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0章 伏完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270章 伏完(1 / 2)

在東漢王朝的落日餘暉中,有一個家族如同一株曆經千年風霜的古柏,根係深紮於經學沃土,枝葉卻在亂世狂風中搖搖欲墜。

伏氏家族自西漢伏湛起便以儒學立身,七世傳承,至漢獻帝時期的伏完,已成為漢廷最後的外戚支柱。

這位生於名門、長於朝堂的士人,一生周旋於皇權與霸權之間,既背負著家族榮耀的重負,又承載著漢室存續的微光。

他的故事,不僅是一個人的生命軌跡,更是一部濃縮了東漢末年外戚群體命運的史詩——在忠誠與隱忍的撕扯中,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裡,書寫著一個時代的無奈與悲涼。

西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),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宮城冊封一位重臣為陽都侯,食邑三千戶。

這位重臣便是伏湛,他以《詩經》傳家,在王莽之亂中堅守經學正統,最終成為東漢開國三公之一的大司徒。

伏氏家族的榮耀自此奠基,曆經六世傳承,到伏完這一代時,已形成“七世通經,家門榮耀”的顯赫格局。

伏完的出生地陽都今山東沂南),是齊魯文化的核心區域。

這裡曾孕育出諸葛亮等一代賢才,濃厚的儒學氛圍深刻塑造了伏完的性格。

據《後漢書·伏湛列傳》附載,伏完自幼“習《齊詩》,通大義,性沉厚,有容德”。這種沉厚包容的特質,既源於家族經學的熏陶,也與他少年時的經曆有關——伏完十歲時,父親伏質因病早逝,他以嫡長子身份主持家事,既要維係家族與地方官府的關係,又要督導弟妹學業,過早的責任錘煉出他謹小慎微的處世風格。

延熹元年158年),二十歲的伏完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。

當時的漢桓帝劉誌正在選拔勳貴子弟入侍宮中,伏完憑借“伏氏七世名臣”的家世與自身“儀容端雅,應對得體”的表現,被選中擔任侍中一職。

侍中雖秩僅比二千石,卻能出入禁宮,參與機密,是漢代士人晉升的重要跳板。

這一職位讓伏完得以近距離觀察東漢政治的運作核心,也讓他目睹了桓帝時期“黨錮之禍”的慘烈——士大夫與宦官集團的血腥廝殺,讓年輕的伏完深刻認識到政治鬥爭的殘酷性。

就在擔任侍中的同一年,伏完迎娶了漢桓帝的長女陽安長公主劉華。

這場婚姻並非單純的才子佳人結合,而是東漢中後期常見的政治聯姻。

陽安長公主的生母是桓帝的貴人竇氏,竇氏家族在東漢中後期多次掌控朝政,伏氏與竇氏通過婚姻形成同盟,既鞏固了伏家的外戚地位,也為竇氏增添了經學世家的支持。

婚後的伏完在官場穩步升遷,曆任黃門侍郎、五官中郎將等職,始終遊走於權力核心邊緣,卻從不主動卷入派係紛爭。

史載他“在朝三十年,未嘗言人過失,每有爭議,輒引經義折中,時人謂之和事佬”,這種看似懦弱的處世之道,實則是他在宦官、外戚、士大夫三方角力中保全自身的智慧。

中平六年189年),漢靈帝駕崩,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被殺,袁紹、袁術率軍入宮屠戮宦官,董卓趁機入京廢立皇帝,東漢王朝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。

此時的伏完正擔任屯騎校尉,掌管京城禁軍之一的屯騎營。

麵對董卓的專權,朝中大臣或奮起反抗如袁紹、曹操),或消極避世如劉表、劉焉),伏完卻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——他既沒有公開反對董卓,也拒絕為其效力,而是以“公主染疾,需親侍湯藥”為由,辭去官職,帶著家眷回到陽都故裡。

