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4章 公孫淵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284章 公孫淵(1 / 2)

公孫淵的崛起,並非白手起家,而是依托於祖父公孫度、父親公孫康兩代人在遼東打下的堅實基礎。

東漢末年,中原動蕩,朝廷對邊疆的控製力大幅減弱,公孫度趁勢而起,於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)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。

到任後,公孫度展現出強硬的治政手段,先是以嚴刑峻法清除遼東本地的豪強勢力,鞏固自身權力,隨後又主動向外擴張,東伐高句麗,西擊烏桓,南取遼東半島,甚至跨海收服膠東半島東部的東萊諸縣,將遼東郡的勢力範圍大幅拓展,成為事實上割據遼東的“土皇帝”。

為彰顯自身地位,公孫度效仿帝王製度,自立為“遼東侯、平州牧”,並追封先祖,設立百官,遼東政權的雛形自此形成。

公孫度死後,其子公孫康繼位,繼續延續父親的政策,一方麵對內穩定統治,發展生產,另一方麵對外保持軍事威懾,多次擊敗高句麗的入侵,進一步鞏固了公孫氏在遼東的權威。

建安十二年207年),曹操北征烏桓,大破烏桓與袁紹殘餘勢力,公孫康審時度勢,主動將前來投奔的袁紹之子袁尚、袁熙斬首,將首級送往曹操營中,以此向曹魏示好,換取了曹魏對其割據地位的默認。

此後,公孫氏與曹魏保持著表麵上的臣服關係,曹魏承認公孫康為“遼東太守、襄平侯”,公孫氏則名義上向曹魏納貢,實則仍保持著完全的自主權力,遼東成為曹魏勢力範圍外的“自治之地”。

公孫康去世時,其子公孫晃、公孫淵尚且年幼,無法執掌大權,眾臣遂推舉公孫康之弟公孫恭繼位。

公孫恭性格懦弱,且身體有疾,難以威懾部下,遼東政權內部逐漸出現權力鬆動的跡象。

此時,公孫淵已長大成人,他胸懷大誌,不甘屈居於叔父之下,暗中積蓄力量,結交心腹。

魏文帝黃初七年226年),公孫淵趁公孫恭病重之機,發動政變,廢黜公孫恭,自立為遼東太守,正式接過了公孫氏割據遼東的接力棒。

繼位之初,公孫淵麵臨著內外雙重壓力。

對內,他需要鞏固權力,清除公孫恭留下的舊部勢力,確立自己的統治權威;對外,他既要應對曹魏的態度——曹魏是否承認他的繼位合法性,又要防備高句麗、烏桓等周邊部族的威脅。

為穩住局麵,公孫淵延續了父輩“表麵臣服曹魏”的策略,主動派遣使者前往洛陽,向魏明帝曹叡獻上貢品,表達臣服之意。

魏明帝雖對公孫淵的“自立”之舉心存不滿,但考慮到遼東地處偏遠,強行征討成本過高,最終還是順水推舟,任命公孫淵為“揚烈將軍、遼東太守”,承認了他的統治地位。

至此,公孫淵初步穩固了在遼東的權力,開始籌劃更進一步的“霸業”。

在穩固了內部統治後,公孫淵並不滿足於僅僅做曹魏冊封的“遼東太守”。

他深知,遼東地處曹魏與東吳兩大勢力的邊緣,向北是鮮卑、烏桓等遊牧部族,向東是高句麗,地理位置特殊,若能巧妙利用各大勢力之間的矛盾,或許能為自己爭取到更高的地位,甚至擺脫曹魏的控製,成為真正獨立的“遼東王”。

此時的三國局勢已相對穩定,曹魏占據中原,國力最強,東吳占據江南,與曹魏長期對峙,蜀漢則偏居西南,國力較弱。

公孫淵清楚,僅憑遼東的實力,無法與曹魏正麵抗衡,因此,他將目光投向了東吳,試圖通過“聯吳抗魏”的策略,為自己增加與曹魏博弈的籌碼。

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),公孫淵派遣校尉宿舒、郎中令孫綜為使者,攜帶大量遼東特產如貂皮、駿馬等),從海路出發,前往東吳的都城建業今江蘇南京),麵見吳大帝孫權,表達了“稱臣納貢”的意願。

對於孫權而言,公孫淵的歸附無疑是一大驚喜——自赤壁之戰後,東吳長期與曹魏在淮南、荊州等地對峙,若能與遼東建立聯盟,便可從北方牽製曹魏,形成“南北夾擊”之勢,極大緩解自身的軍事壓力。

