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第27章官倉實存_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

番外第27章官倉實存(1 / 1)

道光六年秋,白露次日,通州糧倉的木門推開時,一股酸腐氣息撲麵而來,比去年更濃三分。倉吏王福貴用銀簪挑起陳米,簪頭沾著青黑色黴斑——賬冊上“新米入倉”的朱批下,藏的竟是五年前的陳糧。他踢開腳下啃食米袋的老鼠,鼠腹裡滾出幾粒混著泥沙的稻種,恰如他腰間竹籌刻著的“倉廩豐實”四字——那是載錫為粉飾太平所賜,此刻在黴斑中顯得尤為刺眼。

工部值房內,張恪對著《京倉儲備疏》皺眉,疏中“倉儲充足”的朱砂批語與李順暗中傳遞的“實存不足三成”數據相悖。他翻開《戶部則例》,在“漕糧入倉”條目下發現前算學吏用米湯密寫的提示:“卯酉刻,倉頂見。”子時,他爬上倉頂,月光下可見瓦當排列成“三”字形——這是前算學吏遺民的秘密符號,暗示官倉實存僅三成。

漕幫“永豐號”商船抵岸,船工老吳解開繩纜,露出船幫內側的“米鬥刻度”——這是前算學吏根據嘉慶朝標準改製的計量標記。“載齡的竹籌糧冊,”他壓低聲音,“每石少記五鬥。”鹽丁王九叔會意,將刻度拓印在油紙內側,混進送往京城的醃菜壇——這些油紙將成為前算學吏繪製《官倉虧空分布圖》的底本。

北京肅親王府內,載錫用竹籌撥弄算盤,算珠跳動間算出二十萬石私糧的分贓比例。“通州倉改改糧冊,”他將刻著“糧米萬石”的竹籌插入《京倉黃冊》,“每石加個‘虛’字,便是聖祖爺當年的‘虛倉備荒’舊製。”跟班呈上載齡送來的黴變米樣,他冷笑命人磨碎摻入新米:“摻三成泥沙,再報‘鼠患損耗’,誰能查得?”

申時,綿誌在戶部後堂收到醃菜壇中的油紙,展開後見瓦當“三”字拓印旁,用《詩經》篇目標注著虧空糧倉位置:“《關雎》第三頁,對應通州西倉;《蒹葭》第五頁,對應朝陽門倉。”他剛要將數據錄入《宗室用度對比冊》,禧恩帶著宗人府侍衛闖入,袖口竹籌刻著“祿米千石”:“聽說戶部在查‘虛倉’?我朝‘以禮儲糧’,哪容得瞎折騰!”對比冊被奪過撕毀,紙頁紛飛間,“虛存七成”的字樣刺痛眼簾。

子夜,道光帝翻閱《聖祖實錄》,見康熙三十六年“虛倉備荒”記載,隨手批注:“虛倉非空倉,需實數核計。”燭火照亮案頭《京倉儲備疏》,他忽然想起張恪前日呈遞的《字典》殘頁,“倉”字部某頁用炭筆圈著“米少匕”——拆解為“米少十”,暗指倉儲少十之七八。他摸出嘉慶朝懷表,表蓋內側的微雕紋路在燭光下映出“倉空鼠肥”四字,與日間載錫進獻的“豐倉圖”形成詭異對比。

寅時,通州城外突然響起鑼聲,饑民們舉著寫有“官倉黴米,餓殍盈野”的破旗湧向城門。王福貴望著倉外人群,偷偷將前算學吏留下的“手量法”竹片塞進百姓手中——竹片刻著“一捧米重八兩”,恰與載錫竹籌標記的“一捧米重三兩”形成鐵證。遠處火光中,綿誌望著被焚燒的糧冊,知道前算學吏們用五年陳米黴變速度推算出的“荒年預警”,終究沒能阻止這場人為的災難。

喜歡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:()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


最新小说: 長生修仙,從畫符開始 直播算命:你的網戀對象是個男人 八旗鐵騎?朕用機槍應對很合理吧 修真從重生開始 穿成惡毒女配懷了學神男二的崽 四合院:小人物的種田人生 讓你當酋長,你成球長了? 權鬥江湖路 抗戰:旅長,冤枉啊我真不是軍閥 抗戰:晉西北兩個李雲龍,我不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