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8章 南華老仙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288章 南華老仙(2 / 2)

“你們懂什麼!”

張角吼道,

“這是上天給咱們的機會,要是錯過了,就再也沒有機會了!我已經派使者去聯絡黑山軍,他們很快就會來支援咱們,到時候咱們就能反敗為勝!”

南華站在門口,聽著裡麵的爭吵,知道張角已經聽不進勸了。

他歎了口氣,轉身離開了大帳。

就在這時,營外突然傳來一陣喊殺聲,接著就見一個士兵慌慌張張地跑進來:

“將軍,不好了!皇甫嵩率領官軍從城裡衝出來了,黑山軍不僅沒來支援,還在後麵偷襲咱們!”

張角一聽,趕緊衝出大帳,隻見營地裡到處都是官軍和黑山軍的士兵,黃巾軍的士兵們措手不及,紛紛四散逃竄。

張角拔出佩劍,大喊:

“兄弟們,跟他們拚了!”

可已經晚了,黃巾軍的陣型已經亂了,士兵們隻顧著逃命,根本沒人聽他的指揮。

張寶、張梁也帶著一部分士兵衝了上去,可很快就被官軍包圍了。

南華看著眼前的混亂,心裡很著急。

他知道,再這樣下去,黃巾軍肯定會全軍覆沒。

他從布囊裡掏出羅盤,放在地上,指尖凝著氣,在羅盤上畫了個符咒。

隻見羅盤上的指針快速轉動起來,接著就刮起了一陣大風,飛沙走石,把官軍和黑山軍的士兵吹得睜不開眼。

“快,帶著士兵們往東邊走!”

南華對張角喊道。

張角愣了愣,趕緊反應過來,帶著剩下的士兵往東邊逃去。

南華跟在後麵,一邊走一邊用引氣術抵擋追兵。

可他的修為畢竟有限,抵擋了一會兒,就覺得胸口發悶,嘴角滲出了血絲。

逃到一條河邊時,黃巾軍隻剩下幾百人了。

張角看著身邊的殘兵敗將,又看著南華蒼白的臉,終於忍不住哭了:

“仙長,我錯了,我不該不聽您的勸,連累了這麼多兄弟……”

南華拍了拍他的肩膀:

“事已至此,再說這些也沒用了。你帶著剩下的兄弟往山裡逃吧,找個地方隱姓埋名,好好過日子,彆再想著造反了。”

“那仙長您呢?”

張角問。

“我還有事要做,”

南華說,

“你走吧,以後不要再找我了。”

張角點點頭,帶著剩下的士兵過了河,很快就消失在山林裡。

南華看著他們的背影,心裡鬆了口氣。

可就在這時,他聽見身後傳來一陣馬蹄聲,回頭一看,隻見皇甫嵩帶著一隊官軍追了上來。

“南華老仙,彆跑了!”

皇甫嵩騎著馬,手裡拿著長槍,

“朝廷懸賞捉拿你,你要是束手就擒,我還能饒你一命!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南華笑了笑:

“我乃方士,不求富貴,不求功名,隻求天下太平。你們這些官軍,隻會欺壓百姓,就算我被你們抓住,也不會屈服。”

“敬酒不吃吃罰酒!”

皇甫嵩怒了,揮了揮手,

“給我上,拿下他!”

士兵們衝了上來,南華拔出腰間的桃木劍,迎了上去。

他雖然會方術,但畢竟年事已高,又剛用了引氣術,體力不支,很快就被士兵們圍住了。

就在這時,他看見遠處來了一隊人馬,為首的是一個紅臉長須的將軍,手裡拿著一把青龍偃月刀,身後跟著一個黑臉大漢,手裡拿著一雙板斧,還有一個白臉書生,手搖羽扇。

“住手!”

紅臉將軍大喝一聲,聲音震得人耳朵發麻。

皇甫嵩回頭一看,見是劉備、關羽、張飛和諸葛亮,心裡愣了愣:

“你們怎麼來了?”

“奉丞相之命,前來支援廣宗,”

諸葛亮說,“皇甫將軍,南華仙長乃當世高人,心懷善念,隻是被張角蒙蔽,不如放他一馬,讓他繼續在山中修行,造福百姓。”

皇甫嵩猶豫了一下,看著南華蒼白的臉,又看了看劉備等人,終於點了點頭:“好吧,看在劉將軍和諸葛先生的麵子上,我就放他一馬。但他以後不能再管世間之事,否則我絕不饒他!”

