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張維謹奏:
東虜多耳袞部妄圖渡過黃河,為我軍所阻。虜騎作困獸之鬥,猝然發起反撲。
先鋒軍折損極為慘重,先鋒大將楚昭南等六人作戰不利,臣已依軍法處置。
幸得安平侯率重甲之士死守左翼,威遠伯帶傷督戰右陣。
靖海侯、武威伯各領家兵衝鋒陷陣,長樂侯親執大旗衝入敵陣。
成國公之子李承祿、信國公長孫湯顯榮、武定侯孫郭允孝皆為國捐軀。
臣每夜必定巡營查哨,朝夕不敢有絲毫懈怠。
現虜勢已受挫,應當乘勝追擊。
唯軍中折損頗為嚴重,弓矢糧秣亟待補充。
懇請陛下速調援軍,臣必當竭儘全力,收複故土,以慰藉列祖列宗在天之靈。
臣張維頓首。
曹禎年輕的臉上先是浮現出欣喜之色,繼而眉頭微微蹙起,最後又舒緩開來。
“好!英國公果然不負朕之所望!”
曹禎興奮地在禦書房內踱步,鎏金的地磚映出他晃動的身影。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他反複誦讀著戰報中那幾個名字:安平侯、威遠伯、靖海侯、武威伯、長樂侯……這些與國同休戚的勳貴們,果然比那些地方軍頭可靠得多。
決策者做出讓後世看來甚為愚蠢的決策之時,並非其愚蠢,而是所獲信息經過了加工)
“成國公之子李承祿、信國公長孫湯顯榮、武定侯孫郭允孝……”
曹禎的聲音忽然低沉下來,手指輕輕撫過那幾個被朱筆圈出的名字,“皆戰死沙場了啊……”
王振察言觀色,立刻接話道:“他們皆是忠烈之後,陛下。”
“忠義!當得起‘忠義’二字!”
曹禎猛地轉身,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,“傳朕旨意,追封戰死的勳貴將領為忠義伯,賜諡‘忠烈’,對其家眷予以優厚撫恤。”
他的目光又掃到“楚昭南等人作戰不利,已經被臣給處理了”這一行,嘴角微微抽搐。
英國公行事依舊如此雷厲風行……不過也好,總比那些陽奉陰違的地方軍頭要強。
“陛下,英國公還請求增派援軍……”王振小聲提醒道。
曹禎的笑容僵在臉上。
他走回龍案前,重新審視戰報末尾那段話語。
增兵?
禁軍已調出去將近二十萬,江南兵也調走了二十萬,金陵僅剩下十萬禁軍拱衛京師……
“這……”
曹禎揉了揉太陽穴,“讓內閣去商議吧。”
曹禎突然覺得興致全無,隨手將奏折丟給王振,“朕已經批示了追封之事,至於增兵……讓左相他們拿出個章程來。”
王振接過奏折,瞥見皇帝在“楚昭南等人”旁邊朱批的“勝敗乃兵家常事,不必過分苛責。”幾個字,字跡略顯稚嫩,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曹禎坐回龍椅,憶起老師當年力薦餘廷益那個文人參與軍改的情形——結果如何?
濟南府都已丟失!
若是當年父皇北伐早任用勳貴領兵,何至於讓北方冒出如此多軍頭?
“王振,你說……”
曹禎的聲音忽然變得陰冷,“若是先帝當年讓勳貴們領兵北伐,是否就不會有如今晉州、齊州、秦州和燕山軍張克這樣的叛逆之臣了?”
王振嚇得撲通一聲跪地:“陛下聖明!那些地方軍頭皆是血統低賤之徒,猶如野狗,哪裡懂得什麼忠義之道……”
曹禎一擺手,卻露出滿意的神色,“傳膳吧。今日朕心情尚佳,讓禦膳房添一道金絲燕窩。”
待王振退下後,曹禎獨自站在窗前,遙望著遠處的宮牆。
他想起那些戰死的勳貴子弟,又想起北方那群桀驁不馴的地方軍頭,嘴角浮現出一絲釋然。
“還是勳貴好啊……”
曹禎輕聲自語,“忠誠,值得信賴。”
一片梧桐葉又被風吹進窗內,覆蓋了戰報上“傷亡甚重”那幾個字。
喜歡燕山血旗:開局千戶所暴殺天下請大家收藏:()燕山血旗:開局千戶所暴殺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