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章 蒯越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275章 蒯越(1 / 2)

東漢末年,黃巾起義撕裂了帝國的統治根基,外戚與宦官的火並耗儘了朝廷的最後元氣,董卓之亂更是將中原拖入萬劫不複的戰亂深淵。

在那個“白骨露於野,千裡無雞鳴”的黑暗時代,無數英雄豪傑、智謀之士如繁星般湧現,在曆史的棋盤上逐鹿天下。

其中,有一位出身荊襄望族的謀士,雖未像諸葛亮那樣以“鞠躬儘瘁,死而後已”的忠名傳世,也未如郭嘉那般以“鬼才”之譽成為曹操麾下的核心智囊,卻以其精準的時局判斷、果決的行事風格與深遠的戰略眼光,在荊州乃至三國初期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關鍵角色,他便是蒯越,字異度。

蒯越出身於荊州南郡中廬縣今湖北襄陽西南)的蒯氏家族,這一家族在荊州深耕數代,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,其先祖可追溯至西漢初年的著名辯士蒯通。

蒯通曾以“三分天下”之策遊說韓信,雖未被采納,卻也因洞察時局的智慧名留青史。

或許是家族血脈中流淌的智謀基因,蒯越自幼便展現出異於常人的見識與才略,加之家族提供的優越教育資源,他少年時便熟讀經史,尤其對《孫子兵法》《戰國策》等謀略典籍頗有研究,年紀輕輕便在荊襄士林中嶄露頭角,與兄長蒯良並稱為“蒯氏雙傑”。

當時荊州名士龐德公曾評價蒯氏兄弟:“蒯良善謀政,蒯越善謀勢,若能得此二人,荊州可安。”

這一評價,也為蒯越日後的人生軌跡埋下了伏筆。

東漢靈帝末年,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已到了白熱化的程度。

外戚勢力以大將軍何進為首,掌控著京城兵權;宦官集團“十常侍”則憑借皇帝的信任,把持朝政,雙方勢同水火,劍拔弩張。

何進雖手握重兵,卻缺乏決斷力,在“是否誅殺宦官”這一關鍵問題上猶豫不決。

為了擴充自己的智囊團,何進廣招天下名士,蒯越因其在荊襄的名望,被何進征召入京,任命為東曹掾,負責官員的選拔與考核。

初入洛陽的蒯越,並未被朝堂的繁華與權力的誘惑所迷惑。

他敏銳地察覺到,何進與宦官集團的矛盾已不可調和,而何進的優柔寡斷正是致命缺陷。

當時,何進的部下袁紹等人多次勸其先發製人,儘誅宦官,甚至建議召地方軍閥入京助威這一建議最終導致董卓進京,引發更大混亂),但何進始終在“顧及太後顏麵”與“鏟除政敵”之間搖擺不定。

蒯越多次在私下向何進進言:“宦官專權已久,黨羽遍布朝野,若不趁此時機果斷鏟除,待其察覺殺機,必先發製人。將軍雖握兵權,卻優柔寡斷,一旦事泄,恐有不測。”

然而,何進對蒯越的勸諫置若罔聞,認為自己身為大將軍,宦官不敢輕易加害。

蒯越見何進執迷不悟,心中已然斷定:何進必敗,洛陽即將陷入血雨腥風。

為了避免被卷入這場無意義的政治災難,蒯越當機立斷,以“家鄉宗族事務需料理”為由,向何進申請外放地方官職。

何進此時正忙於與宦官周旋,也未多想,便批準了蒯越的請求,任命他為汝陽縣令今河南商水西北)。

果不其然,蒯越離開洛陽後不久,何進便在入宮麵見太後時,被早已埋伏好的宦官斬殺。

何進的部下袁紹、袁術等人隨即率軍入宮,大肆誅殺宦官,宮中血流成河,史稱“十常侍之亂”。

而此時的董卓已率領西涼軍逼近洛陽,見京城大亂,便趁機入京掌控朝政,廢立皇帝,屠戮百姓,將東漢朝廷推向了崩潰的邊緣。

無數留在洛陽的官員、名士或死於戰亂,或被董卓脅迫,而蒯越卻因提前外放,在汝陽安然無恙。

這一事件,不僅讓蒯越在荊襄士林中的聲望更盛,更讓他深刻認識到:在亂世之中,“明哲保身”並非怯懦,而是基於對時局精準判斷的生存智慧,隻有保全自身,才能在未來的變局中有所作為。

初平元年190年),董卓之亂引發了連鎖反應,各地州牧、太守紛紛起兵討伐董卓,實則擁兵自重,割據一方。

荊州作為南方的富庶之地,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北接中原,南連交州,東望江東,西通巴蜀),成為各方勢力覬覦的焦點。

