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坦克車體是最堅硬的,比炮塔還要堅硬,車長如果可以在作戰的時候全程在車體裡的座艙指揮作戰,那麼坦克的戰鬥力就能得到更好的保證。
車長首先是車長,然後才是高射機槍操作手。
實際上,在二戰的時候,坦克大量投入使用,原本用於對付飛機的高射機槍,倒是在陸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12.7毫米口徑的重機槍,用來對步兵的防禦陣地進行射擊,那是收割機一般的,除非躲在永固式工事裡不出來。
況且,車長可以用12.7毫米重機槍發射曳光彈,在夜間作戰的時候引導炮長對目標進行攻擊!
在這種情況下,遙控武器站就應運而生了,而且被視為先進地麵裝備的一個標誌。
88式主戰坦克炮塔上那個東西,覆蓋著篷布,看上去就像是個遙控武器站,不同一樣的是,這玩意兒在炮塔的左側。
坦克和車輛不同,不管是靠左行駛還是靠右行駛,坦克的車長通常是在炮塔的右側。
88式主戰坦克這個不明裝置在炮塔左側,就肯定不是什麼手動操作的武器之類的,因為在作戰的時候,炮長要操作坦克炮,根本操作不了其他武器。
那麼就隻有一個解釋——車長操作的武器。
也隻有遙控武器站才會安裝在左側,因為那不需要車長爬過來手動操作。
美蘇的情報機構萬萬想不到,東大88式主戰坦克的那個不明玩意兒,會是電子戰係統。
他們的思維顯然跟不上李乾的。
李乾一開始給第三代主戰坦克研發團隊提的要求是,要具備主動防禦能力。
什麼意思呢?
就是要具備反對方坦克射來的炮彈的能力。
然而,從1980年開始到現在,這個問題始終沒有攻破。
坦克炮彈大多是無製導的炮彈,許多人製導炮射導彈,那就是有製導的炮彈。
炮彈和導彈的區彆就在於有無製導,甭管什麼製導。
其實,防禦炮射導彈、反坦克導彈比防禦坦克炮彈、反坦克炮彈要難得多!
因為電子乾擾手段無法乾擾炮彈。
李乾當時的設想是,搞一套主動防禦係統,包含了電子乾擾、主動攔截在內。
到去年88式主戰坦克申請定型,他了解情況後才知道,他提的要求不是難,而是難出了天際。
研製團隊拚了命到最後,也隻搞出一個車載電子戰係統,對付反坦克導彈和炮射導彈有效,一言蔽之,隻要是有製導能力的,就都能有效。
比如武裝直升機發射的反坦克導彈,因為是居高臨下發起攻擊,通常是直奔坦克最薄弱的頂部的攻頂導彈,這種反坦克方式幾乎無解。
這也是另一時空蘇聯大力發展反應裝甲和主動攔截係統的原因。
88式主戰坦克搭載的電子戰係統,其目的就是攔截反坦克導彈,甭管是空中發射的還是地麵發射的。
其工作原理是非常粗暴的,直接對方圓5公裡範圍內的所有無線電信號進行乾擾。
換言之,在五公裡範圍內,所有的無線電設備全部無法使用。
反坦克導彈無非兩種,一種是無線製導,另一種是有線製導。後一種是無法乾擾的,因為是用光纖連接,射擊操縱終端那裡操控,指令通過光纖傳輸到導彈上。
一開始,這種有線製導反坦克導彈被認為是落後產物,因為有限,使用環境受到限製。
說白了,就是反坦克導彈發射出去之後,會拖著一根線出去,這根線和操作終端連接,射手的指令通過這根線傳輸到導彈的導引頭。
後來無線乾擾技術迅猛發展,老舊的線導反坦克導彈煥發新春(我軍步兵部隊大量裝備此武器),要乾擾線導導彈,要麼把光纖切斷,要麼把操控端打掉。
不過此時,仍然是無線製導的反坦克導彈木秀於林。
隻要乾擾了信號傳輸,那就能切斷操控端對導彈的指揮。
主動雷達製導的反坦克導彈顯然無法在全頻段電子乾擾下生存,就是瞎子一個。
能在這種環境下發揮效果的,就隻有紅外製導和電視製導,但是對付這兩種製導方式的導彈,方式可就太多了。
紅外製導就是奔紅屁股(熱源最厲害的地方呈紅色),坦克都有煙霧彈發射器,那玩意兒發射出去的熱量比十台坦克的尾氣都要厲害。
而電視製導就是要看到,看不到就打不中,煙霧彈發射器同樣能夠應付得來,而且坦克不會停在那裡不動,是會高度機動規避的。
怕就怕主動雷達製導的攻頂武器。
因此,在當前這種情況下,88式主戰坦克的炮塔上的電子戰係統,幾乎是無敵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