這次歸隱持續了整整一年。

初平元年190年),關東諸侯組成討董聯盟,天下局勢更加動蕩。

就在這一年,漢獻帝劉協時年十歲)在長安即位,由王允、呂布輔政。

為鞏固皇權,漢獻帝下詔征召各地宗室與勳貴入朝,伏完作為陽安長公主的丈夫,被重新起用為執金吾。

執金吾是漢代京城最高治安長官,秩中二千石,掌京師巡察、禁備水火等事,相當於後世的衛戍司令。

這一任命既體現了朝廷對伏氏家族的信任,也將伏完再次推到了政治前台。

更重要的轉折發生在興平二年195年)。

這一年,漢獻帝從長安東歸洛陽,途中曆經艱險,身邊近臣或死或逃。

為穩定人心,也為延續漢室血脈,獻帝下詔冊封伏完的女兒伏壽為皇後。

伏壽時年十七歲,自幼隨父親在陽都長大,既繼承了伏氏的經學素養,又有著皇室宗親的血脈其母陽安長公主是獻帝的堂姑)。

她的冊封,讓伏完的身份從“公主之夫”升級為“皇後之父”,成為東漢末年最受矚目的外戚。

按照東漢慣例,皇後之父通常會被授予大將軍或驃騎將軍等高職,掌控朝政。

但伏完卻在此時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——他主動上書漢獻帝,請求辭去執金吾一職,改任閒職中散大夫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《後漢書·皇後紀》記載了他的奏言:“今宗社未定,賊臣環伺,臣以外戚居要職,恐招非議,願避賢路,以安聖躬。”

表麵上看,這是伏完的謙遜之舉,實則暗藏深意——當時曹操已迎獻帝定都許昌,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的格局初現,伏完深知曹操雄才大略,且對外戚乾政極為警惕,此時若貪戀權位,必然成為曹操的眼中釘。

建安元年196年),曹操正式遷都許昌,開始全麵掌控朝政。

他自任司空,任命荀彧為尚書令,郭嘉為軍師祭酒,朝廷要害部門儘被曹氏集團掌控。

伏完進一步退讓,主動將自己的封邑上繳一半,又將家中私兵編入朝廷禁軍,以示“無覬覦之心”。

曹操對此頗為滿意,表奏獻帝封伏完為輔國將軍,儀同三司。

但伏完堅辭不受,最終改任屯騎校尉——一個掌管宮廷衛隊、有職無權的閒職。

此時的伏完,已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策略:以退讓求保全,以低調避禍端。

他將家中大部分資產捐贈給朝廷,用於彌補財政虧空;約束子弟不得乾預地方政務;甚至在公開場合刻意淡化與皇後的父女關係。

有一次,伏壽派人送衣物到伏府,伏完竟將衣物原封不動退回,並上奏獻帝:“後妃無私交外家,臣不敢違祖製。”

這種近乎刻板的謹慎,讓伏完在曹操專權的初期得以安然無恙,卻也埋下了隱患——他的過度退讓,讓漢獻帝失去了外戚勢力的支撐,愈發淪為傀儡。

建安五年200年),一場密謀在許昌宮城悄然展開。

漢獻帝用鮮血寫就密詔,藏於衣帶之中,賜給車騎將軍董承,令其聯絡忠義之士誅殺曹操。

這場被稱為“衣帶詔事件”的密謀,揭開了漢室與曹氏集團的正麵衝突,也將伏完推向了命運的十字路口。

董承是漢獻帝的嶽父其女為董貴人),與伏完同為外戚,兩人素有往來。

密謀之初,董承曾秘密拜訪伏完,希望借助伏氏家族的聲望與資源共舉大事。

據《三國誌·武帝紀》注引《獻帝起居注》記載,董承對伏完說:“曹賊擅權,弑殺忠良,今主上有詔,誅此國賊,公為皇後之父,當率先響應。”

麵對董承的請求,伏完陷入了痛苦的抉擇。

從情感上講,伏完對曹操的專權早已不滿。

曹操遷都許昌後,不僅控製朝政,還對皇室成員嚴加監視——獻帝的飲食起居皆由曹氏親信負責,宗室成員未經允許不得入宮,甚至皇後伏壽的外戚親屬也被限製離京。


最新小说: 卻將萬字平戎策 神級選擇:從苟在魔門當人材開始 再嫁謝謝餘生有你 少女調查員與神經質助理 喋血明末,白虎戰神崛起錄 宇宙級網遊:我能帶飛全球 易川說 投喂病弱男配 被逐出家門後,暴君撿了我當寶 玄幻:神級占卜,我能每日十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