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權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,而她能做的,不過是守好這一方宮室。
椒房殿的日子看似平靜,實則暗流湧動。
孫權的其他妻妾,有的出身江東大族,有的育有子嗣,對這位備受寵愛的步夫人多有不滿。
徐夫人仗著母族勢力,常在宴會上冷嘲熱諷;袁夫人則表麵溫和,暗中卻在孫權麵前挑撥。
步練師卻從不爭寵,每日在宮中讀書、作畫,或是照顧孫權年幼的子女。
一日,徐夫人因賞賜之事與她起了爭執,言語間多有羞辱:\"不過是淮南來的孤女,也敢與我爭?\"
步練師靜靜聽完,命侍女端來一盞茶:\"姐姐莫要動氣,這是新貢的蒙頂甘露,嘗嘗可好?\"
她親手將茶盞遞過去,茶湯的熱氣氤氳了徐夫人驚愕的臉。
這場風波,最終在茶香中平息。
孫權聽聞此事,心中對步練師更多了幾分敬重。他常對群臣說:\"步夫人賢德,有母儀之風。\"
然而,當立後之事提上日程時,卻遭到許多大臣反對。
顧雍等人聯名上書,認為步練師出身低微,難以服眾。
朝堂上,孫權將奏折重重摔在案上:\"皇後之位,豈是以門第論?\"
步練師得知後,向孫權進言:\"妾身本是亂世孤女,蒙主公垂愛已是萬幸。皇後之位,當以社稷為重。\"
她跪在孫權身前,發間的珍珠步搖輕輕晃動,\"若因妾身引發朝堂紛爭,才是真正的罪過。\"
孫權握住她的手,眼中滿是心疼:\"在我心中,你早已是江東之母。\"
這一年的仲夏夜,步練師在椒房殿的花園中種下一株玉蘭。
她望著月光下潔白的花朵,想起淮水畔的那個夜晚。
命運的軌跡,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。
當露水爬上花瓣時,她輕聲哼起兒時的歌謠,歌聲隨風飄向宮牆外的茫茫夜色。
黃龍元年,孫權稱帝,建立吳國。
步練師依舊是夫人,卻在後宮中享有極高的地位。
她儘心輔佐孫權,教導皇子公主,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。
徐夫人病逝後,袁夫人主動請命協助她管理事務,曾經的明爭暗鬥化作相視一笑。
朝中大臣漸漸改變看法,稱讚她\"賢淑有德,堪為典範\",連張昭都在奏章中寫道:\"後宮安寧,實乃步夫人之功。\"
然而,長年的操勞讓她的身體每況愈下。
赤烏元年的深秋,步練師病倒了。
孫權每日下朝後,都會來椒房殿陪伴她。
看著他緊鎖的眉頭,步練師強撐著微笑:\"陛下國事繁忙,莫要為妾身耽誤了朝政。\"她的手指撫過孫權手背的皺紋,想起初見時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,如今也被歲月刻上了痕跡。
這一日,步練師在病榻上收到兄長步騭從交州寄來的信。
信中說起淮水的變化,說起家鄉的故人,還夾著一瓣乾枯的野菊花。
她握著信紙,淚水打濕了墨跡。
恍惚間,她又回到了那個金紅色晚霞的傍晚,赤腳踩在淮水畔的沙灘上,無憂無慮。
孫權輕輕為她拭去淚水,她卻笑著說:\"陛下看,這花和我入宮時戴的一模一樣。\"
\"練師,你看。\"孫權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。
皇帝手中捧著一枝盛開的玉蘭花,花瓣潔白如雪,\"這是禦花園新開的,像極了你當年種下的那株。\"
步練師伸出蒼白的手,輕輕觸碰花瓣,冰涼的觸感讓她想起淮水的浪花。
她忽然想起周瑜曾說的話:\"江東會是新的開始\",如今想來,這一夢,竟已過了半生。
當夜,明月高懸。
步練師在孫權的陪伴下,永遠閉上了眼睛。
臨終前,她望著窗外的月光,輕聲說:\"能遇陛下,此生無憾...隻是這玉蘭,要麻煩陛下替我照料了...\"
孫權緊緊握住她漸漸冰冷的手,淚水滴落在她的衣袖上,暈開一朵深色的花。
步練師去世後,孫權悲痛不已。
他追封她為皇後,諡號\"大懿\",並親自撰寫悼文:\"以仁安內,以賢輔政,雖無後位,實有母儀之德。\"
椒房殿的玉蘭依舊年年盛開,卻再也不見那個月下吹簫的身影。
每逢玉蘭花開時,孫權都會獨坐花間,望著滿樹潔白,想起那個從淮水畔走來的女子,如何用溫柔與堅韌,在這深宮中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。
多年後,一位老宮女在給小皇子講故事時,指著宮牆外盛開的玉蘭花說:\"當年步皇後最喜歡這種花了。她雖一生未真正登上後位,卻用賢德與溫柔,贏得了陛下最深的愛,也贏得了江東百姓的敬重。\"
小皇子仰頭望著花朵,月光灑在他稚嫩的臉上:\"那步皇後,一定像月亮一樣美吧?\"
老宮女微笑著點頭,目光望向遠方。
江月依舊,照見千年往事,也照見那段藏在深宮之中,溫柔而堅韌的傳奇。
晚風拂過玉蘭樹梢,沙沙作響,仿佛在訴說著那段被歲月珍藏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