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時代,歐洲的方法是“糖麵包”工藝,本質上還是一種自然排水法,隻是工具與脫色工序前的粗分離工序不同。
,頂部開口,底部有小孔。
將熱糖漿倒入模具後緩慢冷卻約12周。
糖蜜從底部小孔逐漸滲出,剩餘部分形成致密結晶。
成品外觀為硬質的白色或淺黃色錐形糖塊,需用糖鉗敲碎使用。
這種方法起源於16世紀,由葡萄牙人從殖民地甘蔗製糖技術改良而來,17世紀普及於歐洲精煉糖廠。
李國助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,錐形模具是他在南海邊地的時候讓製陶工人幫忙燒製的。
做完這一步,剩下的就是等待了,一般需要兩三周。
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精製的要求,可以比較徹底地分離出糖蜜,靜置一兩天隻能對糖蜜進行粗分離。
如果不想等待兩三周的話,還可以用離心法,但需要有離心機。
這玩意可以隻用幾個小時實現糖結晶與糖蜜的高度分離。
但在原來的曆史上,離心機是19世紀的發明。
1864年,德國青年小安東寧?普朗特構想出牛奶分離器,
其兄長亞曆山大?普朗特在此基礎上幾經實驗將其做了出來並加以改進。
1875年,亞曆山大帶著牛奶分離器參加了德國法蘭克福的世界博覽會。
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台離心機。
但依然是用人力驅動的手搖離心機。
李國助暗暗發誓,明年回去以後,一定要讓永明學會把手搖離心機搞出來。
他堅信一定可以成功,因為這跟複寫紙一樣沒有什麼技術條件的限製,隻是欠缺了一個想法而已。
畢竟在中國古代,離心力的運用很早就出現了,
人們常將繩子係住陶罐,用力甩動,通過離心力實現蜂蜜與蜂巢的分離。
這便是最早對離心力的應用。
而在17世紀,製造出一種通過旋轉甩動物體的人力機械顯然不是什麼難事。
“小少爺,所有暗堡都已經建成了,你要去看看嗎?”
三周後,金順姬來找李國助去驗收暗堡工程。
“怎麼用了這麼久啊?”
這個時間有些出乎李國助的意料,按他的預測,應該一周就能完成,
“隻要有4700人分成470組同時施工,十天左右應該就可以完工了吧。”
“我的確是這麼做的,實際上還動員了五千人呢。”
金順姬臉一紅,連忙解釋道,
“但實際上要所有小組同時施工是不可能的,畢竟有的暗堡離的近,有些離的遠。”
“好吧,我明白了。”
李國助立即一拍腦門,像是在懲罰自己忽略了重要的因素,
“不過在去看暗堡之前,我想給你看個東西。”
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:()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。