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主席早就教導過我們,實踐出真知。
李國助相信,通過這個教育體係進入大學的人在理論上一定也是不差的。
而那些上不了大學的人,哪怕隻是蒙學畢業,
因為有基本的手工業基礎,在這個時代也不至於找不到生計。
“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。”
一陣沉默之後,鄭鳳台突然開口道,
“少東家提出這個教育體係的目的,是要把全民都培養成識字的工匠?”
“嗯,這麼說也沒毛病。”
李國助含笑頷首,卻又話鋒一轉,
“不過大學畢業的人,最差也應該能成為其所學領域的專家,”
“其次是能成為實業家,最好是能成為發明家,”
“還是能讓永明學會給他們立生祠的那種。”
“不過我正在考慮,要不要給實業家立生祠……”
說到這裡,他頓了頓,又道,
“這個等國會組建起來以後,也放到國會上去討論吧。”
鄭鳳台嘴裡發出嘶的一聲,皺眉道:“難道你們就一點都不需要儒生嗎?”
他的家族雖然以經商聞名,但他本人卻走過一段仕途,所以對儒學還是難以割舍。
反倒是李篤培和沈廷揚都顯得很平靜,沒有絲毫要質疑李國助的跡象,
倒是讓李國助很意外,畢竟他們兩人也是儒生啊。
儘管是“子不語怪力亂神”,但儒教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作用跟歐洲的基督教是差不多的。
所以儒士跟教士的作用也差不多,與封建統治者是深度綁定的。
這章沒有結束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!
對於社會變革來說,他們與貴族一樣都是阻力。
但隻要改革策略得當,便可以把他們的阻力降到最低,甚至還能起到些許推動作用。
“李先生、沈先生,您二位對此有什麼意見嗎?”
李國助沒有回答鄭鳳台,反而去問李篤培和沈廷揚。
李篤培和沈廷揚相視一笑,又轉臉麵對李國助,異口同聲地道:
“我們沒有異議。”
“那看來您二位都理解了我這樣安排的用意,可否請二位幫我回答鄭先生的問題?”
李國助誠懇地請求道。
他怕自己措辭不當惹怒了鄭鳳台,剛才他就差點反問後者,儒生有何用了。
如果是在大明搞改革,自然是繞不過儒生的,
但現在卻是在南海邊地建立一個全新的屬於工商階層的政權,
再要把儒教那一套拉過來限製自己,那就是腦子有坑。
實際上,這也是有“前車之鑒”的,那便是鄭成功在台灣建立的明鄭王朝。
對李國助這個穿越者來說,是前車之鑒,而對現在來說,還是沒發生的事情。
本來明鄭勢力是有望成為荷蘭那樣的海洋貿易強國的。
卻因為用了儒教那一套社會架構體係,導致權力無法和平更迭,
從鄭經到鄭克塽,都是經曆了殘酷的權力鬥爭才上位的。
可笑的是,鄭克塽剛上位就直接投降了滿清。
而儒教培養出的知識分子也並不適應工商業發展的需求。
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:()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