此時,朝廷任命北軍中侯劉表為荊州刺史,命其前往荊州穩定局勢。

然而,劉表赴任之路卻異常艱難——當時的荊州早已四分五裂,“宗賊”橫行。

所謂“宗賊”,是指由地方豪強、宗族勢力組成的武裝集團,他們以血緣為紐帶,占據城池,掠奪百姓,根本不承認朝廷任命的官員;南陽太守袁術更是虎視眈眈,暗中支持部分宗賊,妄圖吞並荊州;此外,長沙太守蘇代、華容縣長貝羽等人也各自擁兵,不聽號令。

劉表剛抵達荊州邊境,便被宗賊勢力阻攔,根本無法進入荊州治所襄陽,隻能暫時停留在宜城今湖北宜城),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。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就在劉表一籌莫展之際,他想起了荊襄望族蒯氏與蔡氏。

蒯氏是荊州本土第一望族,掌控著大量土地與宗族武裝;蔡氏則與蒯氏世代聯姻,蔡瑁之父蔡諷曾任東漢太尉,蔡瑁本人更是荊州軍界的核心人物。

於是,劉表在宜城設宴,邀請蒯越、蒯良兄弟與蔡瑁前來商議對策。

宴席之上,劉表向三人傾訴了自己的困境:“今荊州宗賊作亂,袁術窺伺,蘇代、貝羽割據,我欲撫定荊州,卻無計可施,還望三位先生教我。”

首先發言的是蒯良,他主張以“仁義”為本:“天下大亂,皆因統治者失德,百姓離心。

將軍若能推行仁義,安撫百姓,百姓自然會歸附,屆時招募士兵,平定宗賊易如反掌。”

蒯良的建議雖符合儒家正統思想,卻忽視了亂世的殘酷現實。

蒯越當即反駁道:“兄長此言差矣!太平盛世,統治者以仁義治國,可使天下安定;但如今是亂世,強者為尊,弱者消亡,若一味講仁義,隻會錯失良機,淪為他人魚肉。”

隨後,蒯越向劉表獻上了一套完整的“撫定荊州之策”,這一計策也成為他一生智謀的經典之作。

蒯越的計策分為三步:第一步,“誘殺宗賊首領,收編其部眾”。

他指出,宗賊首領雖擁兵自重,但大多貪婪殘暴,其部下對他們早已心存不滿。

蒯越表示,自己在荊襄士林中交遊甚廣,手下有一批忠誠且有能力的門客,可派這些門客攜帶金銀財寶,前往各個宗賊首領處遊說,以“共輔劉使君,共享富貴”為誘餌,誘騙他們前來宜城赴宴。

屆時,劉表可在宴席之上將這些殘暴無道的首領全部誅殺,然後以“安撫”為名,收編他們的部眾——這些士兵本是普通百姓,隻要給予他們糧食與安穩的生活,必能為劉表所用。

第二步,“招降頑抗者,穩定核心區域”。

蒯越認為,宗賊首領被誅殺後,大部分宗賊勢力會群龍無首,不戰自降,但仍有少數頑固分子可能負隅頑抗,其中以據守襄陽的江夏賊黨張虎、陳生最為棘手。

襄陽是荊州的治所,也是荊州的軍事重鎮,若不能拿下襄陽,劉表便無法在荊州立足。

蒯越建議,派自己與蔡瑁前往襄陽遊說張虎、陳生——張虎、陳生雖為賊首,但並非不明事理,他們深知自己無法與劉表抗衡,隻要曉以利害,許以官職,二人必定會歸降。

第三步,“據守襄陽、江陵,傳檄而定八郡”。蒯越強調,一旦拿下襄陽,劉表應立即將治所遷至襄陽,同時派重兵駐守江陵今湖北荊州)。

襄陽位於荊州北部,是抵禦中原勢力南下的門戶;江陵位於荊州南部,是荊州的財賦重地,掌控著長江航運。

隻要占據這兩座城池,劉表便可以襄陽為軍事基地,以江陵為經濟後盾,然後向荊州其他七郡傳遞檄文——此時劉表已擁有整編後的宗賊部眾,又有蒯氏、蔡氏的支持,荊州各郡的官員、豪強必然會望風歸附,無需大動乾戈便可平定整個荊州。

劉表聽後,對蒯越的計策讚不絕口,稱其“堪比春秋時期晉文公的謀臣臼犯即狐偃,曾輔佐晉文公稱霸)”,當即決定采納蒯越的計策。


最新小说: 綁定扶持,開局暴擊十萬倍 高武:天賦差?我直接氪金加點 重生帶引擎 吳恩達的咒語 心聲泄露之後 闖靈山,踏淩霄,我為西遊第一仙! 我在修仙界搞關係 搬空養父母家,七零真千金養大佬 本想在星際摸魚,結果混成霸主了 織天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