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末的燕京,寒風漸起,枯葉飄零。
張克身披玄色大氅,立於高台之上,身旁的高麗使臣洪翼漢不住地摩挲雙手,白色胡須在風中微微顫動。
“開始吧。”張克向身旁的親兵三子說道。
號角聲響起,首先經過點將台的是由上萬燕山步兵組成的一百個步兵方陣。
“嗚嗚嗚————”
“踏—踏—踏—踏————”
一萬名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,身上新換發的加厚布麵甲在陽光下泛著暗沉的光澤。
每個士兵的腰間均懸掛著製式腰刀,背上背負著強弓硬弩與箭囊。
洪翼漢輕聲讚歎:“好一支強軍……”
這些布麵甲皆是從真定府新運來的,內膽加厚了羊毛,足以抵禦即將來臨的嚴寒。
為滿足前線日益增長的軍事需求,孫長清都派遣章遠去找各家大戶“化緣”了。
步兵方陣通過後,地麵突然開始微微震動。
洪翼漢驚訝地抬頭望去,隻見遠處走來一隊隊巨漢——那是燕山軍的陌刀兵。
一千名身高均在六尺180厘米)以上的壯漢組成十個方陣,每人手中握持著近兩米長的陌刀。
他們身著精鋼冷鍛的鎧甲,麵甲僅露出一雙冰冷的眼睛。
內裡僅加穿了一件羊毛衫用於保暖,外麵披掛著玄色羊毛披風。
這一身裝備加起來將近50斤,張克隻得放棄為他們增添棉甲的計劃,以羊毛衫和披風暫作替代保暖。
軍中將士所穿戴的步戰甲胄,最重不過五十來斤,否則會嚴重影響作戰能力,唯有李玄霸的步戰甲可達將近200斤。
五毫米厚的精鋼甲,即便神臂弩在十步內直射破甲箭,也僅能留下一個淺印。
張克預估,一戰前的槍械子彈都無法擊穿他的戰甲。
這還是在他身高僅有一米六的情況下,若身高達到一米九,估計重量不下300斤。
古代衡量鐵甲防護力的標準,除金屬材質硬度外,便是甲的厚度,一般在12毫米,局部如胸甲加厚至34毫米)
“這……”洪翼漢不自覺地後退了半步。
這些陌刀兵的氣勢極為駭人,令他憶起中原幾百年前傳說中的大唐軍。
張克適時解釋道:“這些是專門用以對付騎兵和破軍陣的。一刀下去,連人帶馬都能劈成兩半,步兵方陣更難以阻擋。”
實際上,此次攻打山海關大概率用不是陌刀兵和具裝鐵騎,但張克特意將他們從延慶府調來;
就是為了展示給高麗使臣洪翼漢看,宗主國適度秀肌肉能夠避免很多問題。
接下來登場的是具裝甲騎。
兩千名騎兵騎著比遼東馬更為高大的戰馬,馬匹全身披甲,僅露出眼睛和四肢。
騎兵們手持長槊,腰間懸掛著鐵骨朵和釘頭錘。
馬匹的蹄鐵踏在凍硬的地麵上,發出令人心悸的悶響。
“這些戰馬……”洪翼漢忍不住向前走近幾步,“比遼東戰馬更為健壯。”
張克點頭道:“皆是從燕山地區精心挑選的良駒,每日需喂食三斤精料。”
最後出場的是四千名燕山突騎兵。
他們同樣身著加厚的布麵甲,馬鞍旁掛著角弓和箭囊。
這些騎兵既能衝鋒陷陣,又能進行襲擾,是騎兵中的多麵手。
整個閱兵持續了兩個時辰。
洪翼漢看得全神貫注,臉上的表情從震驚變為敬畏,最終化作狂喜。
“侯爺擁有如此雄師,何愁東狄不滅!”
洪翼漢激動地說道,“下官這就修書回國,稟明我王……”
張克擺擺手打斷他:“不急。待本侯拿下山海關,你可回國親自稟報,屆時我們再謀劃明年的登陸反攻。”
洪翼漢撲通一聲跪倒在地:“天兵神威,東狄必敗!老臣代我王,願永世臣服天賜可汗!”
洪翼漢凝視著眼前整齊列陣的燕山軍,心中暗自稱奇。
難怪定北侯能夠斬殺東狄大貝勒代山,這般軍容的確不同凡響。
他此刻愈發堅信自己冒死代表高麗國王接受冊封的決定是正確的。
作為高麗使臣,他本應先向國王請示再做決斷——未經國王準許便接受定北侯冊封,按律當處以斬刑。
但洪翼漢實在等不及了——他憶起離國前的場景:李倧王於景福宮偏殿,與他割腕歃血。
那匕首劃破皮膚的聲響,至今仍在耳畔縈繞。
東狄人對高麗的壓榨已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——甚至連官員子女都能活活餓死。
國王李倧甚至不得不與下臣歃血為盟,方能勉強維持暗中的反狄勢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