南華對著劉備、諸葛亮拱了拱手:“多謝各位相救。”

諸葛亮笑了笑:“仙長不必多禮。先生當年救民於瘟疫,又曾點化張角初心,這份仁心,世人當敬。隻是亂世如棋局,非一人之力可逆轉,還望先生日後保重。”

南華望著諸葛亮羽扇間流轉的從容,又看了看劉備眼中的憂思、關羽眉間的剛毅,忽然明白竺法蘭大師所言非虛——這三人或許真能在亂世中撐起一片天地。

他抬手從布囊裡取出一卷絹帛,遞向劉備:“此乃我早年根據山川地理繪的《冀州流民安置圖》,標注了可耕種的荒地與未被戰亂波及的糧窖,或許能幫將軍安撫戰後百姓。”

劉備雙手接過絹帛,指尖觸到絹上細密的墨跡,眼眶微微發熱:“先生此舉,勝造七級浮屠。備定不負先生所托,善待每一位百姓。”

南華點點頭,轉身望向河邊的蘆葦蕩。風卷著蘆花掠過他的青袍,竟似要將他的身影揉進這蒼茫暮色裡。

皇甫嵩看著他的背影,忽然開口:“先生若日後想尋一處安穩之地,可往終南山去,那裡遠離兵戈,適合修行。”

南華沒有回頭,隻抬手揮了揮,腳步漸輕,最終消失在蘆葦深處,隻留下一句淡淡的聲音隨風飄來:“天下不定,何處皆是修行場。”

劉備攥著絹帛,望著那片晃動的蘆葦,久久沒有言語。

諸葛亮輕搖羽扇,輕聲道:“仙長這是要以己身遊曆亂世,繼續護佑蒼生啊。”

建安十三年秋,長江江麵起了大霧。

南華披著蓑衣,坐在一艘小漁船上,看著遠處曹軍的水寨連綿數十裡,船帆如林,心裡不由得沉了沉。

他這幾年走遍了青、徐、荊三州,見慣了戰亂後的斷壁殘垣:兗州的麥田裡埋著白骨,荊州的街巷裡滿是流民,就連曾經富庶的徐州,如今也隻剩半城荒草。

前幾日在江夏,他聽說劉備與孫權結盟,要在赤壁與曹操決戰,便順著長江往下遊來——他擔心這場大戰,又會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。

漁船行到赤壁附近時,忽然被一隊吳軍攔住。

為首的將領身披鎧甲,麵容英挺,正是周瑜麾下的呂蒙。

“你是何人?在此窺探我軍水寨,莫非是曹軍細作?”

呂蒙手持長刀,眼神銳利如鷹。

南華放下船槳,平靜地說:

“我乃山中方士南華,特來見周都督,有要事相告。”

呂蒙皺了皺眉,見他氣度不凡,不似尋常奸細,便讓人把他帶到了吳軍大營。

周瑜正在帳中與諸葛亮商議火攻之策,見士兵領來一個青袍道長,不由得有些詫異。

“周都督,諸葛先生,”

南華拱手行禮,

“貧道此來,並非為兩軍勝負,隻為長江兩岸的百姓。聽聞都督要以火攻破曹,隻是近日長江多刮東南風,若火勢失控,恐會蔓延至沿岸漁村,傷及無辜。”

周瑜聞言,臉色微變。

他與諸葛亮商議火攻時,隻算到了風向對曹軍的影響,卻忘了沿岸還有數百戶漁民。

諸葛亮也皺起眉頭:

“先生可有辦法化解?”

南華走到帳中的沙盤前,指著赤壁下遊的一處港灣:

“此處有一道淺灘,可引導漁船在此躲避。另外,我有‘避火符’三千張,可分發給漁民,貼在船上,雖不能完全抵擋大火,卻能延緩火勢蔓延,為撤離爭取時間。”

周瑜起身走到沙盤旁,看著南華標注的淺灘位置,又看了看他遞來的黃色符紙,心裡不由得生出敬佩:

“先生心係百姓,瑜自愧不如。多謝先生指點,瑜這就派人去通知沿岸漁民,安置他們到淺灘躲避。”
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
接下來幾日,南華跟著吳軍士兵往返於沿岸漁村,幫漁民收拾家當,指導他們將船劃到淺灘。

