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個陣法。”
“難道能勝過十八羅漢陣?”
“那自是未必,但十八羅漢現在是二十一個,你猜會不會擁擠?”
“空聞難道不知道?”
“他知道,空聞、空智、空性,可以每人帶六個和尚,重新擺布陣法。
我有個猜測,便是他們本就打算比武爭勝,並且就是我說的陣勢。
二十一個人,也就是三乘七。
七個人組成七星陣,三組七星陣組成三才陣,環環相扣,陣陣嵌套。
又比如,把十八個人分成六組,每組三人,組成三個三才陣,三個逆三才陣,然後結合為正反三才大陣!
三個老和尚,兩個作為正反三才大陣的陣眼,最後一個居中指揮。”
若論江湖典故,或許長期在江湖辦案的鐵飛花更熟悉,但若論陣法,自然是李瑾瑜更加精熟。
短短時間,李瑾瑜已經想出數種排列組合,每一種都能完美發揮出二十一人的力量,隻是不知空聞用哪種。
……
武當七俠依次站定,除張翠山手中持兩根判官筆,其餘都是手持長劍。
七人陣法,十之七八是以北鬥七星排布,比如全真教天罡北鬥陣,便是其中翹楚,隻看武當七俠站位,似乎沒能脫出此藩籬,讓空聞稍有放鬆。
此前宋遠橋聲稱鬥二十一人,空聞覺得他還有什麼算計,或者張三豐傳授了什麼秘術,沒想到僅隻如此。
空聞口宣佛號,示意一下,空字輩中武功最高的空性已然飛掠而出。
空性踏上幾步,右手向張翠山頭頂抓將下來,這一爪自腕至指,無不籠罩渾厚罡氣,勁道淩厲已極。
張翠山心念一動,按照陣法走位避過一爪,空性一抓不中,次爪隨至,這一招來勢更加迅捷剛猛。
瞬息之間,一個灰袍僧人便似變成了一條飛龍,龍影飛空,龍爪急舞,將張翠山壓製得無處躲閃。
少林龍爪手!
少林最強外門擒拿手,經過十數代高僧修改完善,三十六招招法已近乎無懈可擊,堪稱是不破之絕學。
空性雖不是戒律院弟子,也不是專修龍爪手,但在此亦有數十年苦功。
爪影縱橫之間,張翠山的移動範圍已經儘數被封鎖,不出二十招,張翠山必然會被龍爪手抓住脈門。
可就在空性用到“捕風”之時,處於張翠山側邊的殷梨亭猛地出劍。
張三豐曾有評價,門下弟子,殷梨亭劍術天賦最高,他雖功力不如,但這一劍刺出,亦有劍芒隨身。
九宮連環劍!
劍劍連環,如長江大河之水,滔滔不絕,劍芒轉瞬之間已然突破爪影的封鎖,向著空性手腕點去。
空性一個地龍翻身,避過殷梨亭刺來的長劍,正要再行出招,左側忽然傳來一股厚重磅礴的連綿掌力。
定睛看去,卻是俞蓮舟已然站好了方位,轟出一招“鎮山鐵掌”。
雖然隻是武當築基掌法,但俞蓮舟功力不亞於空性,再加上陣法加持,空性隻覺有一條大河洶湧而來,壓得自己連呼吸都變得凝重許多。
定睛再看,宋遠橋、張鬆溪已經走好方位,俞岱岩、莫聲穀看似沒動,實則卻緊緊守護五人周身氣機。
與此同時,張翠山雙筆點出,筆尖滿是嗤嗤之聲,鋒銳更勝劍氣。
前後左右上下,已被儘數包圍。
空性無論如何也想不到,短短一招的變化,自己便從占據上風,落入到了近乎必死的邊緣,屬實鬱悶至極。
不過此時來不及鬱悶,他是為了試探陣法而來,可不是要死鬥。
左手少林鐵袖功輕輕一拂,渾厚功力灌注之下,尋常錦步僧袍變得好似鐵壁銅牆,擋住殷梨亭的劍芒。
身子順勢一撞,借助這轉瞬即逝的空隙,退回到空聞身邊。
還未站定,卻見宋遠橋手中寶劍已然蓄勢待發,額頭不由得流下冷汗。
若是宋遠橋方才補一劍,便是有十條命,此刻也已經見了佛祖。
觀戰眾人更是大為驚奇,方才幾招變化雖兔起鶻落、精妙流暢,但陣法走位著實簡單,似乎無甚新奇之處。
但就是這簡單走位,便讓空性不得不全力應對,最終甚至狼狽而逃。
武當派何時有這等陣法?
武當七俠十年未見,怎的還有這般默契,竟似心思相通一般?
不論群俠如何看,空聞自是不可能認輸,他此行也有自己的目的,若是就這麼退走,龍樹院首座必然要卸任。
“老衲領教武當高招!”