因此,孫權對公孫淵的使者極為禮遇,不僅厚賞使者,還決定派遣大規模使團前往遼東,冊封公孫淵。

同年冬,孫權任命太常張彌、執金吾許晏為正副使者,率領萬餘人的使團,攜帶金寶珍貨、九錫之禮古代帝王賞賜諸侯的最高規格禮物),乘船前往遼東,正式冊封公孫淵為“燕王”,並授予其都督幽州、青州諸軍事的權力。

孫權此舉,無疑是將公孫淵抬到了與曹魏諸侯平等的地位,意在徹底拉攏公孫淵,構建“吳遼聯盟”。

然而,孫權的過度熱情,卻讓公孫淵陷入了猶豫。

當東吳使團抵達遼東後,公孫淵看著規模龐大的使團和豐厚的賞賜,心中既喜又懼。

喜的是,東吳的支持讓他有了與曹魏抗衡的底氣;懼的是,如此高調的“聯吳”之舉,必然會徹底激怒曹魏,而遼東與東吳遠隔大海,一旦曹魏出兵征討,東吳很難及時提供援助,屆時遼東將麵臨滅頂之災。

本小章還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!

此外,公孫淵還懷疑東吳使團的真實目的——萬餘人的使團中,是否暗藏軍隊?

孫權是否想借此機會控製遼東?

多重顧慮之下,公孫淵的野心逐漸被恐懼壓製,他最終做出了一個背信棄義的決定:吞並東吳使團的財物,誅殺使者,以此向曹魏“表忠心”。

不久後,公孫淵以“東吳使團意圖謀反”為由,將張彌、許晏等東吳使者全部斬殺,並將其首級送往洛陽,同時沒收了使團攜帶的所有珍寶財物。

魏明帝得知此事後,果然龍顏大悅,認為公孫淵“忠誠可嘉”,不僅對其大肆封賞,還決定派遣使者前往遼東,正式冊封公孫淵為“樂浪公”,並允許其設置百官,享受諸侯王的待遇。

公孫淵通過犧牲東吳使團,暫時換取了曹魏的信任,避免了與曹魏的直接衝突,同時還獲得了更高的政治地位,看似是這場權謀博弈的贏家。

然而,公孫淵的背信棄義,不僅徹底激怒了孫權孫權得知使者被殺後,怒稱“朕年六十,世事難易,靡所不嘗。近為鼠子所前卻,令人氣湧如山!不自截鼠子頭以擲於海,無顏複臨萬國”,甚至一度想親自率軍征討遼東,後被大臣勸阻),也為他日後與曹魏的決裂埋下了隱患。

曹魏朝廷中,不少大臣認為公孫淵“反複無常”,不可信任,魏明帝雖表麵對其封賞,實則對其戒心更重,暗中開始籌劃加強對遼東的控製。

獲得“樂浪公”的封號後,公孫淵的野心並未收斂,反而愈發膨脹。

他認為,曹魏之所以對自己容忍,是因為中原戰事未平,無力征討遼東;而東吳遠在江南,對自己構不成實際威脅,遼東已處於“無天敵”的狀態。

因此,他開始不再掩飾自己的割據野心,在遼東境內大肆修建宮殿,設置儀仗,其出行的規格儼然如同帝王,甚至對曹魏派來的使者也態度傲慢,充滿挑釁。

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),曹魏使者傅容、聶夔抵達遼東,冊封公孫淵為“樂浪公”。

在冊封儀式上,公孫淵不僅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恭敬,反而陳列大軍,擺出一副戒備的姿態,對使者頤指氣使,甚至出言不遜。

傅容、聶夔返回洛陽後,向魏明帝詳細彙報了公孫淵的傲慢無禮與不臣之心,魏明帝這才意識到,公孫淵並非真心臣服,此前的“斬殺吳使”不過是權宜之計。

此後,曹魏與遼東的關係逐漸惡化,雙方的猜忌日益加深。


最新小说: 大齡軍官會疼人,八零嬌媳又三胎 鬥羅:穿成雪清河姐姐,我欲成神 嫁給賀先生 共感後,師兄們被瘋批師妹拿捏了 靈魂交易所 入夜淪陷 情陷囍帖街 信鴿觀察守則 春風得意,馬蹄疾 開局契約一隻金翅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