有個老漁民拉著他的手,抹著眼淚說:

“仙長,您真是活菩薩啊!前幾年曹軍過境,燒了我的船,殺了我的兒子,我還以為這次又要家破人亡了……”

南華拍了拍老漁民的手,輕聲安慰:“老人家放心,這次不會了。”可他心裡清楚,隻要戰亂不停,這樣的災禍遲早還會發生。

決戰那天,東南風刮得正急。

南華站在淺灘上,看著遠處的長江江麵燃起大火,火光映紅了半邊天,濃煙滾滾,連空氣都變得灼熱。

漁民們躲在淺灘的蘆葦叢裡,嚇得瑟瑟發抖,直到看見吳軍的船隻大勝歸來,才敢出來歡呼。

周瑜和諸葛亮來淺灘看望漁民時,見所有漁船都安然無恙,不由得對南華更加敬佩。

諸葛亮握著他的手說:“先生這‘避火符’,真是神了!若不是先生,恐怕會有不少漁民葬身火海。”

南華笑了笑:“此非符咒之能,隻是借了些水汽調和火勢罷了。真正厲害的,是都督的謀略與將士們的勇氣。”

他頓了頓,又道,“隻是此戰雖勝,天下仍未太平。曹丞相雖敗走華容道,但其根基仍在,日後恐還會有戰事。還望二位能以百姓為重,早日結束這亂世。”

周瑜和諸葛亮對視一眼,都鄭重地點了點頭。

南華離開赤壁時,漁民們湊了些魚乾和糧食給他,他推辭不過,隻取了一小袋魚乾。

船行在長江上,他看著兩岸漸漸恢複生機的漁村,心裡忽然生出一絲希望——或許用不了多久,這天下真能迎來太平。

建興五年冬,終南山下了場大雪,漫山遍野都裹著一層白。

南華坐在草廬前的石凳上,手裡捧著一本《道德經》,看著雪地裡的梅花緩緩綻放,眼神裡滿是平靜。

這幾年,他很少再下山。聽說劉備在白帝城病逝,諸葛亮輔佐劉禪登基,接著又開始北伐;聽說曹魏換了君主,司馬懿漸漸掌握了兵權;還聽說孫權在江東稱帝,三國鼎立的局麵越來越穩固,可戰亂卻從未停止。

他曾在夢裡見過張角——夢裡的張角穿著粗布短褐,在沂蒙山的田地裡耕種,身邊跟著妻子和孩子,臉上滿是笑容,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野心。

醒來後,南華常常想:若是當初張角沒有起兵,或許就能過上這樣安穩的日子,也不會有那麼多百姓死於戰亂。

這天,草廬外傳來一陣馬蹄聲。

南華抬頭望去,隻見一個穿著紫色官服的人騎著馬走來,身後跟著兩個隨從。

那人到了草廬前,翻身下馬,對著南華恭敬地行禮:“晚輩譙周,奉諸葛丞相之命,前來拜見南華仙長。”

南華放下書,起身問道:“譙大人遠道而來,可有要事?”

譙周歎了口氣,說:“丞相近日北伐,駐軍五丈原,積勞成疾,臥病在床。他想起當年赤壁之事,知道仙長有通天之能,便讓晚輩來請仙長,希望仙長能去五丈原,為丞相醫治。”

南華心裡一沉。

他早就聽說諸葛亮為了北伐,日夜操勞,身體早已不堪重負。

他沉吟片刻,說:“我這就跟你走。”

兩人快馬加鞭,趕往五丈原。

到了蜀軍大營,南華直奔諸葛亮的中軍帳。

帳裡燃著炭火,諸葛亮躺在床上,臉色蒼白,氣息微弱,見了南華,勉強擠出一絲笑容:“先生,辛苦您了。”

南華坐在床邊,伸出手為諸葛亮把脈,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——諸葛亮的脈象紊亂,氣血已近枯竭,顯然是積勞成疾,藥石難醫。

他歎了口氣,說:“丞相,您這是常年操勞,耗損了太多心血,恐怕……”

諸葛亮擺了擺手,平靜地說:“先生不必隱瞞,亮自己的身體,自己清楚。亮這一生,鞠躬儘瘁,死而後已,隻是沒能完成先帝的遺願,沒能興複漢室,一統天下,實在是遺憾。”

