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8章 王朗_中國古代名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第308章 王朗(1 / 2)

王朗,字景興,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)人,生於東漢末年,曆經漢末亂世與曹魏初年,以經學名士之身躋身朝堂高位,最終位列三公,其生平軌跡與時代洪流交織,既見個人才學操守,亦映亂世士大夫的生存圖景。

王朗出身東海王氏,家族雖非頂級門閥,卻素來重學崇文。

他早年師從當時名儒楊賜,專攻《易》《春秋》等儒家經典。

楊賜為東漢名臣,兼具學術聲望與政治閱曆,其教誨不僅夯實了王朗的經學根基,更塑造了他“以儒術輔政”的思想雛形。

在師門中,王朗以聰慧勤勉著稱,對經典的闡釋往往兼具考據嚴謹與見解獨到,逐漸在士林中積累起聲譽。

靈帝年間,王朗初入仕途,被舉為孝廉,授郎中一職,

後因恩師楊賜去世,辭官回鄉守喪,恪守儒家“孝”道,其品行贏得鄉鄰與士人的敬重。守喪期滿後,他應徐州刺史陶謙征召,出任治中從事,正式踏入地方政務舞台。

當時的徐州雖暫離中原戰火,但周邊群雄環伺,陶謙雖有保境之心,卻乏長遠之策。

王朗多次以經義為據,向陶謙進言“以德安民,以禮睦鄰”,主張輕徭薄賦、招撫流民,這些建議一度使徐州呈現出相對安定的局麵,也讓陶謙對其愈發倚重。

初平四年193年),曹操因父曹嵩為陶謙部將所殺,舉兵討伐徐州,戰火驟起。

陶謙遣使向青州刺史田楷、平原相劉備求援,王朗亦參與其中,力勸陶謙“棄怨求和,共抗亂局”,然局勢已難挽回。

興平元年194年)陶謙病逝,臨終前囑托王朗與彆駕糜竺等輔佐劉備領徐州。

王朗雖認可劉備仁德之名,但審時度勢後認為,徐州地處四戰之地,劉備根基未穩,恐難守土,遂建議劉備“暫避鋒芒,徐圖後計”,未被采納。

不久後,呂布趁虛襲取徐州,劉備敗走,王朗不願依附呂布,輾轉投奔孫策。

孫策當時已據江東,聽聞王朗才名,欲委以重任。

但王朗以“孫策雖有雄才,然行事多違漢製”為由,婉言拒絕,始終以漢臣自居。

孫策雖不悅,卻因敬重其氣節而未加害。

此後數年,王朗流落江東,雖身處亂世漂泊之中,仍堅持講學授徒,傳播儒家經典,其弟子後來多成為江東名士。

建安三年198年),曹操擊敗呂布,勢力愈發強盛,且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,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。

王朗聽聞後,認為曹操“雖有雄誌,然名義上仍尊漢統”,遂決意北歸。

曆經數月跋涉,他終於抵達許都,麵見曹操。

曹操素聞其經學造詣與政治才乾,加之王朗在亂世中始終堅守漢臣立場,對其頗為賞識,當即任命為諫議大夫,參司空軍事。

自此,王朗正式歸入曹魏陣營,開啟了其仕途的新階段。

歸入曹操麾下後,王朗憑借深厚的經學素養與務實的政治眼光,逐漸嶄露頭角。

他深知亂世之中,“治民先於治兵,安民方能強國”,多次向曹操上疏,主張輕徭薄賦、與民休息。

當時曹操為支撐戰事,對地方賦役征收頗重,王朗以“昔者商湯、周文,皆以寬仁得民心而王天下”為例,力勸曹操“減省賦役,使民有喘息之機”,其建議雖未完全被采納,卻為後來曹魏推行“屯田製”“租調製”提供了思想參考。

建安十八年213年),曹操進爵魏公,建立魏國,王朗升任少府,掌管皇室財政與手工業,躋身朝廷核心機構。

在任期間,他整頓府內製度,革除貪腐積弊,使少府事務運轉井然,深得曹操信任。

建安二十五年220年),曹操病逝,曹丕繼位魏王,王朗轉任奉常,負責禮儀祭祀之事。

他依據儒家經典,重新修訂了魏國的祭祀禮儀,規範了朝會、婚喪等典製,使魏國的禮樂製度愈發完備,為曹丕代漢建魏奠定了禮製基礎。

同年,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,建立曹魏政權,改元黃初。


最新小说: 愛在手心裡 重生之我為書狂 奧特曼:宇宙超人,睜開眼睛 三腳貓功夫闖天下 星穹神墟 四合院:老婆何雨水,妻嫂許大茂 重生之千麵影帝 暗香 從軍行 重生之網絡爭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