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國助愣了一下,旋即莞爾道:
“先生組織勞工來承建工程,不就是在開發南海邊地出力嗎?”
鄭鳳台卻搖頭道:“不才是想移居南海邊地,參與這裡的政務。”
李國助恍然地哦了一聲:
“家中的產業能離得開先生嗎?”
鄭鳳台一拍胸脯,慨然道:
“少東家儘管放心,鄭氏十七房經商者甚多,並不缺我一個,”
“不然我當年也沒法安心去走科舉之路。”
“今聞選舉製度如此高明,我也想親眼見證一下,它是否真的能使政治清明,百姓富庶。”
李國助含笑點頭,欣然道:
“那好辦,先生可以選一處城鎮,參選議員或者鎮長。”
“先生在大明做過多年知縣,政績卓著,若是當選鎮長,定是南海邊地之福。”
“當然先生若是不怕落選,也歡迎你來永明城競選總督之職。”
他這話的意思很明顯,永明城以後將是南海邊地的總督駐地,
由總督和國會直接管轄,不設鎮長和城鎮委員會。
鄭鳳台聞言,欣然抱拳:“多謝少東家成全!”
“先生不必如此,你能來效力,是南海邊地百姓之福。”
說到這裡,李國助掃了一眼黃明佐、海述祖、沈廷揚三人,
本來是看李篤培和鄭鳳台都要來此效力,也想把他們招攬過來,
可轉念一想,又覺得黃明佐和海述祖都是家族產業的頂梁柱,不可能常駐於此,
而沈廷揚目前還是國子監監生,未經官場沉浮,多半是不願放棄科舉之路的。
何況這三人若想來南海邊地做事,應該也會主動提出來的,否則拉攏也沒用處。
想到這裡,他隻好作罷,默默地坐了下去。
果然那三人也沒有主動提出想來效力的要求。
“少東家,不知奴家可否說上幾句?”
就在桌上陷入短暫的沉默之時,嫣語軟軟糯糯的話語突然傳了過來。
李國助回眸一笑,說道:“可以啊,嫣語姑娘請說。”
嫣語正端坐在一張書桌之上,姿態優雅地握著毛筆。
依照李國助的吩咐,她正在為這次會議做著筆錄。
發言要求得到許可後,她軟軟糯糯地說道:
“我可以理解少東家建立實學至上的教育體製,及倡導實學興邦的目的,”
“畢竟南海邊地的開發是由公司主導的,而公司是要盈利的,”
“百姓能在這片土地上更好地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,便能為公司提供更好的商品用於貿易。”
“而百姓能接受實學教育,正是他們能更好地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前提。”
“所以我完全讚成南海邊地的學校以實學教育為主。”
“我也相信,依靠實學興邦,南海邊地的百姓肯定都能富庶起來,至少都能得到溫飽。”
“可是當百姓得到溫飽以後,文學和藝術就肯定會成為他們追求的東西。”
“所以我覺得,我們的教育偏重實學並沒有錯,但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兼顧一下其它方麵呢?”
“比如說文藝,對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