南華看著他眼中的遺憾,心裡很不是滋味。

他從布囊裡取出一顆紅色的藥丸,遞給諸葛亮:“此乃‘續命丹’,是我用百年人參、天山雪蓮等珍稀藥材煉製而成,雖不能讓您痊愈,卻能為您續上幾日性命,讓您能安排後事。”

諸葛亮接過藥丸,服了下去,過了一會兒,氣息果然順暢了些。

他看著南華,輕聲道:“多謝先生。亮還有一事相求,希望先生能在我死後,輔佐陛下,安撫百姓,不要讓蜀漢陷入內亂。”

南華搖了搖頭:“丞相,我乃方士,早已不問世事。再說,蜀漢的未來,終究要靠蜀漢的君臣百姓自己去爭取。我能做的,隻是在亂世中護佑一些百姓,讓他們少受些苦難。”

諸葛亮沉默了片刻,點了點頭:“先生所言極是。是亮強求了。”

接下來的幾日,南華一直守在諸葛亮身邊,為他調理身體。

諸葛亮也趁這段時間,安排好了後事,將兵權交給了薑維,又囑咐劉禪要親近賢臣,遠離小人。

小主,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臨終前,諸葛亮握著南華的手,輕聲說:“先生,亮死後,還望您能多關注蜀漢的百姓,若有災禍,還望先生能出手相助。”

南華點了點頭,眼眶有些濕潤:“丞相放心,貧道定不辱命。”

諸葛亮笑了笑,緩緩閉上了眼睛。

南華離開五丈原時,蜀軍將士都來送他。

薑維握著他的手說:“仙長,日後蜀漢若有難,還望仙長能再來相助。”

南華望著遠處的群山,輕聲說:“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蜀漢的命運,終究要看天意與民心。我能做的,隻是儘我所能,護佑蒼生。”

泰始元年,西晉滅吳,天下終於一統。

這年秋天,南華回到了沂蒙山。

當年的草廬早已破敗不堪,院子裡的那棵老槐樹卻還在,枝繁葉茂,樹下的石凳也還在,隻是上麵落滿了灰塵。

他收拾了草廬,又在院子裡種上了些草藥和蔬菜,像年輕時一樣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
有時會有山下的百姓來求醫,他都會免費為他們診治,還會教他們一些強身健體的方法。

有個年輕人曾問他:“仙長,您活了這麼久,見了這麼多戰亂,難道就不覺得累嗎?”

南華坐在老槐樹下,喝著自己釀的草藥酒,笑著說:“累啊,怎麼不累?可每當看到百姓們能過上安穩的日子,就覺得一切都值了。”

他想起了年輕時的張角,想起了洛陽的曹操,想起了赤壁的周瑜和諸葛亮,想起了五丈原的秋風——這些人都曾在亂世中掙紮過、奮鬥過,有的成功了,有的失敗了,有的成了英雄,有的成了梟雄,可最終都化作了塵土,唯有這天下太平,才是百姓真正的期盼。

這年冬天,沂蒙山又下了場大雪。

南華坐在草廬前,看著雪花落在老槐樹上,心裡一片平靜。

他知道,自己的大限將至了。

臨終前,他把自己畢生所學的醫術和方術,都寫在了《南華真經》裡,藏在了老槐樹的樹洞裡。

他希望日後能有有緣人得到這本書,用裡麵的知識去幫助更多的人。

他躺在榻上,望著窗外的雪景,嘴角帶著一絲微笑。

他仿佛又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,背著藥簍,在沂蒙山的晨露中行走,聽到了張角的笑聲,聽到了百姓們的感謝聲,聽到了天下太平的歡呼聲……

雪花落在草廬的屋頂上,無聲無息。

一代方士南華,就這樣靜靜地離開了人世,隻留下一段段傳說,在沂蒙山的百姓中流傳,在三國的曆史長河中,留下了一抹淡淡的仙蹤。

喜歡中國古代名人傳請大家收藏:()中國古代名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世界明星之王 規則怪談:我的妹妹不對勁 無限 考公後,我靠美食係統殺瘋 重生97,平平淡淡才是真 朱門辭:瑾王爺的仵作妃 神詭世界,我有特殊悟性 我在星際戰場撿天賦 山村野醫 火影:是,宇智波大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