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禎與大魏朝廷之自信,並非毫無依據。
英國公張維每日呈送之軍報,捷報頻傳;
今日收複一縣,明日光複一城,眼見即將收複整個濟南府。
青州府之圍困不攻自解,萊州府亦重歸朝廷掌控。
形勢之好,已非小好所能形容,實乃大好特好至極。
曹禎將最新戰報置於禦案之上,龍顏大悅,讚道:“好!好!英國公果然不負朕望,真乃國之柱石啊!”
黃景趕忙奉承:“陛下聖明!全賴陛下指揮得當,自大軍北上以來,捷報頻傳,此乃天命所歸。”
案幾之上,軍報堆積如山,每一封皆洋溢著勝利之喜悅:
“兗州府大捷!多耳袞部主力倉皇北竄!”
“萊陽府光複!守軍潰不成軍!”
“青州府圍解!賊寇焚營而逃!”
曹禎負手行至軍事輿圖前,見代表王師之紅色小旗已插至濟南府附近,不禁誌得意滿。
短短十幾日之內,大半齊州已然收複,如此摧枯拉朽之攻勢,即便最為保守之大臣亦無言以對。
“陛下。”
左相諸葛明躬身步入殿內,“老臣以為,英國公雖連戰連捷,但……”
“但什麼?”
曹禎挑眉打斷其言,“老師又欲提及‘謹慎’二字?”
諸葛明蒼老之麵容閃過一絲無奈,隻得低聲道:“老臣隻是認為,大軍應當穩紮穩打……”
“老師多慮了。”
曹禎自信言道,“如今我軍勢如破竹,多耳袞已成喪家之犬。若此時放緩攻勢,反倒予東狄以喘息之機。”
隨手拿起一份奏折,說道:“老師請看,英國公昨日又收複兩縣。照此勢頭,不出十日便能光複整個齊州!”
諸葛明望著戰報上華麗之辭藻,眉頭微蹙。
這些捷報太過完美,完美得不像真實之戰場——未遭遇頑強抵抗,未陷入苦戰,甚至連像樣之傷亡都未曾出現。
然而滿朝文武皆沉浸於勝利之喜悅中,他多年之威望,也僅夠在奏折末尾添上一句不痛不癢之提醒:大軍應當謹慎前進,切勿輕敵。
“老臣……謹遵聖意。”
退出大殿時,左相之背影顯得格外佝僂,為何形勢一片大好,他心中卻愈發不安?
兗州府,大魏軍主帥大帳之內。
兵部尚書餘廷益與蒙傲三子蒙無敵並肩而立。
蒙無敵剛從青州府而來,身上仍披著麻衣孝服。
二人正向英國公張維進諫:“英國公,多耳袞部主力未損,我軍追擊過急,營寨未固,恐遭反噬。”
張維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。
當初在徐州府時,他確實對多耳袞頗為忌憚。
可如今兗州府多耳袞主力北退,青州府解圍,萊州府收複,敵軍節節敗退。
不僅是他,帳中五軍都督府之將領們亦皆認定——多耳袞不過是一個倉皇北逃之懦夫。
“蒙總兵此言差矣。”
南陽侯張俊澤率先打破沉默,冷笑一聲道:“我大軍挾覆滅代山之威而來,兵力數倍於敵,且連戰連捷。東狄若敢反擊,豈會等到今日?”
蒙無敵臉色一沉,對方刻意稱他為“總兵”而非“濟南侯”,顯然意在貶低蒙家之地位。
安平侯徐茂德笑容滿麵地打圓場道:“餘大人和蒙兄不必多慮。賈玄大師早已卜算過,此戰我軍所向披靡,敵軍望風而降。”
他轉向一旁仙風道骨的老道士,問道:“大師此前預言,可有一句不靈驗?”
賈玄捋須起身,寬袖飄飄,說道:“老夫夜觀天象,大魏將星起於東北,此乃滅狄中興之兆。”
言罷,他朝南方拱手道:“為陛下賀,為大魏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