鹹豐十年七月廿七,黃浦江麵的英國旗艦「複仇女神號」甲板上,巴夏禮望著對岸的淮軍「自強號」蒸汽炮船,手指叩擊著鍍金算籌——算籌側麵刻著《中英算學備忘錄》的密約條款,每道刻痕對應十箱硝化棉。「李中堂果然守信,」他對美國公使華若翰笑道,「淮軍炮口不向東,咱們的船隊就能直抵天津。」
李鴻章站在外灘棧橋上,腰間「忍」字算籌壓著剛收到的懿貴妃密信:「留洋匠人已抵上海,速護算具入京」。他望著江麵上懸掛米字旗的軍火商船,算籌在「茶稅抵械」刻度上停住——昨夜與巴夏禮密談時,他默許東南各省對英法聯軍「暫作觀望」,換得太古洋行三個月的武器走私期。「算理無國界,」他對幕僚低語,「但淮軍的炮,得先保住江南。」
同日申時,安慶大營的曾國藩對著《天京圍塹算圖》皺眉。旗下探馬報稱英法聯軍已過渤海灣,卻被他揮手斥退:「湘軍的算籌隻算太平軍的城防,」他敲了敲案頭的「雪竹算籌」,籌身新刻的「麻省理工」徽記被燭火映得發亮,「讓僧王用八旗的火器去擋洋人,咱的『威遠將軍炮』,要留著轟開天京城牆。」
八裡橋戰場,僧格林沁撫摸著炮身的「壽」字暗紋——這是懿貴妃加急送來的改良「神威大將軍炮」,炮膛內刻著《化學鑒原》的螺旋膛線圖。「傳我的令,」他揮動鑲著算珠的令旗,「等洋人進入射程,先用抗磁砂彈打亂他們的羅盤!」身後的八旗炮營整齊列陣,每門炮側都立著算學吏,手中竹籌快速撥動著風速修正值。
黃昏時分,巴夏禮在旗艦甲板上舉起望遠鏡,卻見八裡橋方向騰起紫煙——那是清軍炮彈爆炸時抗磁砂與硝煙混合的顏色。「他們的火藥......」他話音未落,一顆流彈擦過算籌,在甲板上砸出焦黑的坑窪,坑裡殘留的鯨蠟碎屑混著硝石,正是懿貴妃密信裡提到的改良配方。
鹹豐帝在圓明園「正大光明殿」摔碎琉璃算籌,算珠滾落在《北京條約》草本上。「僧王的炮呢?」他抓住肅順的衣領,卻瞥見對方袖口露出的「壽」字暗紋——那是懿貴妃賞的算理紋補服。肅順膝行半步,呈上懿貴妃的算珠密報:「八旗火器營彈藥已儘,淮軍的蒸汽炮船......在吳淞口運茶。」
儲秀宮內,懿貴妃輕撫阿哥額頭,聽著雙喜轉述的戰場急報。琉璃算籌鏈在她腕間發燙,第八顆珠子裡的雷酸汞樣本已隨炮彈耗儘。「告訴桂祥,」她咬碎胭脂算珠,露出裡麵的密碼紙,「用江南茶稅換巴夏禮的停火協議,讓李鴻章......」她頓了頓,算珠在「棄京」刻度上停住,「護送留洋匠人去承德。」
子夜的八裡橋,僧格林沁望著敗退的騎兵,炮營算學吏的屍體堆裡散落著《楚軍抗磁譜》殘頁。他摸出懷中鐵錨紋算籌——那是僧王家族的信物,算籌背麵新刻的「算理正心」四字已被彈片削去一半。遠處傳來英法聯軍的螺號聲,與他腰間琉璃算籌鏈的共振聲交織,恰似大清算理的喪鐘。
李鴻章在上海收到紫禁城急報時,正為新到的「克虜伯算珠炮」調試彈道。紙帶吐出「鹹豐北狩,京城不守」的密碼,他轉動「星條」牌軸承,算籌屏幕上跳出巴夏禮的最後通牒:「東南互保可成,需以江南織造局為質。」他望著黃浦江麵的燈火,想起老陳的話:「算理就像這江水,堵不如疏。」此刻江水依舊,隻是算籌上的「工」字暗紋,已被「麻省理工」徽記磨得模糊。
懿貴妃的鑾駕隨鹹豐逃往承德時,雙喜捧著裝滿算珠的檀木匣,匣底藏著半張《中俄算學密約》。車輦顛簸中,懿貴妃望著窗外烽火,想起巴夏禮算籌上的刻痕——每道都是用漢臣的血換來的洋人火器。她輕撫阿哥繈褓裡的琉璃算籌鏈,鏈尾「懿」字暗紋在暮色中泛著冷光,恰如她算儘滿漢、算儘中西的權謀,終究算不出這亂世的歸途。
當曾國藩的湘軍終於轟開天京城牆時,收到的不是捷報,而是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的消息。他望著戰利品中太平軍的「太字紋」算籌,忽然想起三年前衢州戰場,那些被抗磁砂改良的火藥,如今竟成了洋人轟開紫禁城的引信。算籌斷口處,「自強」與「忍」字殘片相互碰撞,恰似滿漢算理在炮火中同歸於儘的悲鳴。
喜歡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請大家收藏:()嘉慶變法:數據治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