一聲獅子吼震懾四方英豪,隨即擺布出陣法,向著武當七俠直衝而至。
出乎李瑾瑜的預料,他們既不是七人一組,也不是三人一組,而是分為三人和十八人,也就是三才陣和十八羅漢陣,不過陣法之間卻有氣機相連。
轉念一想,已然明白。
卻是空聞空智空性武功最高,需要靈活多變的變化,以此保證戰力。
十八位弟子隻需按照十八羅漢陣的走位護住自身,擋住武當七俠劍氣,控製他們的後路,便算是完成任務。
說的簡單一點,十八位弟子就相當於堅固的砧板,空聞三人則是三把明晃晃的利刃,要把武當七俠細細的切做臊子,不留一點肥的……咳咳!
“呼!”
俞岱岩主動攻出一掌。
他四肢骨骼均被折斷數截,武當請了諸多名醫,醫治數年才徹底痊愈。
雖然行走坐臥、出招收招均已經不受影響,但靈活度差了一些。
張三豐因材施教,傳授俞岱岩數門化繁為簡、大巧若拙的絕學,使得本就穩重的俞岱岩,越發大開大合。
霹靂掌!
出掌有雷霆萬鈞之勢,獨具風雷之聲,掌力未到,已然形成強烈氣流。
觀戰眾人,如洪七公、鐵手這種擅長剛猛掌力的,更是眼中一亮。
此法固然不如降龍十八掌、赤手凶拳來的霸道,用於此時卻恰到好處,巧之又巧的引動陣法走位變化。
以大拙引動大巧,大巧之中卻又蘊含大拙,就像龜蛇玄武,既有玄龜的沉穩厚重,又有靈蛇的輕靈機巧。
空聞豎起右掌,以少林大金剛掌還擊,空智、空性隨之同時出招。
空智出掌快如閃電,用的是少林波羅密手,空性則仍舊以龍爪手進攻。
三空聯手,俞岱岩萬萬不敵,但真武七截陣隨之變化,宋遠橋的寶劍和俞岱岩的掌力已然分彆襲來。
武當七俠足下按照陣法走位,手中隨心所欲出招,嗤嗤之聲不絕於耳。
雖然並未使用武當高深秘術,多是鎮山鐵掌、霹靂掌、十段錦、無極玄功拳一類的功夫,卻無不恰到好處。
想要擊破武功較弱的殷梨亭、莫聲穀,但兩人按照陣法走位,總是能夠退到宋遠橋、俞蓮舟身邊,俞岱岩、張鬆溪也總是能恰到好處提供幫助。
張翠山看似比較遊離,似乎因為離家太久,顯得配合不夠默契。
但其雙筆出招,均淩厲至極,每每能夠卡在關鍵位置,讓空聞等人的進攻無功而返,甚至劃破空性衣袖。
激戰數十招,雙方不相上下,但二十一人打七人,平手也算是輸了。
空智不愧是“智”,果然比空性這種莽撞人狡猾許多,眼見難以取勝,竟然以大力金剛指攻擊俞岱岩。
真武七截陣乃圓直之陣,就如同刀法中的“力劈華山”、“藏刀式”,乃一攻一防,攻守俱佳,變化無窮。
此時處於變化核心的,正是最為沉穩厚重的俞岱岩。
以俞岱岩之沉穩厚重,想要引動他的心緒難上加難,但空智以大力金剛指出招,就是要引動他的恨意。
雖說比武較技,不論手段,但此時乃是切磋,而不是死鬥。
七八十歲的少林高僧,用出這等卑鄙手段,如滅絕師太、洪七公等秉性正直的,心說你若是靠這個取勝,無論彆人服不服,反正我肯定不認!
木道人雙目微眯,心說你們這些禿驢也忒卑鄙,等會兒老道定要領教!
乍見大力金剛指,俞岱岩眼睛瞬間變得通紅,右手寶劍不顧一切揮出。
劍勢似龍遊於天、迅若遊龍,煞是好看,更如天龍皓首一般。
劍法雖然淩厲,但陣法走位已然出現空隙,空聞自不會放過這個機會,一掌轟向俞岱岩右肩。
恰在此時,俞岱岩嘴角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,出現空隙的陣法,竟然在一步一扭之間恢複原樣。
張鬆溪寶劍輕輕一挑,空聞的掌力儘數潰散,而作為誘餌的空智,則是被殷梨亭趁機在神門穴點了一劍。
神門穴在手掌後瑞骨之端,空智中劍後,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。
同樣在這一瞬之間,莫聲穀以繞指柔劍攔住多位僧人,張翠山手中判官筆急點而出,一連點倒四位僧人。
偷雞不成蝕把米!
真武七截陣仍在,少林一方卻已然倒下去五人,再也擺布不得陣勢!
十八天,二十萬字,雖然撲街,但我很勤奮
 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