一刻,朱棣突然感覺儒家非常的虛偽。

那個時候,雖然在董仲舒的努力下,將儒家的天人感應學說完善。

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漢武帝的支持下完成的,才讓儒家成為官方正統思想。

也就是說,若是這個時候,儒家用昏庸君王去紀載漢武帝,那麼不用想也知道,儒家定然會被百家中的其他一家代替。

畢竟,那個時候,可是儒權君授的頂峰。

儒家的地位完全依賴於漢武帝的認可,沒有皇權支持,儒家根本無法立足。

這麼看來,儒家也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家夥!

這一刻,天人感應學說客觀公正、以災異評君德的理念在朱棣、夏原吉心中,開始逐漸崩塌。

原來這學說根本不是天的意誌,而是儒家根據皇權強弱隨意解釋的工具!

喜歡大明: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:()大明: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綠茵重構者:從裡爾崛起的傳奇 重生之魔君的囚妃 萬相閾限 離婚半年才懷,賀總,娃真不是你的 落魄資本小姐,撿個軍官當贅婿 結婚三年不回家,離婚他卻跪哭了! 世界入侵,一不小心成了女魔頭! 末世神豪:我真沒想囤太多女神啊 閨蜜他哥超凶,隨軍後他夜喊寶寶 軍區大院來了個睡美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